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规划协调性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附件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开展《铜仁市创建新时代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规划(2017-2020)》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影响评价以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为铜仁市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发展思路,明确空间和产业发展方向,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政策建议,避免规划实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为铜仁市创建新时代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提供技术支撑。第一节规划协调性分析将本规划所拟定的产业体系、空间布局、城镇结构、制度建设等方面内容与国家、贵州省、铜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重大政策与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重要的地方专项规划等进行逐项比较和分析,本规划与相关各项规划的协调性较强。从人口规模角度看,本规划提出铜仁成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城市,向打造120万人口中心城市迈进的目标,与《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提出的2030年规划城镇人口230万,市区人口120万的规模相符。不会因人口过快增长超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从空间布局上看,规划提出进一步优化“一轴两带两组群”城镇空间结构,构建城市、县城、城镇和美丽乡村四级新型城镇体系。按照“建新城、疏老城、提升全城”的发展思路以及“一城四区九组团”空间发展战略进行建设。着力打造省级区域中心城市,推进德思印一体化发展,整体推进特色县城建设,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与《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提出的“一轴两带两组群”空间结构相一致并进行了优化。与《铜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着力构建“一轴两带两组群”的城镇体系、着力构建“城市组团、功能分区”的空间体系,着力构建“老城提升、新区提速、县有新区、镇有新街、村有新寨”的建设目标体系相一致并细化。受评规划提出了更为突出的发展思路,有主有辅,相得益彰。从产业发展上看,本规划和《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2年)》、《铜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铜仁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等各项宏观规划、专项规划在主导产业选择以及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上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同时更加强调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发展,全力构筑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打造绿色生态科技创新集聚区,构建内陆开放新格局。通过做优大旅游产业、做活大健康产业、做强绿色工业、做精山地生态农业、做好现代商务商贸业,努力构建特色鲜明、有竞争力的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从生态环境保护上看,本规划提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提升山水林田湖等生态系统功能,加强大气、水环境、土壤、人居环境的保护和污染治理,各方面与《铜仁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相一致,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并重。同时提出从宣传教育、文化建设、生活方式、制度建设多方面构筑绿色人文,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本规划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与上位规划的衔接,为铜仁市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争取有利空间,并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发展目标和年度实施方案,统筹协调好铜仁市建设与贵州省整体发展的关系。第二节资源利用与环境承载力分析规划实施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将优良的生态和环境资源作为发展的重要特色和基础支撑,确保发展不突破环境容量和生态红线,从源头上避免重大环境风险、减轻区域发展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一、土地资源利用分析从土地资源利用角度分析,铜仁市域内农林用地占绝对优势,用地效率较低,用地规划和管理急需加强。通过做优大旅游产业、做活大健康产业、做强绿色工业、做精山地生态农业、做好现代商务商贸业,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产出。从土地资源承载力方面分析,铜仁市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较大,现状人口规模与承载力相比尚有一定容量,土地资源可支撑人口的增长。从土地资源用地布局可知,铜仁市域内分布着许多生态敏感区,如梵净山自然保护区、麻阳河自然保护区、佛顶山自然保护区、黔东植被保育区、乌江水源涵养区、乌江、锦江、麻阳河和松桃河生态廊道等。这些敏感区限制了土地开发利用的规模和布局,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根据生态空间管制要求,按照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进行开发建设。3二、能源利用分析根据《铜仁市“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铜仁市能源资源禀赋比较优势明显。煤炭资源远景储量在3亿吨以上;水能资源丰富,是全国十三大水电基地之一,乌江水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风能方面,年有效风速时间超过1680小时;太阳能方面,属于太阳能可利用区,具有一定开发价值;生物质能较丰富,具有一定开发前景;页岩气岑巩区块,总面积914.63平方公里,预测区块内牛蹄塘组页岩气资源总量1477亿立方米。采用产值能耗法和弹性系数法预测能源消耗,2020年铜仁市能源消费总量为573.56万吨标煤。通过实施本规划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进一步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低能耗、高产值的产业优先发展;在交通、民用领域实施更加严格的节能措施和政策,更大力度地推广天然气、新能源充电桩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了能耗及污染物的排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能源储备与建设能承载本规划实施。三、水资源承载力分析根据《2016年铜仁市水资源水土保持公报》,2016年铜仁市总用水量8.4241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4.5234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2.2112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1.6297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0.0598亿立方米;地表水源供水量为7.0827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为0.3740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为0.9674亿立方米。