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教学的意义与任务一、教学的意义1、教学的含义**(名词解释P251)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但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品德。2、教学工作的地位**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单选题P251)二、教学的任务**(多选题p252)我国传统上对教学任务的表述1、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2、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与体力。3、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第二节教学活动的本质及模式一、教学活动的本质——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简答题p257-259)与一般的人类认识活动相比,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在教师领导下,由学生本人以间接的方式进行的有教育性的认识过程。1、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学生的认识过程——决定性特征。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构成的活动,教学的成功与否最终要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否真正接受了教师的影响。所以教学活动必须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方式,不能将对成人认识的研究结果直接套用到学生身上。2、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的认识过程学生的认识在总体上是去认识人类已知的事物。从认识对象上看,主要是现成的、前人的认识成果;从认识方式上看,主要是通过读书、听讲、观察等方式,而不是通过事事亲身体验的方式接受现成知识。3、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在教师领导下的认识过程中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发展中的学习主体,仅依靠自身力量是无法充分完成庞大的教学任务的。所以必须在经过专门训练的成年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认识过程。4、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有教育性的认识过程在认识过程中,学生必然在各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师的影响。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和贯彻根本的教育目的,努力使学生从教学认识中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二、教学模式**1、教学模式的含义(名词解释p261)教学模式是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教学活动的各种组成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2、教学模式的一般分类**(单选题或多选题p261-264)(1)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系、统合、应用。(单选题或多选题p261)前苏联——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巩固知识、检查。(多选题p262)(2)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杜威——做中学;(单选题p262)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单选题p262)设计教学法(1)创始人:克伯屈。(2)做法:废除班级授课制,打破学科界限,摈除教科书,强调教师的任务在于利用环境引起学习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选择活动所需要的教材。设计活动分创作、欣赏、问题研究、技能训练等,一般程序为:决定目的、制定计划、实行、评价。(3)评价:它在克服班级授课制的不足方面有积极作用,特别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缺点是学不到系统的文化知识。(3)折中模式布鲁纳的结构化教材与发现学习法(单选题或多选题p262-263)1)明确结构,掌握课题、提供资料;2)建立假说,推测答案;3)验证(一次或几次);4)做出结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单选题或多选题p263)1)解释作为范例的个别事物2)解释范例的类或属3)掌握规律范畴4)获得对自我或人类的理解3、教学模式的全面化研究**(单选题或多选题p263)乔伊斯和韦尔《教学模式》,提出4类教学模式,共25种。(1)信息加工类(2)个人类(3)社会类(4)行为修正类三、教学系统各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地位、作用的不同观点1、教师中心说(1)代表人物:赫尔巴特(2)涵义:又称教师中心论、教师中心主义,是一种主张教师在教学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教学理论。(3)观点:把教学看成是通过外部控制对学生进行的塑造,认为学生本人的兴趣和爱好是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从而主张用社会的成人的思想和目标来规范儿童、塑造儿童。认为教师是社会的代表,因而十分重视教师的权威,强调发挥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作用。2、学生中心说(1)代表人物:卢梭、杜威(2)涵义:又称儿童中心论、儿童中心主义,是一种主张以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认为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教学理论。(3)观点: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中心;在教学内容上,经验是中心;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活动是中心。3、学科中心说(1)代表人物:布鲁纳(2)涵义:又称科目中心说,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重视科技文化基础以学科为中心的一种课程与教学理论。(3)观点: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能幸福生活的公民,教育的根本职能是创新文化,教学促进甚至创造儿童的智力发展,教学必须重视学科结构和发现学习。第三节教学原则一、教学原则的概念**(名称解释P264)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一、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简答题P266-274)1、直观性原则**(1)含义(名词解释P266)直观性原则是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感知学习对象。陶行知的“接知如接枝”。(单选题P267)(2)直观的具体手段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3种。(多选题P267)(3)要求(多选题或简答题P267)1)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3)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2、启发性原则(自觉性原则)**(1)含义(名词解释P268)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学习,以达成对所所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2)要求(多选题或简答题P268)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3、贯彻系统性(循序渐进)原则**(1)含义(名词解释P268)系统性(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有系统地进行。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提出来的。(2)要求(多选题或简答题p269)1)按照教学大纲的顺序教学2)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3)灵活调整4、巩固性原则**(1)含义(名词解释P269)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牢固地掌握和保存。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提出来的。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单选P269)(2)要求(多选题或简答题p269-270)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保证巩固的科学性3)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4)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5、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1)含义(名词解释P270)量力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来的。(2)要求(多选题或简答题p270-271)1)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6、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1)含义(名词解释P271)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进行。是为了将教学中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来而提出的。(2)要求(多选题或简答题p271-272)1)坚持正确方向2)严守职业道德3)实事求是4)讲究艺术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含义(名词解释P27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是为了解决和防止理论脱离实际、书本脱离现实而提出的。(2)要求(多选题或简答题p272-273)1)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2)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3)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4)帮助学生总结收获8、因材施教原则**(1)含义(名词解释P273)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而提出的。(2)要求(多选题或简答题p273-274)1)充分了解学生2)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3)面向每一个学生二、国外主要教学原则体系简介1、赞可夫的教学原则体系**(多选题p274-275)(1)高难度原则(2)高速度原则(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5)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2、布鲁纳的教学原则体系**(多选题p276)(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反馈原则2、罗杰斯的教学原则体系**(多选题p277)(1)以学生为本(2)让学生自发地学习(3)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4)给学生安全感第四节教学的组织形式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名词解释P278)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二、班级授课制概述**1、地位:目前世界上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单选题p278)2、特征:班、课、时(简答题p279)3、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夸美纽斯。(单选题p279)4、前苏联的凯洛夫教育学派最早对课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并专门研究。他们将课划分为两大类别:单一课和综合课。单一课又可以分: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实验课、测验课等。(单选题或多选题p279)三、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及其改革方向**(论述题p280-284)1、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简答题p280)(1)教学效率高,一位教师同时向几十个学生教学,使教育的普及成为可能。(2)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有计划地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3)由于学生是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水平接近,同质性强,有利于学生间相互交流启发。2、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简答题p280)(1)不利于主体性的发挥,学生比较多地是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现成知识。(2)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机会比较缺乏,因此,不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3)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多样化,比较固化,缺乏灵活性。(4)强调统一性,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5)每个学生实际上分别地对教师负责,彼此之间没有分工和合作,难于保证学生之间展开真正的相互交流和启发。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方向**(论述题p281-284)(1)分层(组)教学1)将学生按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增强学生的同质性。2)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以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3)在主要科目(数学、英语、科学、社会)实行分层。4)分层不固定,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调整。(2)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名词解释P282)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为主体,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机制,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单选题或多选题p279)1)组间同质,组内异质2)设立小组目标3)设立小组评价与奖励的机制4)个人责任明确5)均等的成功机会(3)小班教学1)压缩班级人数规模(15-25人),以保证教育公平性、公正性,提高教育质量。2)采用包班制,取消或延缓教师分科年限,以增加师生交流机会,更充分地因材施教。3)保证给予所有的学生均等的锻炼机会。(4)复式教学(名词解释P282)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合编在一个班级,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复式教学不是改革的方向,而是一种经济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师资紧缺、规模小而且年龄层次分散的班级里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