微博投资感悟(二十)??以下文字摘录自17年10月到18年3月的微博杂记:投资这个活儿说到底就是判断事物的三个属性:真不真?好不好?值不值?对真假的判断力是关乎饭碗的生死问题,判断对了也许没收益,但判断错了可能要人命。真假层也许可以过滤一半儿,而好坏的筛选能直接过滤掉90%以上。“好”本身又分了几等几类,看似模糊实际需要很高的眼力。值不值是最主观和缺乏标准的,有时复杂的数学模型也算不出有时一句话就可以定论。由真入好是投资进阶,由好入值是获胜关键。95分的极品类公司好是好,但也由于好得太没争议所以就总是贵,除非碰到泥沙俱下的股灾很难出现理想的赔率。60分以下的公司容易出现便宜的价格,但坑也实在太多,而且随着时间拉长越来越烫手总得焦虑的变现。80分的公司基本情况过硬,但总还有些重要的争议或迷雾。若通过研究肯定了争议点的确定性,那么市场担心的折价就会在后续的证实中不断溢价。投资这个工作的实质是探究社会某些断面发展变化的真相,从技术层面而言是在理解价值的基础上玩好概率和赔率。必须求真务实,可以洒脱自在,可将高质量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结合在一起,还有机会认识一些正直聪明的人,又不用伤害任何人就可以体验到战胜的快感,才是这个职业最吸引人的地方。至于赚钱,其实只是顺便而已。对事物的认识有点、线、网、阵的不同级别。点状认知全是碎片化,线状认知开始将点用逻辑串连但线条间缺乏联系,网状认知将逻辑线索形成较宽阔的覆盖而能自圆其说,但仅涉及了事物的某个断面。阵列认知先寻找底层规律为基础,向上再抽象出核心变量条件,再往上形成认知边界,其实这就是方法论。对事物的认知也只有达到方法论级别,才能说“懂”。投资为什么亏多赚少?不谈人性问题,仅对于投资的认识就可分胜负。绝大多数人都是用“点”赌大小,一部分人用“线”撞大运,少数人有“网”能捞到些鱼,而长期赚大钱者绝对都是持有正确方法论的。所以影响投资阶级流动的最大因素还是认知级别。经常看见类似下面的话:中国股市能照搬美国的经验吗?什么价值投资不是自欺欺人吗?连大笔分红都做不到还谈什么价值?巴菲特要是来A股也照样会亏死你信吗?没有制度改革怎么可能出现大牛市?所有的股民不过是被收割的蝼蚁别做美梦了....其实吧,所有这一大堆都可以翻译成一句话:虽然我总是亏,但那都不!怪!我!不管是过去三十年还是未来的十几年,在具体某个时机和资产类别或者职业机会上没有把握住机会,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但千万不能战略上踏空中国。一时的错过没关系,这个时代总是给你下一次的机会,而且由于体量足够大只要抓住一次就会很不同。但由于狭隘悲观而全方位踏空可就惨了,在机会最多的时代没想明白,等未来想明白了也晚了。其实很多东西包括投资的大道理,都是“正确的废话”,但大多数人之所以平庸就是因为只看到了“废话”就直接藐视了“正确”。什么不废呢?真正的专业大部头书籍,各种枯燥的数学模型、抽象理论和艰苦的学习过程,又有几个人看呢?可妙就妙在,你看过学过知道深浅后,那些大道理再看就既正确又不废话了。没这个修养打底,人家千锤百炼出来的东西看着也是废话一箩筐。顺势而为与逆向思维看起来是一个矛盾体,实际上是不同的决策层次。顺势是长期战略层面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大方向上决不能逆历史潮流而动,要坚定的站在大势所趋一边。但首先不同行业的势节奏往往不同,其次即便方向确定其演绎过程也常有剧烈波动。所以逆向思维是在战术层面选择聪明的时机来介入某个“势”,规避过热买入低估,用更好的赔率参与到具有高确定性的未来中。波动不应该作为管理目标,但风险一定是核心管理目标。而事实往往是,聪明的管理了风险后净值很少会大起大落(以年度计)。所以简单的谈熨平波动自然是不智,但动辄说波动完全不可控也不能控,大约也是风险管理能力差的借口。被逼到绝地再获胜是个好故事,但这种净值曲线并不是复利的好践行者。因为这种特质拉长了时间看,大概率还会有下一次面临绝境,但谁能肯定每次都有逢生的运气呢?真正严肃的投资是以必赢为目标的。而且是要在假设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并且一定会犯错的前提下,还能大概率的赢。