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0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各有关单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主要支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领域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围绕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科技部2007年将继续部署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现将200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重要支持方向和申报要求)予以公布,请你们根据2007年度申报指南组织项目,并按照编写提纲填报项目申请书(项目申请书编写提纲在973计划网站“申报专栏”下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实行网上申报(网上申报流程和有关事项将于2007年3月上旬在973计划网站上另行通知),2007年度项目受理日期为3月15日8:00至3月30日17:00,逾期不予受理。973计划网站:咨询电话:010-58881072588810735888155758881076受理部门: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传真:010-58881077电子邮件:jcc973@vip.sina.com科技部基础研究司二OO七年二月十五日1附件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07年度重要支持方向一、农业领域1.农产品有害物质形成机理及控制途径研究农产品(粮食、蔬菜、畜禽产品)中危害人类健康的外源性化合物及其代谢产物的产生机制、演化规律和控制原理,为建立农产品有害物质控制理论与技术体系奠定基础。2.植物生殖发育、育性及其激素调控的分子基础研究研究植物有性生殖发育重要环节和育性转换的分子基础,研究植物生殖发育激素调控中的激素代谢、修饰和相互作用网络,揭示植物激素调控生殖发育和相关产量性状的分子机理,为作物产量的分子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及育种材料。3.农作物特殊营养成分的代谢及其调控研究研究主要粮食作物特殊营养成分(维生素、黄酮等)代谢途径以及环境因子对作物代谢和品质的影响与调控机制,研究重要经济作物特殊代谢成分和风味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揭示农作物特殊代谢物(营养、抗营养和风味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为创建农作物新种质资源提供科学基础。4.牧草及乡土草遗传及选育的基础研究开展牧草及乡土草(维系生态环境健康的主要草种)种质资2源、品种选育及遗传改良的基础研究,为优良牧草与乡土草品种培育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开展南方可持续发展水奶牛产业的理论设计与模式研究,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5.农作物杂种优势机理及其利用新途径研究研究杂种优势的分子遗传学基础及比较遗传学,揭示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探索提高杂种优势利用效率的新途径及其机理,为建立杂种优势分子育种的方法体系奠定科学基础。6.农业鼠害暴发性灾害成灾规律、预测及可持续控制的基础研究研究人类活动和气候异常对鼠类种群大暴发的影响及种群调节,鼠害生态治理和不育控制的行为学和生态学,建立中长期、大尺度鼠害发生的预测方法和模式,提出农业鼠害可持续控制的新手段、新理论、新策略。7.农业转基因安全研究开展转基因生物外源基因引发非预期效应的类型及分子机理,转基因生物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及环境安全性和食用安全性等重大共性科学问题研究,为国家实施转基因安全管理、促进转基因生物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支撑。8.