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精品课件:2.2.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4节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纲解读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题型技巧题型一思想情感鉴赏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解题指津1.设问方式。(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试比较诗歌中的不同情感。(3)××句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入手角度。(1)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许多古诗的诗题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如李白的《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2)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样的关键词,也就能够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由“故园情”一语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3)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有大体相同之处。因此,若能判定一首诗所属的类型,便可快速把握该诗的感情基调。如思乡诗,毫无疑问要抒发思念故乡、亲人之情;送别诗,多写离情别恨和深厚友情。(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优美闲适、色彩明丽、壮观奇伟、气势雄浑)和“哀景”(冷清凄凉、色彩暗淡、低沉萧瑟)两类。“乐景”表现“乐情”,“哀景”则表现“哀情”。不过特别要留意的是古诗常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如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用境界雄浑阔大的远景(乐景)反衬诗人孤独寂寞的哀情。(5)抓住典型意象。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所以必须注意分析诗中意象来揣摩诗人情感。(6)抓住注释。注释有时很短,却是命题者给考生的暗示,下面就注释分类及其所暗示内容作一表格:注释分类所暗示内容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内容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介绍别人评价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3.答题步骤。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经典例题【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问题。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鉴赏评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析诗人在诗中描绘的意象。通过诗人笔下的“钟声”“空江明月”“江月清辉”“轻舟飞逝”,再联系题目“晚泊岳阳”,可以看出诗人客居岳阳,面对异地景物(江、月、舟),自会触景生情,油然而生思乡之情。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例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及情感的鉴赏评价。题干中要求分析曲词中描写的景色及所表达的感情。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中所提到的景物(白鸟、绿水、嫩黄花、蝶飞、新红叶),通过“新红叶”,可知是初秋景色。曲词中出现的“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词语,传达出词人因昔盛今衰而产生的感伤、落寞之情。题型二内容主旨“诗歌内容主旨”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人写作的主要用意或目的。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领会诗作的内容,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解题指津1.设问方式。(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4)请给这首诗某几句拟一个标题。2.解题思路。(1)分析概括的“助手”——标题、序言、关键语句、注解。在诗歌中,情感的抒发多是间接的。抓住标题、序言、注解,理解关键语句,体味出省略的、含蓄的内容部分,理解诗歌主旨会更如鱼得水。(2)分析概括的角度——人、事、景、物(以上从属于“写作内容”角度)、情、理、趣(以上从属于“写作目的”角度)。分析概括时,要明确该诗所写的内容是什么(或是人,或是事,或是景,或是物);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人、事、景、物),要抒发怎样的感情,阐发怎样的观点态度,表现怎样的人生志趣(或是感情,或是道理,或是情趣)。3.答题步骤。第一步,确定诗歌题材,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寒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第二步,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作答形式是“××句(联)写了×××”。第三步,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典例题【例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①一水:亦作“二水”。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是一首怀古伤今的律诗(步骤一)。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步骤二);寄寓了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步骤三)。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大意,并且很好地掌握和正确使用文学鉴赏的专业术语。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联是昔,后一联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例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军城早秋严武①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解析:解答此题,重点就是根据题干要求分析诗歌的后两句。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又催促将士们追击敌人,不要让一个敌人漏网,要将其全部歼灭”。“更催”二字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胜利展开,两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字字千钧,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而整个战斗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再联系注释中提到的诗人的基本情况,可以得知此处作者表达的是战场上的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心。题型三评价观点态度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所谓“评价”,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另外,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解题指津1.设问方式。(1)……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2)诗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3)这首诗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2.答题要领。(1)一首诗或词的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是建立在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上的,因此,把握诗或词的作者的观点与态度,也要注意从一首诗或词曲的整体去考虑,不能忽略对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诗歌的外在形式的赏析而去架空分析。(2)对诗词作品的作者的观点与态度的概括要准确、恰当,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3)要因诗论诗,因人论诗,因事论诗,不能随便“套用”某首诗的评价内容,尤其是要防止“想当然”式的搬用某些现成的词语,使得评价出现似是而非、言不及义的现象。(4)作者在诗词中的观点,需要我们在鉴赏时概括,因此,概括时要注意完整性、全面性,诗词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所包含的几方面都要概括到,要防止犯以偏赅全的错误。3.答题步骤。第一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第二步,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给予中肯的评价。经典例题【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注]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选取了一首宋词作鉴赏材料,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理解诗词内容是正确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联系注释中的信息:遇人讥讽“大笑”,“后一举登第”,以及诗歌中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看我碧霄中”等,可以总结出诗人的人生态度:幽默、乐观、志向高远。注意回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印证,而不只是空洞地下结论。答案: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如结句所表达的: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课堂反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①。[注]①蔡家亲:表亲。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鉴赏评价。诗歌大意是:居住在荒僻的地方,周围没有邻居,夜晚特别安静。原来的家业丧失殆尽,家徒四壁。在雨中,枯黄的树叶飘零,灯下有我白发老人。因我长久地孤独沉沦,有愧于君的多次看望。平素就有情分,何况还有表亲呢?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凉。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前四句和后四句,一悲一喜,悲喜交加,但总的感情基调是悲。后四句虽然写喜,却隐约透露出悲:一个“愧”字,表达了诗人悲凉的心情。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

1 / 7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