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交互课程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12页网络交互课程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有幸参加了丰台区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课程.经历了一个学期的课程培训,我逐渐接触并很快适应了基于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和研究环境。这样的环境意味着:以高度发达的计算机网络为其核心技术支撑,以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充分共享并充分交流为其手段,以培养善于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与知识的学生为其主要目标。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的主角是学生,教师将成为校园平台的创建、维护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从一些方面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则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启发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平等的参与者,就要求教师在相关方面发挥指导作用,见下列对照表。角色学生教师地位信息加工的主体主动建构者平等的参与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启发者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要求(1)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2)在建构意义过程中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2)设计搜集主题,明确搜索内容,提出猜想方向,参与验证点评。第2页共12页(3)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3)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4)开展“自我协商”与“相互协商”(4)组织协作学习,引导协作学习过程。课程标准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传统的信息技术观,主要是作为知识的呈现工具、教学的辅助工具,而忽视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学习环境、作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的功能,更加忽视其构筑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功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改变人们对信息技术的观念。这是因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创生出信息化的课程文化。它针对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样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这个描述指明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优化学与教的过程.改善学生的学习。最根本的目标及衡量标准,是改善学习,贯彻课程目标,达到课程预期效果,促进学生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效地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教学与学习观,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从课程的整体上考虑信第3页共12页息技术的作用。我们应该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生学习为目的,选用合适的技术。不要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活动中主动、自觉的参与学习,能动、自主的感悟人生,体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主体教育的目标。进入21世纪,I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海量的知识信息以超文本链接方式组织在一起,基于网络应用的学习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的学习,为学生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无论在何种教学环境中,教学各因素的定位都应当清晰、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则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学习过程的活动者存在,计算机网络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实践工具。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以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学习工具,以网络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强调获取信息、过滤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强调学习的全过程和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为重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有了信息源与实践工具,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就有了在其他环境中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当然,这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评价信息技术改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改善学习环境第4页共12页的教学技术,就要稳扎稳打地依照教学的前期技术、教学过程技术和教学评价技术三个部分一一落实。接下来,我仅以此次培训课程的网络教学设计《相反数和绝对值》尝试说明教师在的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如何把握教学环节。一.数学教学的前期技术(是指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进行课前准备的技术。)1.分析学习需要。所谓学习需要,是指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距。《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根据这些要求,我的网站架构初步设计如下:主页复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反馈练习定义性质应用定义性质应用2.分析学习者也就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学生特征,包括学生的学习准备和学习风格两部分。学生刚刚开始中学的学习生活不足半个月。他们刚刚在数学课上接触了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因此,“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势在必行。