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流光谱法及其应用作者:刘松长,李继睿,LiuSongchang,LiJirui作者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系,湖南,株洲,412004刊名:广东化工英文刊名:GUANGDONGCHEMICALINDUSTRY年,卷(期):2007,34(12)引用次数:2次参考文献(11条)1.WilkinsRGKineticsandMechanismofReactionsofTransitionMetalComplexes19912.KiharaH.SemisotnovGV.KotovaNVKineticstudyonproteinfoldingstudiedbystopped-flowx-rayscattering1996(65)3.Chiba-KK.SegawaS.KiharaHChaperonin-likeroleofHemeontherefoldingpathwayofHemeprotein1996(65)4.OyamaM.MitaniM.OkazakiSFormationofexcimerorexciplexinelectrogeneratedchemiluminescenceinvolvingperylenemoleculerevealedusingadual-electrolysisstopped-flowmethod2000(5)5.张天蓝驻留光谱动力学曲线的初始相1997(12)6.WalrmsleyARMembranetransport20007.TonomuraB.NakataniH.OhnishiMTestreactionforastopped-flowapparatus1978(2)8.BoothPJ.FlitschSL.SternLJIntermediatesinthefoldingofthemembraneproteinbacteriorhodopsin1995(2)9.ZhangTL.WangKAkineticmodelfortheeffectsofvanadateonhumanerythrocytemembrane1999(5)10.DuXL.ZhangTL.YuanLComplexationofytterbiumtohumantransferringanditsuptakebyK562cells200211.ChaseHS.GelerntMD.DeBellMCMeasurementofionfluxesinmembranevesiclesusingrapid-reactionmethods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延玺.王国清.朱文祥.刘向荣.朱守荣.林华宽.朱志昂.陈荣悌大环钴配合物与氨基酸类物质轴向配位快速反应动力学研究-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1,11(1)模拟维生素B12合成了水溶性的高氯酸双氯(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钴(Ⅲ)配合物,用停流分光光度计对甘氨酸等5种氨基酸与该配合物的轴向快速反应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它们的反应机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处理,得到预平衡步的平衡常数K和速控步的速率常数k,并算出了预平衡步的△r,△r以及速控步的△≠rHm,△≠rSm。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维生素B12治疗肝脏疾病的可能原因。2.学位论文师琦纳米钙基CO,2吸收剂吸碳与再生性能及动力学研究2008CaO被视为高温CO,2吸收剂的首选物质,广泛用于吸碳强化甲烷水蒸汽重整制氢、烟道气脱炭、能源存储系统及化学热泵系统等工业过程。本文采用纳米CaCO,3为钙基CO,2吸收剂前驱体,通过加入添加剂,制备纳米钙基CO,2吸收剂。研究该吸碳剂在不同条件下的吸碳及再生性能,并对纳米钙基CO,2吸收剂的吸碳及再生动力学进行研究。实验采用TGA在700℃、50%CO,2条件下测试制备的纳米CaO/Al,2O,3吸碳剂的吸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微米CaO/Al,2O,3吸碳剂相比,纳米CaO/Al,2O,3吸碳剂的循环吸碳率、吸碳容量分别提高29.72%、3.98mol/kg,快速反应段内吸碳速率提高约25%,40次循环过程中吸碳率下降仅6%,循环吸碳稳定性显著提高。制备的纳米CaO/Al,2O,3吸碳剂在40次循环后吸碳率、吸碳容量分别为75.95%、11.80mol/kg,与国内外其它吸碳剂相比,本实验研制的纳米CaO/Al,2O,3吸碳剂具有较好的循环使用稳定的吸碳率、吸碳容量及稳定性。研究纳米CaO/Al,2O,2吸碳剂在500-650℃,CO,2分压0.015-0.025MPa气氛中的吸碳反应动力学。提出以两倍最大吸碳速率对应的时间点为快速反应段与慢速反应段的分界点。采用波尔兹曼方程拟合快速反应段与Avrami-Erofeev方程拟合慢速反应段吸碳反应动力学方程,进一步得到吸碳剂在快速反应段与慢速反应段的活化能分别为27.52、70.25kJ/mol。拟合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0.29%、4.17%。研究纳米CaO/Al,2O,3吸碳剂在650-800℃及N,2、20%C02、40%CO,2气氛中的分解反应动力学。忽略反应过程中传热、传质影响,采用收缩核模型,分别得到纳米CaO/Al,2O,3吸碳剂在N,2、CO,2气氛中650-800℃条件下的分解反应动力学方程,求得吸碳剂在N,2、20%CO,2、40%CO,2气氛中的活化能分别为141.9kJ/mol、34.7kJ/mol和113.2kJ/mol,与实验值比较,平均相对误差分别小于5.66%、7.82%、5.01%。实验以CO,2为沉淀剂,NaSiO,3为硅源,分别制备了Si含量为1%-5%的纳米SiO,2/CaCO,3吸碳剂。TEM测试表明纳米CaCO,3表面包覆一层SiO,2膜,采用TGA考察吸碳剂的分解温度及600℃、20%CO,2条件下的吸碳性能。结果表明:采用CO,2沉淀法包覆SiO,2后,与未包硅的纳米CaCO,3相比,分解温度降低9~42℃。纳米SiO,2/CaCO,3吸碳剂的循环吸碳率、吸碳容量、吸碳速率均随Si含量的减小而增大。与未包硅的纳米CaCO,3相比,硅含量为1.05%的纳米SiO,2/CaCO,3吸碳剂的快反应段吸碳速率提高10%,第1、5次循环吸碳容量分别为8.9、6.0mol/kg,较纳米CaCO,3分别提高11%、50%。