如果稍微幸运一点,就不但能赢还可大胜。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话背后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就算是投资开窍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致命缺点,那么要么期待一辈子别碰到触发它的环境,要么希望尽早吃点苦头让它真正暴露在自己面前。在投资的世界里,只要做得足够长,那前一种期待就是幻想。所以要么尽早通过挫折洞悉自己的罩门并老老实实守一辈子(所以我才说要职业投资最好是在熊市里),要么见好就收及早离去。高概率必须要依托在需求端的长逻辑和供给端的高壁垒上,高赔率往往出现在负面共识高度集中又隐含了高预期差的地方。高概率对象最怕的是被充分预期,但好在它是时间的朋友,等字诀能化解矛盾。高赔率对象最怕的是负面逻辑被证实,机会在于正面逻辑强劲又短期难以证伪,某种程度上是个和时间赛跑的游戏。高概率与高赔率共振是数年一遇的大机会,但可惜大多数人会在这个机会出现时被暴跌吓尿了。(17年10月9日)过去的很长一段日子里,布局是最重要的事。布局到现在,仓位舒服是最重要的事。短期来看要有应对波动和复杂曲折局面的耐心,从长期来看要有五年再赚3倍十年再赚7-8倍的野心。后天会比你的乐观想象更美好,但要做好明天晚上出现比你悲观预期更糟糕的准备。总之,我们坚定的做谨慎的乐观派。(17年11月7日)最近融资余额又上一万亿了,但与此同时全年涨幅为负的股票却超过2100支,剔除新股后今年下跌的股票占比高达近75%,有必要想想那些融资盘都去了哪儿。冰火两重天是当前的写照,但别忘了股市更长期的特征是风水轮流转。突然想起来15年疯牛市有个大牛股,工业4.0门面担当的沈阳机床。然后看了一下,现在已经改名叫*st沈机了。14-16年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5.9%,-953%,-119%,净资产收益率目前为-587%。再看报告,最近的有篇15年5月28日的研报,标题是“数控机床龙头风范,千亿市值不是梦想”。2年半后的今天,公司市值为69.58亿。参与概念大热被市场追捧但盈利不稳定的公司,会有多大的杀伤力?看看华谊兄弟和奥飞动漫吧,扣非后的净利润14年分别是5.39亿和4.09亿,16年扣非净利润则变为亏损,今年预期也距离14年还有较大距离。股价从15年6月顶部至今分别跌了72%和73%,即便是从中间参与也得亏一半。所以说,热门+高估值+盈利不稳定永远是屠杀利器。每个周期回头看,都会发现最好的卖出时机就是不断的出利好,甚至利空都被理解为利好,行情又已经演化了很长时间,市场一致性预期最高的时候。而最佳的买入时机就是天天都是利空,甚至利好都被解读为利空,行情也已经演化了很长时间市场一致性预期同样高的时候。事后看都很容易,但身在其中却要克服巨大的群体效应和惯性思维,要在压力下依然拥有理性和常识的能力。顺周期内的钱很多是运气,多个周期考验赚到的钱才是能力。有一句话说对一项投资,经常从看不见,看不起,到看不清最后看不懂。如果仅仅是看也就罢了,最怕是在看不懂的阶段开始等不及。绝佳的投资机会一定不是靠追的,而是靠捡的(通常这时大众处于看不见或看不起阶段)。最常见的错误投资行为,是价格越高胆子越大。高价了才开始乐观,说明一直没看懂又生怕错过下一波,如果既缺乏眼光又管不住情绪,超额收益就只能寄希望于好运了。翻了翻行业板块,如果以100亿以上市值为一个统计节点:目前地产这个板块市值100亿以上的有62家,高端制造业这个板块49家,医疗服务业的9家,医药制造业的59家,食品饮料类的14家,网络和软件类的39家,电子元器件类的50家,化工材料类的58家,汽车及配件类的48家,文化影视传媒类的30家。大家觉得哪个最意外或者最异常?(17年12月14日)现在大体看看确实是出现了一堆18年估值在20PE出头的成长股,在这种时候根本不用操心风格的问题。从其中最好挑选一些生意模式较好,中长期经营态势向上,保守看成长空间也有3倍以上的对象,那么2018年的20PE出头完全是进入送钱模式了。