2016年全市年水资源总量达148.13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32.60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4716立方米。根据《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规划区远期用水量为65万立方米每天。供水水源有锦江河、小江河、天生桥水库、翁坑水库、挞扒洞水库、彭水垅出露地下水、琴门水库和木犀洞泉水,远期新增密槽水库、马岩水库和大兴水利枢纽工程。过境客水每年径流量高达328亿立方米左右。规划期境内可供水资源量丰富,可满足铜仁市城市发展的用水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加大节水力度、推进循环用水,供水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同时应根据当地水资源调查情况,制定相应水资源利用强度管控要求,划定用水总量红线,预留生态需水量,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四、大气环境、水环境容量分析4根据铜仁市环境质量公报数据,该地区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SO2、NO2、PM10、PM2.5的占标率分别为28.3%、42.5、87.1%、74.3%,有一定环境容量。全市主要河流水质为优,II类以上水质断面11个,III类水质断面4个,水质优良率100%。水环境质量良好,有一定环境容量,可支撑规划实施。少量断面未达到考核要求的Ⅰ类或Ⅱ类水质,超标因子主要为氨氮、总磷。“锰三角”国控断面(漾头、抚溪江、木溪、木树、治乌),特征污染物锰达标率为91.7%,同比上升41.7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应进一步控制锰的排放。五、生态承载力分析铜仁市目前生态环境良好,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动植物资源丰富。在今后的发展中,一方面可以利用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以缓解生态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生态承载,通过培育优势农产品、实施设施农业、加快农产品的转化等方式,提高自然资源单位面积的生物产量,以达到高效利用现有资源存量、提高资源生产率的目的。第三节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与应对措施本规划实施可能对铜仁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主要分析如下:一、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根据铜仁市环境质量公报数据,PM10、PM2.5占标率较高,源解析结果显示主要贡献源为燃煤尘、工业粉尘、建筑尘、机动车尾气尘、道路扬尘、土壤尘。在规划实施阶段,应该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和能源使用效率,加强燃煤消耗较大企业和水泥建材等产尘较大企业监管,建筑施工防止扬尘,强化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做好道路固化与清扫,严格控制PM10、PM2.5的排放量。根据规划发展产业,规划旅游产业主要排放废气为饮食油烟与旅游交通废气,废气排放量较小,加强对各旅游接待设施中餐饮油烟的污染控制,合理规划餐饮单位布局,并设置油烟净化装置。合理规划停车场,加强公共旅游交通系统建设,采用电瓶车等绿色交通工具。规划大健康产业,包含健康水产业、健康医药、健康养生、医教融合医养一体等。主要排放废气为医药企业发酵尾气、溶剂气体和恶臭气体。应加强废气治理设施建设,通过冷凝法、吸附法降低和回收5废气中的有机溶剂,达到循环利用。规划绿色工业体系,包含新材料、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特色轻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等产业。对于上述行业必须制定严格的准入门槛,禁止低水平、高消耗、高污染的产品和落后工艺进入区内发展。对企业主要污染物提出总量控制要求,控制特征污染物排放。建设完善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确保各类污染源达标排放。产业区企业采用严格的处理措施,控制特征污染物的排放。采用集中供热,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产业政策,限制小锅炉的建设。鼓励采用清洁燃料机动车,推广和安装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加强建设期污染物排放控制。限制高能耗行业准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推广清洁能源,推行清洁生产审核,采用清洁生产工艺,通过政策引导等方法,积极引进和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加快天然气、煤气管网建设。提高工业用清洁能源的比例,控制煤炭特别是高硫煤的使用。积极发展煤炭洁净燃烧技术,发展循环经济。二、水环境影响分析根据铜仁市环境质量公报数据,少量断面未达到考核要求的Ⅰ类或Ⅱ类水质,超标因子主要为氨氮、总磷,分析主要为农业及生活源影响,应加强场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农村面源治理。“锰三角”国控断面(漾头、抚溪江、木溪、木树、治乌),特征污染物锰达标率为91.7%,同比上升41.7个百分点,锰污染问题得到很大改善,但还未根本解决。应根据《铜仁市锰污染治理专项规划》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清洁生产和企业污染治理,开展锰渣综合整治,强化监管能力建设。铜仁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汞工业基地,现有汞污染源污染防治压力持续增大和历史遗留汞污染问题突出。应根据《铜仁市汞污染治理专项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汞污染物排放量。深入开展历史遗留汞污染调查评估,实施汞尾渣库综合整治示范工程,推进国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根据规划发展产业,规划旅游产业主要排放废水为生活污水,景区污水应收集处理达标后排放。规划大健康产业,包含健康水产业、健康医药、健康养生、医教融合医养一体等。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应进行进一步水资源承载力论证,通过调查水源地,如:梵净山、佛顶山等矿泉水水源地和石阡、江口、印江等区县的地下水资源的现有水资源量,开发现状、用水总量、地下水开采总量、可开采量、最低水位线和当地生态需水量等,6划定用水总量红线,制定开发强度管控要求。加强地下水保护,防止水源污染,严格限定企业规模、数量和天然矿泉水开采量,切实保持原生态水源优势。医药企业应对企业排放废水按照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分类排放、沉淀后,利用活性污泥法等现代污水处理工艺将中成药类的制药废水中的中成药制剂、生物制药废水中的抗生素、化学制药的废水中的化学污染物进行降解,最大限度的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再经过好氧处理等程序而达到排放标准。中药材种植及生态农业应加大农村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综合治理普及精准化施肥,逐步降低化肥施用强度;提高农田残余物综合利用率;发展农业生态产业链,建立种养平衡一体化管理体系,提高畜禽粪污和冲洗排水还田率。应明确农业发展规模和布局,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推进种养平衡。同时积极发展农业灌溉节水;强制推广生活节水器具;大力推进再生水利用。规划绿色工业体系,包含新材料、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特色轻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等产业。应根据行业特征,建立与排水规模相匹配的污水处理设施,达到相应标准后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