与纳米CaCO,3相比,包硅后的吸碳剂循环吸碳率下降相对缓慢,循环稳定性较好。3.期刊论文曹宵鸣.陆靖.范康年.CAO.Xiao-Ming.LU.Jing.FAN.Kang-Nian超快速反应荧光亏蚀谱微观动力学理论-化学学报2006,64(18)用超短脉冲激发动力学光谱理论在两电子体系下模拟了飞秒时间分辨的荧光亏蚀谱,再现了实验中所得荧光亏蚀谱的双指数衰减和凹陷两种现象,这两种现象分别是由于探测脉冲使电子激发态上振动基态和较高振动态的分子受激发射而产生的.4.学位论文陈耀东高等植物光系统Ⅱ反应中心蛋白复合物超快反应动力学过程研究1995超快速光谱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研究这一超快速的基本过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该论文利用作者自己建立的皮秒、亚皮秒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测量装置以及飞秒差异吸收测量装置等三套装置,在国内首次对高等植物光系统Ⅱ反应中心颗粒、核心复合物及D1/D2/cytb-559蛋白复合物的超快速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在皮秒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测量中,得到了四个寿命组分,其中最短的组分在不同波长的激光激发下,具有不同的寿命值,这一结果可能是源于不同的能量传递方式和途径.较长的组分38ns的组分源于电荷重组过程.在亚皮秒荧光测量及飞秒差异吸收测量中均得到了3.5ps左右的组分,可能源于原初电荷分离过程.这一结果支持国际上认为光系统Ⅱ反应中心原初电荷分离时间为3.0ps的观点.5.期刊论文黄超云.程江.文秀芳.戴松林停流光谱法测定臭氧化快速反应动力学参数-仪器仪表学报2003,24(z2)介绍了用停流光谱仪研究有机污染物臭氧化快速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并采用英国HI-TECH科学仪器公司的SF-61DX2型双混合停流光谱仪测定了臭氧(O3)与对硝基苯酚(PNP)的快速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O3与PNP的总反应级数为二级,与O3和PNP分别成一级;当pH为2.9~7.4时,其反应速率常数为4.15×102~2.83×105m3kmol-1s-1.6.学位论文王健粘土矿物与重金属离子的长期互相作用2007粘土矿物是一类颗粒十分细微的层状铝硅酸盐,有较强的吸附性、离子交换性和膨胀性.本文从粘土矿物与重金属离子的长期作用入手对粘土矿物吸附重金属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对粘土矿物与重金属的长期作用及其作用产物的稳定性能和产物转化进行了研究.粘土矿物与重金属的长期作用是一个二阶段的过程,即初始的快速反应之后伴随着一个缓慢的反应.粘土矿物表面水化诱导的重金属离子水解作用及与水解胶体颗粒静电互相作用是粘土矿物吸附去除重金属离子的主要机制.重金属的解吸也是一个二阶段的过程,即初始的快速反应之后伴随着一个缓慢的反应.且解吸和吸附过程不是完全可逆的.在一般实验条件下,粘土矿物与重金属的长期作用过程中,粘土矿物八面体阳离子Mg'3+,A1'3+的溶解能诱导二价和三价重金属共沉淀,在粘土矿物表面形成Mg-三价金属.双氢氧化物或二价金属-A1-双氢氧化物.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双氢氧化物有向层状硅酸盐粘土转化的趋势,这一过程明显改变了重金属离子的迁移活性.7.期刊论文赵维秋.李宜雯.曹洪玉.唐乾.郑学仿.ZHAOWei-Qiu.LIYi-wen.CAOHong-Yu.TANGQian.ZHENGXue-Fang停流光谱在蛋白质动力学反应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大连大学学报2009,30(3)介绍停流技术的原理,概述在线停流和圆二色谱、荧光光谱等仪器联用的现状,并讨论其在蛋白质与其它分子相互作用动力学过程及机理领域的应用.8.学位论文炎正馨纳米铝粉在环氧丙烷快速反应催化机理研究2006本文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研究了入射激波作用条件下,纳米铝粉在环氧丙烷快速反应机理中的催化作用。依据测定的多个反应产物的出现时间、光谱辐射强度及反应动力学计算,研究了纳米铝粉催化环氧丙烷快速反应机理,并与纯环氧丙烷、微米铝粉作用下环氧丙烷的反应机理进行对比研究。这一研究结果以期对新型燃料空气炸药及其爆炸机理的研究提供新的实验数据。本文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地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自行设计光路分光装置,实现了多台单色谱仪与像增强型电荷耦合器(ICCD)对环氧丙烷快速反应中间产物数据的同步采集,使实验操作简单、灵活,采集所得数据丰富可靠。2.在爆炸激波管内,对入射激波诱导下的环氧丙烷爆炸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定了环氧丙烷快速反应中,几个重要中间产物H、CO、CO,2、O、CH,2O和H,2O的出现时间。实验中测定的多个反应产物的出现时间,给出了环氧丙烷快速反应过程中中间反应产物出现的顺序,并进行了动力学计算,分析了反应机理的动力学特征。3.研究了不同入射激波强度下环氧丙烷快速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入射激波强度增加,中间反应产物出现时间缩短。当入射激波马赫数大于4个马赫时,快速反应过程中多个中间反应产物出现时间明显减小。这表明入射激波强度对其快速反应有明显作用。这一结果可以为气相条件下,含纳米铝粉环氧丙烷快速反应的催化机理的对比研究提供实验数据。用压电式压力传感器测定了入射激波强度,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符合较好。4.研究了纳米铝粉的钝化对环氧丙烷快速反应的影响。利用电子能谱(XPS)分析了存放于密封氩气罐中几个月粒径分布在35-80nm的纳米铝粉,测得其表面氧化层的厚度约为30nm。测得的点火延迟时间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