收益率这东西,有时候是向未来借的,有时候是暂存在未来的,几年平滑后都赚不到风格太多的便宜,价值总归是王道。如果要评选a股第一神股,我投票给科大讯飞。08年以来,多少曾经的风流牛股都倒下去了,要么被证伪要么退居冷宫。好像只有讯飞几乎没错过任何一次行情,股价从08年底部至今涨幅70多倍。关键是10年之后就再也没便宜过,12年最低也有50PE以上,经常随便就是8-90倍估值。像它这样,能经常性享受极高估值溢价,在长达7-8年时间里只要有点行情就总能变成市场里最性感的,还有谁?17年有个有趣的巧合:2012年同样是茅台新高成长股哀鸿遍野(此外当时主要热捧消费和医药等弱周期概念),特别是下半年那段真是比较惨烈的。但熬过去之后,是整体流动资产5年7倍多的舒服日子。这次同样希望用短期的净值波动再换来一个类似12年的战略机会。市场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地方,难受的时候总是比你想象的更难受,但必然的欢畅来临的时候也总是比你最乐观的期待还要美好得多。坦然接受这点,也坦然享受这点。有人说投资费什么劲直接闭眼买茅台就好。其实,茅台12年收盘价到现在,也不过4.5倍而已。而且还要先遭遇45%的下跌,这还是买在12年收盘低点位置。要是买在12年创新高的9月,5年至今收益率不过2.3倍不到,期间遭遇最大回撤60%。这你要能忍,那其它能挑的简直太多了。其实我的意思是,投资这钱其实既挺好赚,但又没有你回过头去开上帝视角那么轻松。说挺好赚,是因为把握住根本后,波动更多带来的是机会,每次表现细节都不一样的背后,是每次底层规律都一样。说没那么容易,是上帝视角下个个都能逃顶抄底,但回到当时场景下并真切一路走过来,你该挨的煎熬和忍耐都躲不了,哪个也不例外,唯一例外的几个恐怕你还没重仓。所以,投资这点儿事儿,该认的就得认,不能犟。(18年1月31日)白酒保险地产金融将是中国的未来,而余下分布在娱乐、设备、电子、环保、材料、信息等等多个行业的数千个公司是没有前途的,这就是当下股市涨跌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如果你不相信这个信息,该做什么很清楚。而如果你相信,那么最好的行动其实不是加仓强势股,而是清仓并且尽快移民。现在的市场里,一些增速很平庸未来也不见得有多光明的所谓龙头,被炒到18年预期业绩的35-40PE以上。另一方面,一些生意特性不错且长期前景广阔,增速也有30%以上的公司,18年预期估值只有20PE出头。一些增速更好而生意特性一般的成长股,18年估值已经15-17PE。简单估算一下,后两类依靠较为谨慎的业绩预估和估值假设,已经满足2年翻一倍的收益率。如果运气好未来2年赶上牛市或者风格转移,那收益率或者效率很可能让人惊喜。从08年以来,09年是全面反弹,10和11年是上证和沪深300、深综指的较大熊市,创业板当年上市牛市;12年沪深上证深棕小幅翻阳,创业板见底收跌,差别不大;13年沪深和上证是跌7%左右的小熊,创业板+80%的大牛市(深棕20%涨幅);14年上证沪深大牛市+50%的大牛市,创业板10%小涨;15年全市场剧震,但创业依然录得8成牛市(深综指6成大阳),沪深上证8%左右收阳;16年全体熊市收跌,但创业板跌幅最大。17年沪深最牛20点大涨,上证10个点,创业板再跌10多个点。10年里,记不记得出现过多少回“这次不一样,未来将永远如何如何”的“主流声音”?(18年2月6日)身在迪拜的沙滩阳光早餐中抽空说两句。从15年以来虽然净值一路新高,但内心却一直焦虑不安。因为很清楚整体价值回归远未到位,期间操作对于时机敏感度很高,这不是我喜欢的阶段。而现在,看着一大片优质股票的前景与估值,我可以毫不犹豫的说,期待了快3年的大机会终于到了。当然每次市场后续演化的具体形式不同,但到这个时候如果你不是拿盆抢票的兴奋而是清仓跑路的恐惧,那说明财富和你还没有缘份。如果什么都不可靠,那就依靠能持续创造价值的好公司吧。如果什么都不相信,那就相信非常便宜的估值吧。如果一切问题都想清楚了,那就把结果交给时间吧。《华尔街股市投资经典》的作者吉姆.奥肖内西认为主动型投资者必须具备七个特质,分别是:长期视角,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