设想在复习数轴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未尝不可。但考虑到初一新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优势,注意力又直接受兴奋点影响,如第5页共12页何设置情境使学生了解知识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完成主题的动机促使我积极找寻更恰当的引入情境。教材中以“豆腐包装盒上的质量标识有‘±0.6克’的字样”为引例的。接着就说“+0.6”和“-0.6”是一对相反数。这样由食品包装发现“相反数”的现象未免太突然,可以让学生多举出一些自己熟悉或喜爱的休闲食品,配以实物包装或是以“搜集生活中的质量标识”为任务布置实践活动发动同学利用网络搜索筛选图片和文件信息。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又可以让学生自己体验“发现”的愉悦。培养了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普遍存在于实际生活中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发现了“相反数”存在后还要“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数轴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但是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在学生严重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了。如何实现学生对几个固定的表示特殊有理数点进化到表示所有有理数的无数个点的认识呢?要让静止在数轴上的点自由自在地跑动起来就好了。到这里我设计了第二个引例是“Kitty猫和她的伙伴”(如图)并设计了几个有效的思考题:①请你仔细观察Kitty猫和她的伙伴在运动时有什么特点?(二者相向运动,方向相反)第6页共12页②分别表示Kitty猫和她的伙伴在每一个位置的点与出发点(原点)的相对位置有什么特点?(二者到出发点的距离相等)③把Kitty猫和她的伙伴运动的路线看成数轴,每一个位置的点所表示的两个有理数有什么特征?(表示每两个有理数的点在数轴上分别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④你认为具备什么样的特征的两个数就是相反数?试用语言描述。(分别分布在原点的两侧,而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学生对熟悉的卡通形象非常热衷,很快参与到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思维活动紧凑而有效。因此绝对值概念的引入也很形象。设计了“青蛙先生的旅程”作为引例3。目的要让学生对绝对值“形”上的实质表示距离。设计思考第7页共12页题如下:①请你思考,青蛙先生的旅程远近与它行走的方向有关系吗?(没有关系)②青蛙先生所到哪个城市最远,哪个城市最近取决于什么?(取决于青蛙先生所到城市离出发点的距离)③若把青蛙先生的旅行路线看作数轴,所到的无数城市所在点到出发点的距离就是绝对值。请你尝试概括什么是绝对值?第8页共12页(数轴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点表示的有理数的绝对值)因此设置情景,要明确方向。明确学生学习的内容、方向,就活动本身提出教师的指导性意见。主页引入相反数绝对值反馈练习引例1引例2引例3定义性质应用定义性质应用3.学习内容的分析学习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是在不断重复、穿插着的。无论是阶段性完成的概念,还是一个没有完成的数学定义,都在不断地得到新的信息、不断地进行研讨、不断地完善、修整形成观点把握规律。观点与成果也将继续补充、继续研讨、继续完善……。这样,学生的知识框架、观点与成果才不断地由错误走向正确、由简单走向复杂、由幼稚走向成熟,逐步趋向完美。在新课标中反复提倡让教师尊重学生接受教学内容的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认知习惯。教学内容中定义引入后,要安排学生继续发现特征、探求规律,这就需要在实践操作中完成。因此,接下来安排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在《几何画板》中继续操作,通过观察引例2和引例3,尝试将引例中的角色分别拖动到表示正数的点、表示0的点、以及表示负数的点,对其相反数和绝对值有什么新发现?请充分讨论,各抒己见。新发现1:绝对值相同,但符号相反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新发现2:距离是非负数,所以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新发现3:每一个有理数都有它的相反数,除0以外,有理数都是成对出现的。第9页共12页接着,安排学生接触一些概念的初步应用,继续发现规律:练习:①+(+3)=______;+(-3)=______;-(+3)=______;-(-3)=______;新发现4:一个数前面放上一个“+”号,得到的仍是这个数;一个数前面放上一个“-”号,得到的就是它的相反数。②若规定得到3块糖用+3表示,吃掉3块糖用-3来表示,那么3+(-3)表示先得到3块糖又吃掉了,剩______块糖;那么算式3+(-3)=__________新发现5: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0。③|+3|表示在数轴上表示____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_个单位长,因此|+3|=______;|-3|表示在数轴上表示____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_个单位长,因此|-3|=______;规定0的绝对值仍是_____,因此|0|=______;新发现6:正数的绝对值是它自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仍是0。④比较大小:-2__-3因为|-2|=2,|-3|=3显然23所以在数轴上表示______的点离原点的距离比较近,表示______的点离原点的距离较远。由于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所以-2___-3+新发现7:两个负数中,绝对值较大的数反而小。(二).数学的教学过程技术随着环节(一)的进行,教学过程已经初步设计完成,需要根据学生的第10页共12页实际情况考虑引申的部分是否到位。学习方法的渗透是否进行。这节课介绍了两个重要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发现区别与联系需要对两个概念从定义、性质、应用方面进行比较。这对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可以安排观察、讨论的学生活动配合学生思维活动的推进。主页引入相反数绝对值区别与联系引例1引例2引例3定义性质应用定义性质应用(三)数学教学的评价技术1.课堂反馈好的教学过程要有及时的反馈环节可以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利用网页设计可以实现通过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在线回答尽快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一个教学评价环节—课堂反馈练习。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好胜心切,可以安排小组抢答,或个人在线测评均可。2.课堂小结课堂小结环节根据新课标更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常设问下列问题:(1)通过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2)有什么收获?(3)在生活中你准备怎样利用所学新知识?这样的提问利用网络教学可以通过论坛版块实现。因此需要创建留言板或论坛。3.课外练习第11页共12页课外练习要提供一些基础训练的常规题目,可以从网络环境中搜索到大量练习,经过筛选按学生的不同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