肥料的减施、增效和农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开展有机、无机肥料协同效应机理及科学施用,典型区域不3同栽培模式下养分与环境要素协同机制研究,农田养分时空有效性及其调控机制,土壤保育、作物增产、肥料高效利用和减少施用化肥的途径与模式研究,为提高肥料利用率、在集约化栽培区减施化肥20-30%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应的科学措施,提高农田土壤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二、能源领域1.我国煤安全开采相关基础科学问题研究针对我国煤炭资源开采的采矿环境,研究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重大工程灾害的发生条件与发生机理,为建立煤炭资源开采的安全技术体系和预防、控制灾害发生提供科学基础。2.我国低丰度大型天然气藏形成、分布及高效开采的基础研究研究中国地质条件下形成大型低丰度天然气藏的有效生成、排出及运聚成藏机理,提供低丰度大气藏勘探的理论基础。研究双孔双相介质地震波场模拟与地震波传播理论及气层检测方法,提供复杂气藏地震识别的理论基础。研究低渗气藏岩石物理特征及渗流机理,发展最佳开采方法,为天然气资源高效采出提供理论基础。3.我国石油资源勘探开发新理论、新方法研究研究我国典型复杂地质体地球物理响应的基本特征与规律,形成刻画复杂地质体地球物理成像与识别的地球物理理论,为发展适于我国石油勘探的地球物理关键技术奠定科学基础;开展特4低渗透油藏、深层特稠超稠油油藏及特高含水期油藏的渗流理论研究,提高低品位油藏采收率的基础研究,为我国大型低品位石油资源有效开发提供科学基础。4.高效、低污染内燃机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开展“均质压燃,低温燃烧”新一代内燃机燃烧理论研究,重点研究超高压、脉动燃料喷射条件下雾化和混合过程强化机理,燃烧室内非定常湍流强度和尺度控制及其对传热和传质过程的影响,燃烧室内组分(燃料、空气和再循环气体)的浓度和温度分层控制及其对着火和燃烧速率的影响等。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效、清洁利用石油和天然气的新方法。5.大规模发展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新能源关键问题的科学基础结合我国适于发展较大规模风能地区风力资源、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等的特点,研究适宜的(例如:风速不高、价格低廉的小型风电站)风能系统,相关部件及技术基础所涉及的科学问题。研究在我国具体情况下有效地开发生物质能的途径或生物质废料利用的基础科学问题。6.开发低价、高密度储能储电体系的基本途径及基础科学问题针对燃料电池汽车、电动汽车等环保交通工具广泛使用的高密度、低价格蓄电池(或其它蓄电系统)或高密度蓄氢(能)系统,提出或选择有希望实现低价和高能密度的蓄电、蓄能途径,研究5其基本蓄能(电)过程及其改进,所用基本材料及制备等相关基础科学问题。7.我国大规模发展核裂变能的科学基础问题针对我国建设以压水堆(或先进压水堆)为主导的数千万千瓦的核电系统,研究我国必须自行解决的关键技术有关的基础科学问题,如研制所需特殊材料的基础研究,核废料处理等核安全相关基础科学问题。8.高效热功转换与先进节能理论和方法开展燃气轮机的先进动力循环系统中燃料化学能释放与高性能热-功的转换,高效高稳定性压气机设计技术有关气动/结构的耦合机制与调控方法研究。开展大幅度减低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能耗行业能耗的理论和方法,以及过程节能和建筑节能设计理论的基础研究。三、信息领域1.太赫兹器件和光子集成器件相关基础研究开展基于真空电子学或固态光子学的太赫兹辐射源、超导接收技术相关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开展高集成度光子芯片和光信息处理器件相关基础研究,为我国信息器件创新提供科学基础。2.微纳传感器系统和系统级封装的基础研究开展用于传感器网络的,具有感知、计算和无线通信能力的网络微传感器芯片系统研究;开展微纳生物医学传感器及超敏感探测相关基础研究;开展系统级封装的基础研究:如三维多层结构电磁与热场分析,多层低温共烧陶瓷(LTCC)布线,微纳无源元件和基于LTCC技术的无源集成等。3.宽带数字通信基础理论研究6针对高效综合利用通信系统的时间、频率、空间等各种资源,重点开展信道的自适应通信理论、新型信道编解码方法、高效调制方案、基带处理与天线的协同优化模型、抗干扰机理与方法、网络容量优化理论等方面研究,建立并发展新型的多址复用理论及调度算法,以期在逼近Shannon理论限的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突破。4.多业务光网络新体系和可管理的IP网的基础研究重点研究高速大容量传输和动态灵活交换体制、多层多域光网络协同控制体系结构、资源分配算法、多业务自适应提供机制等,发展具有多业务适应性、可扩展性和高生存性等功能的光网络新体系。