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之文言词语积累与运用专题文言副词复习一、导入•《武夷精舍记》•(1)盖山中之乐,悉为元晦之私也,予每愧焉。(3分)•(2)元晦既有以识之,试以教夫来学者。(3分)大概山中所有的乐趣,都被朱元晦个人拥有了吧,(对比于他,)我常常觉得很惭愧。元晦已经明白这些道理,就尝试着用这些道理教导那些来向他求学的人。《游爱莲亭记》•(1)风景清绝,冠全湖之胜。(3分)•(2)凡经数十转,而后得造斯亭。(3分)风景清丽至极,在全湖美景中位居第一。(“绝”“冠”“胜”各1分。)一共经过几十次转折,然后才能到达这座亭子。(“凡”“造”“斯”各1分。)副词是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中的一道以“辄”为例:•1.(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第7题)•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2.(2013年四川卷第10题)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先所未发。•3.(2012年山东卷第13题)光武帝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4.(2012年湖北卷第12题)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5.(2012年上海卷第19题)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以上各例中,“辄”均为副词。前四例中“辄”可翻译为“总是”,最后一例中“辄”可翻译为“就”。“辄”没有被列入《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附录的《常见文言词》中的120个实词,也没有被列入《考试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18个虚词。•2.找出副词,并解释。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逮奉圣朝(《陈情表》)•寻蒙国恩(《陈情表》)•遥襟甫畅(《滕王阁序》)•老当益壮(《滕王阁序》)•尽是他乡之客(《滕王阁序》)•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张衡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适得府中书。(《孔雀东南飞》)弥,愈:更加逮:及,至寻:不久甫:刚益:更加尽:全,都行:将雅:向来皆:都;且:将要适:刚才二、副词的含义•2.副词的性质:半实半虚•实——能表示行为、动作、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情态和否定的作用•虚——不能单独表示一种实物、一种实情或一种实物,同时又不能用作句子的主要成分。1.副词定义:副词是修饰限定说明动词、形容词的一类词。•3.副词最突出的语法特征:•作状语,修饰形容词、动词或全句。•副词在句中的位置,一般是置于动词、形容词前,充当状语。•如“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极少数情况下置于动词、形容词之后,作补语。•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4.学会辨别:•副词是修饰限定说明动词、形容词的虚词,但更多的情况下,副词却兼有实词的性质和用法。•⑴以“益”为例:•①老当益壮《滕王阁序》•②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不与战。•③“满招损,谦受益。”《伶官传序》作副词,更加。作动词,增加。作名词,利益,好处。⑵以“顾”为例•顾:•①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刺秦王》•②荆轲顾笑武阳。《荆轲刺秦王》•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④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⑤例:“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作副词,只是。动词,回头,回头看。作动词,拜访。作副词,只是。作动词,顾惜,顾念。三、合作学习:副词的类别及功用•(一)程度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的程度。•稍(稍微)、略(略微、几乎)、少(稍微)、颇(略微)•益(越、更加)、弥(越)、愈(更加)、尤(更加)、滋(更加)•殊(很、极、特别、非常)、颇(很)、至(最、极)、甚(很)、绝(极)、良(很)、酷(极)、孔(很)1.表轻度:2.表比较:3.表高度:三、合作学习:副词的类别及功用•(一)程度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的程度。•用程度副词填空•⑴公为人正直,乡里()有望。•⑵其妇年五十,()有姿色。•⑶秦女()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⑷始皇默然()久。•⑸君之疾在肌肤,不治将()深。颇颇绝良益•(二)范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主体或客体的范围。咸(都)、悉(全、都)、举(全、都)、毕(都)、既(全部)、凡(总共、一共)、并(一起、一同)、率(全、都)、偕(一起、一同)、备(都)、周(全、都)、相与(一起)但(只、仅、不过)、唯(只)、止(只、仅)、徒(只、只是、仅)、独(只有)、仅(差不多)、第(或写作“弟”,只、仅、不过)、特(只、不过)、顾(只是)、啻(仅,只)1.表全部、概括:2.表局部、个别:•(二)范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主体或客体的范围。•用范围副词填空•⑴忽然抚尺一下,群响()绝。•⑵君()重射,臣能令君胜。•⑶取金之时,不见人()见金。•⑷二人()有愧色。毕第徒并•(三)时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已(已经)、曾(曾经)、尝(曾经)、既(已经)、业(已经)、向(从前、过去)、初(当初)、曩(从前、过去)、昔(从前)、比(近来):方(正在)、会(正、正巧碰上)、适(刚才)、向(刚才)、立(立刻、马上)、辄(立即、就)、甫(才,刚):且(将、将要)、将(将要)、行(将、将要)、欲(将要)、其(将要):常(经常、平常)、素(一向、向来)、雅(一向、向来、常常):俄(不一会儿)、旋(一会儿、过一会儿)、须臾(片刻、一会儿)、且(暂且)、暂(暂且)、乍(忽然)、暴(忽然、突然)、未几(不久)、忽(忽然)、亟jí(赶快)、寻(不久)1.