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实施方案一、选题缘由1.现状分析:通过对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习作教学实践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专题领域的研究也只停留在层面上,习作教学的质量还不太如人意。提起习作,一部分学生就头痛、没兴趣,把习作视为学习中的“拦路虎”,教师指导习作、批改习作煞费苦心。再者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为高分而习作,教师为应考而指导,习作教学急功近利,质量很难提高。2.研究价值:习作是学生语文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反映,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对语文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选定本课题,一是研究能促进教师习作教学方式的转变,让习作教学无处不在;二是教师在参与研究与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稳步、多方式整合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教学观,削减急功近利的教学模式对习作教学的负面影响;三是从学生的喜好出发,以生活原型为基础,用科学有序的引领设计,打消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快乐作文;四是逐步破除习作教学抄、编、造的陋习,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化作文模式。3.创新之处: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将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明确认识到习作不是单纯地考察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能力,而是记录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的一种形式,是他们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绽放才情的一种途径,激发他们的写作内驱力,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与自主性,逐步提高学生习作质量,形成适合于本校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可创新之处有以下三点:(1)依托生活原型,结合亲身体验,建构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灵感,让习作指导更直接,更真实,更贴近学生生活。(2)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学生“生活化习作”微信平台,专人负责管理,利用网络与老师、同学交流。(3)定期开展习作竞赛,收获成功体验,激发学生习作热情。4.可行性分析:2015年至2017年春季,我们先后发起了对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和习作能力的方法和途径、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三个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探索研究的深度、广度尽管不尽相同,但却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无疑都是有益的尝试。另外,学校的科研氛围浓厚,学校领导对本课题十分重视,为课题的实施提供了资料设备、技术指导、研究经费等有利条件。为了能使对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更加深入,让前期的研究成果能够进一步得到验证和推广,形成一套较为系统,也适合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进一步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经过更为深入的调研和论证,我们选定了《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二、概念界定:“策略”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在教育学中,这个词常与“方法”、“步骤”同义,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顺序排列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发展有效教学。“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是针对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教学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的研究。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选取的实验对象是本校高段四个教学班学生及相关的语文教师。研究的角度是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的摸索与运用。三、研究目标:1.探索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探索突破习作教学难点的策略和措施,提高教师习作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本校学生习作兴趣以及良好的习作习惯,如观察生活、感悟生活、随手写作和修改作文的习惯,大面积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3.通过试验,推进习作教学生活化,使习作教学与习作练习真正回归生活,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四、研究的内容:1.调查研究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成因。2.提高学生自作兴趣的研究。重点研究提高和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方法。3.教师习作指导的研究。重点研究教师如何进行习作教学的设计、指导。4.教师习作评改策略的研究。重点研究教师怎样批阅习作更科学、更有效,探索引导学生修改习作的途径、方法与策略。5.学生获取习作素材方法与能力研究。重点研究如何引导不同年段的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的方法与策略。6.学生习作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重点研究如何引导不同年段学生进行合理的语言表达,探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与策略。7.在习作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研究。五、研究方法:文献借鉴法:收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经验总结等文献资料,强化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了解学校教师习作教学及学生参与习作的基本现状。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作文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六、研究思路:首先将习作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凸显习作“生活化”的特点,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其次是优化材料收集环节,凸显习作“真”的本质,达到“以笔写我心”的目的;三是采用片段记事的方法,积累生活素材及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四是读写结合,解决学生语言匮乏,难以表达所见、所想、所思的难题。七、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0月)组建课题组,确定研究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初步确定实验框架,召开课题开题会。2.实施阶段:(2017年11月—2018年5月)(1)在研究初期,积累和筛选与课题有关的经验材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进一步提高理论认识,为研究做好准备。(2)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和听课。(3)调查研究当前习作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召开课题研讨会,探索解决途径及策略。(4)开展相关研究活动。每学年课题组成员至少每人上一节研究课;每学年举行一次主题征文比赛。(5)调查、了解、分析实施习作有效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发展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6)不断总结经验,撰写相关的教学反思、教学叙事及论文。3.总结阶段:(2018年6月—2018年7月)(1)整理课题研究原始资料。(2)编辑成果专辑,教师、学生成果汇编成册。(3)撰写结题报告,申请课题研究结题鉴定。八、预期成果1.阶段性成果:(1)课题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2)课题开题、结题报告。(3)培训学习、教学研讨心得体会,教学实录、反思、叙事。(4)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论文。(5)学生优秀习作。(6)记实作文教学案例。2.终期成果:(1)记实作文教学案例汇编。(2)学生优秀习作集。(3)《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结题资料汇编。九、成员分工:冯建怀主持课题,组织召开课题研讨会,督促成员完成阶段研究任务,经常深入研究组查看、检查研究成果运用情况,研讨教学措施和方法的可行性,收集转化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并研究解决,撰写结题报告。程开萍按时完成课题组的研究任务,负责课题会议记录,收集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归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撰写经验材料并做好收集和整理,编辑课题汇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