围绕新一代IP网络的可管理性、安全性、鲁棒性和普适性等需求,重点研究具有业务感知能力的网络资源动态分配方式、QOS保证机制、分布智能与集中管理的优化组合等,在网络体系结构和基础协议方面取得创新。5.计算系统虚拟化的基础研究针对实现计算系统的“高效化”、“普适化”和“人机协同化”,围绕“计算资源的优化”、“应用的个性化”、“体系结构的透明化”、“计算结果的可视化和可信化”等关键问题,在继承和发展现有信息资源的前提下,开展信息资源的按需聚合、计算系统的动态构建、安全和可信的执行机制、协同和普适的运行环境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实现对目前计算系统的理论和机理的重大改进。6.需求工程—对复杂系统的软件工程的基础研究针对基于语义网络的资源聚合,以及对复杂系统的安全、确认和验证的强烈需求,开展这类复杂系统的软件工程的基础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需求获取方法,实现“用户主导、面向领域”的需求建模过程,形成促进协同工作和逐步优化的需求规格,构建真实可信的需求验证理论和方法,为实现科学的需求管理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77.对非结构化信息处理与知识推理的基础研究重点开展对人的感知、识别、学习、联想、记忆、推理等认知过程及其机理的研究,对信息多模的表示与融合、基于感知与认知的知识挖掘、基于元知识的视频理解、新的音视频编码理论、人机结合的知识处理、知识推理的验证等理论和实现途径的基础研究,提出非结构化信息(如文本、语音、视频等)与知识处理的理论和实现方法。8.网络与信息安全相关基础研究重点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体系结构,安全协议理论,密钥理论和加密算法,可信计算理论,信息渗透及其检测理论,信息过滤、检测与预警的理论和方法,灾难恢复、故障容错和容灾备份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为发展我国网络和信息安全体系提供科学支撑。四、资源环境领域1.大陆动力学过程与成矿规律研究大陆壳幔相互作用过程、机制和动力学背景,壳幔作用的成矿机理,各种类型成矿系统的时空分布规律、基本特征和相互关系,建立大陆成矿理论体系。2.冰冻圈动态过程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冰冻圈变化过程与趋势,冰冻圈变化的气候、水文、生态、环境效应,青藏高原积雪变化对长江中、下游气候影响的机理,建立应对冰冻圈变化的适应性评价指标及综合评估体系,提出减缓和适应对策。3.干旱区陆表过程对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响应与调控8研究重点干旱、半干旱区、水、土、气、生过程及其相互作用,人类活动与气候波动对陆表过程的影响机制,陆表过程的变化趋势及其环境效应评价理论与指标体系,提出环境调控对策与管理模式。4.环境污染与控制修复机理大气二次污染物形成机制及控制途径。研究典型区域大气氧化性、细颗粒物、云雾可溶性组分等二次污染的共性特征,大气二次污染物形成机制,提出控制途径。重点区域水环境质量演变、水环境基准和土壤环境基准研究。研究重点区域环境质量演变和水环境基准、土壤环境基准的确定,地表饮用水源污染物的生态与健康效应,提出污染物输移演替规律,发展水环境基准、土壤环境基准的风险评估原理与方法。高放射性核污染环境修复的基础研究。研究高放射性核污染的生态安全性评价,阐明高放射性核污染生态环境修复机理。5.生物多样性保育基础研究开展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演变规律与保育途径研究,重点研究濒危资源动植物种群野生种群复壮机理和人工种群衰退机理,提出濒危野生动植物人工种群的繁育策略,为我国濒危动植物重要物种的资源复壮和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6.大陆边缘动力学与油气资源9研究我国相关海域新生代大陆岩石圈在张裂、分离和弧后扩张时的变性特征、动力机制和演化模式,中生代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组合、空间展布及其与区域板块构造动力学演化的关系,阐明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形成机理。7.大洋与近海相互作用及其海洋环境效应研究大洋环流与我国近海相互作用机理,能量和物质交换的关键过程,大洋环流源地的环流结构及时空变化,阐明大洋环流的低频变异机制及其对我国海洋水文、生态与环境的影响。五、人口与健康领域1.我国重大出生缺陷的发生机理与防控基础研究针对我国发生率高、危害重大的出生缺陷,根据流行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