表示过去2.表示现在3.表示将来4.表示经常5.表示短暂(三)时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用时间副词填空⑴若()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guǐ藏焉。《黄生借书说》⑵()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捕蛇者说》⑶时已过午,奴辈()至。《游黄山记》⑷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业曩适行•(四)情态副词: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一定的情态的副词。•1.表示确信:•诚(真正)、良(确实)、信(实在)、实(确实)、必(一定)、固(坚决;本来)•2.表示缓急:•渐(渐渐)、稍(渐渐)、益(渐渐)、徐(慢慢)、遽jù(急忙)、卒(通“猝”,仓促间)•3.表示终究:•竟(终究、最终)、终(终究)、卒(终于)•4.表示态势:•果(果真、果然)、故(故意、特意)、乃(却、竟然;才;就,于是)、徒(白白地)、几(几乎、差点儿)•(四)情态副词: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一定的情态的副词。解释下列副词⑴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⑵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⑶数十年,竟为秦所灭。⑷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⑸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故意特意最终确实慢慢•(五)频率重复副词:•1.表频率:•亟qì(屡次、再三)、屡(多次、屡次、接连几次)、数(多次)、辄(常常、总是)、每(常常、时常)、迭(屡次、接连)、频(接连)•例句: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游龙井记》辄(五)频率重复副词:2.表重复、持续:复(又、再)、更(再)、又(又)、再(又一次、第二次)、亦(也)、尚(还)、犹(还)、且(还,尚且)例子:⑴忌不自信,而()问其妾。⑵()眺山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复再四、备考指南应当重视“高频”副词,具体应注意把握如下三类:•(一)一词多义•以“其”为例:•作为副词:①商量、祈使语气,译为“还是”、“一定”。②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③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代词: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指示代词•连词: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备考时对“其”的词性和义项也应作一个了解和区分。•其:•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②吾其还也。•③其孰能讥之乎?•④其皆出于此乎?•⑤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语气副词,表祈使,相当于“一定”)(语气副词,表商量,相当于“还是”)(语气副词,表反问,相当于“难道”)(语气副词,表揣测,相当于“大概”)(代词,我,自己)•(二)古今异义•以“但”为例:•(2010年天津卷第12题)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Ⅱ)“大国选士,但务得才”•(2013年湖北卷)“诸儒但言困苦,乞归”•以上各例中,“但”可翻译为“只”“只是”。•在现代汉语中“但”经常是充当转折关系的连词,而“在古汉语里,‘但’不当‘但是’讲。‘但是’的意义用‘然’或‘而’来表示”(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三)复合现象•以“少”为例:•“少”频频出现在高考文言文题中,作副词时,词义主要是“稍稍”“稍微”“约略”。•2013年北京卷原文中有“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句,该句中“少”即可翻译为“稍稍”。•“少”又经常和“焉”“顷”等组合在一起,成为复合副词“少焉”“少顷”,并且这两个复合副词也频频出现在高考文言文原文中,•如2012年福建卷有“少焉,峭壁对立”句,•2011年四川卷有“少顷,携鱼与酒至”句,•2010年福建卷有“去少顷,即又至”句。五、练习1.申屠敦之鼎•洛阳布衣申屠敦有汉鼎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云螭斜错,其文烂如也。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淬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敦偶在坐,心知为鲁生物也,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为真耳。”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敦不平,辨数()不已。众共折辱之,敦噤不敢言,归而叹曰:“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龙门子闻而笑日:“敦何见之晚哉?士之于文亦然。”几乎只是很很都确实多次•2.《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选段•公讳丹,字文明,姓韦氏。公之父政,卒雒luò县丞,赠虢州刺史。公既孤,以甥孙从太师鲁公真卿学,太师爱之。•明年,筑堤捍江,长十二里,疏为斗门,以走潦水。公去位之明年,江水平堤,老幼泣而思曰:“无此堤,吾尸其流入海矣!”•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上书告公所为不法若干条,朝廷方勇于治,且以为公名才能巨,治功闻天下,不辨则受垢,诏罢官留江西待辨。•(1)公既孤,以甥孙从太师鲁公真卿学,太师爱之。(3分)•(2)无此堤,吾尸其流入海矣!(3分)•(3)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4分)总结•学习文言副词要点•1.掌握副词的语法作用(位置)•2.辨别词性•3.善用联想法,懂得从课内向课外迁移•4.根据语境,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