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桂花李清照回顾所学李清照诗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084-约1151)南宋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年居住汴京,生活优裕。后遭遇靖康之变,被迫南渡,南渡不久,丈夫病死,精神上遭受沉重打击。她只身经历国破家亡夫死的痛苦,颠沛流离,四处流浪,在孤苦寂寞中度过凄凉的晚年。其创作也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内容只限于闺愁相思。闲愁、离愁——清丽婉转◆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思国、思乡。主题的社会意义也扩大了,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浓愁、哀愁——沉郁凄凉鹧鸪天写作背景李清照24岁时,其夫赵明诚奔父丧,加上当时党争的连累,曾屏居乡里多年,本词大概作于这一时期。鹧鸪天·桂花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通过朗读本词,我们得知它是一首咏物词,如何鉴赏咏物诗(词)•步骤:•1、意象分析。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2、情感分析。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3、手法分析。分析咏物诗词的写作技巧。我们跟着鉴赏咏物词步骤来解读本词,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请具体分析词中的桂花具有怎样的特点?暗淡轻黄体性柔只香留颜色秉性气味外貌不扬而内秀丰富默默无闻而香留人间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2、诗人如何通过议论表现桂花的特点?何须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色淡香浓,迹远品高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梅花菊花桂花妒羞冠中秋花中之冠拟人对比衬托抑扬化用3、这一句描写了什么内容,与桂花有何联系?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如何理解下面这个句子?注:“骚人”指的是屈原。屈原在《离骚》中,用褒扬之笔,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香草名花,以比况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没有提到桂花。屈原(不见收)珍重“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这首《鹧鸪天》是一首咏桂词,以议论入词,托物抒怀”,既有正面阐述,也有侧面烘托,请你结合具体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①“自是花中第一流”为第一层。(正面阐述)②“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为第二层。(侧面烘托)③“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为第三层。(侧面烘托)这些议论,既有正面阐述,又有通过拟人手法侧面烘托,更有批评屈原,为桂花正名,充分表现了桂花在词人眼中的形象——花中第一流、花中之冠。桂花古人咏物,往往托物言志或者托物抒情。李清照借“桂花”表现了怎样的情志?傲视尘俗,低调,自信,具有内在美的性格对桂花的傲视尘俗,低调,自信对自己的人格志趣的傲视尘俗,低调,自信这首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词人通过对桂花的吟咏,由衷地表达了对桂花的无比赞美和崇敬。通过塑造了这一形象,让人了解到隐居君子高尚的德行情操,实际上也是词人隐退生活中具有蓬勃生机和无穷乐趣的反映,也展现了李清照超凡脱俗的美学观点。总结咏物诗词练一练•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格式:运用了.....(手法),通过.....(意象及其特点)表达了......(作者情感,主旨)•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借梅花傲骨,高洁的特点表现自己的品格,以梅花自喻表达了不趋炎附势,坚守高尚节操的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