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借贷记账法第一节会计等式第二节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第三节复式记账原理第四节借贷记账法第五节总账与明细账第一节会计等式一、会计等式二、会计等式在经济业务中的运用一、会计等式每一个会计主体,要反映其经济活动,离不开设置会计账户、记账并编制财务报表,这一系列工作的理论基础,就是会计等式。会计等式,又称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恒等式。它是将数学等式原理运用到会计学科,从会计学的角度,来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内容和进行有关会计计量时体现的经济等量关系,揭示会计主体内各种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静态关系:企业的“资产”,最初来源于其投资者创立企业时投入的资产(包括资本金)。“权益”是企业资产的源泉和经营的动力(动力来自于经营的动机——盈利),没有无权益的资产,权益是通过资产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并通过资产去实现其要求盈利的目标。在任何一个时点,资产和权益之间永远保持着数量上的平衡关系,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产生了最初简单的会计等式,即:资产=权益负债不同于所有者权益,它须在约定的某一时间要偿还并有可能要支付代价的(如借款利息、经营合作等)。(所以,“资产=权益”的会计等式,也就演变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上述会计等式是一个基本的会计等式,它可变化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它们是从某一时点上反映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静态分布状况,也即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亦称之为静态会计等式,这是一个基本的会计等式。2.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动态关系期末,企业须将其本期的费用与本期的收入进行配比,才能计量出本期的利润(包括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即:从动态上反映本会计期间内企业的经营成果:收入–费用=利润上式中的“费用”,是指为获取收入而发生的耗费,包括成本及其有关费用。上述公式亦称为动态会计等式,它从动态关系上体现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经营活动的结果,反映出收入、费用、利润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配比的结果。3.全部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企业全部会计要素之间关系,可用下列会计等式概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上式中(收入–费用)即是利润。对上述会计等式进行移项,则变为: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上述会计等式,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之间的联系,全面、综合地反映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规律及其关系,它是企业动态活动与静态状况结合的结果。“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从静态上反映企业某一时点上的财务状况,是基本的会计等式。这一公式中的“所有者权益”一项,就包含了“收入–费用=利润”的动态内容。因为“利润”的结果反映在“所有者权益”项下的“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之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是任何会计主体设置会计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财务报表的依据和理论基础。二、会计等式在经济业务中的运用经济业务引起各会计要素之间数量上的变化情况,归纳起来依次有以下几种具体类型:资产增加,权益同时等额增加,即等式两边同时等额增加,等式两边相等;资产增加,负债同时等额增加,即等式两边同时等额增加,等式两边相等;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增加,等式右边等额有增有减,等式两边相等;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增加,等式右边等额有增有减,等式两边相等;一项资产减少,另一项资产同时等额增加,等式左边等额有增有减,等式两边相等;资产增加,负债同时等额增加,即等式两边同时等额增加,等式两边相等;资产减少,负债同时等额减少,即等式两边同时等额减少,等式两边相等;资产减少,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减少,即等式两边同时等额减少,等式两边相等;一项负债减少,另一项负债同时等额增加,等式右边等额有增有减,等式两边相等。由此可见,会计等式是永恒的平衡关系,无论企业经济业务如何变化,其表现出的资金运动总是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都改变不了会计等式数量上的关系,会计等式始终是成立的。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这六大会计要素,通过会计等式这个载体有机地联结在一起。第二节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一、会计科目二、账户设置1.会计科目的意义会计科目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经济业务类别的再分类,即将资产、负债等六大会计要素,分别根据各自的具体内容,科学地进行的第二次类别的划分,以便反映各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增、减的具体变化情况,从而反映企业具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需要。通过在大类会计要素下设置会计科目,可以将大量纷繁复杂、性质不同的经济业务进行科学的分类,将复杂的经济信息变成有规律、易识别的信息,为转换为会计信息作准备。会计科目是设置会计账户的依据,也是编制会计凭证、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控制的依据,它是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根据会计对象特点,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会计科目整体的完整性和各会计科目之间的排斥性。简便、实用,并相对稳定。3.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科目按其提供会计指标详细程度的不同,分为一级会计科目(总账科目)、二级会计科目(又称子目)、三级会计科目(又称细目,明细科目)等,这是会计科目的分级。(1)资产类1001库存现金1002银行存款1012其他货币资金1101交易性金融资产1121应收票据1122应收账款1123预付账款1131应收股利1221其他应收款1231坏账准备1303贷款1401材料采购1402在途物资1403原材料1404材料成本差异1405库存商品1406发出商品1441抵债资产1471存货跌价准备1501持有至到期投资1502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150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511长期股权投资1512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1531长期应收款1601固定资产1602累计折旧160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604在建工程1605工程物资1606固定资产清理1701无形资产1702累计摊销5101制造费用5201劳务成本5301发支出5401工程施工1703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711商誉1801长期待摊费用1811递延所得税资产1901待处理财产损溢(2)负债类2001短期借款2201应付票据2202应付账款2203预收账款2211应付职工薪酬2221应交税费2232应付股利2241其他应付款2501长期借款2701长期应付款2801预计负债2901递延所得税负债(3)共同类3001清算资金往来3101衍生工具(4)所有者权益类4001实收资本4002资本公积4101盈余公积4102一般风险准备4103本年利润4104利润分配(5)成本类5001生产成本6401主营业务成本6402其他业务成本6403营业税金及附加6411利息支出6601销售费用6602管理费用6603财务费用6701资产减值损失6711营业外支出6801所得税费用6901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损益类6001主营业务收入6011利息收入6051其他业务收入6061汇兑损益6111投资收益6301营业外收入二、账户设置1.会计账户所谓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的名称开设的,在充分考虑会计核算阶段最终应当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记录、整理、集合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是塑造和加工会计信息的工具。会计科目是会计账户的名称,各个会计科目都有各自界定的反映内容。但会计科目没有自己的结构;会计账户是按照会计科目来设置的,它是会计科目的应用,是分类、记录、整理和汇总会计科目所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的工具,是处理原始数据和其他会计资料的手段,它有自己的格式即结构。2.账户结构(1)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名称;(2)日期、凭证号:记载经济业务发生的日期、记账所依据的记账凭证号码;(3)内容摘要:经济业务内容的概括性文字摘要;(4)增加方、减少方也即借方或贷方的金额及其余额。T型账户主要反映账户的借方、贷方二部分结构及其数据。T型账户,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见上图)。在T型账户的左、右二方中,记录有该账户的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每个账户的期初余额,记录在T型账户内的第一行;本期增、减发生额,按记账凭证依次记录在账户的借方或贷方中,直至记完为止;期末余额记录在本期发生额数据之后的最后一行。账户余额的通用计算公式如下: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T型会计账户记录形式如下图:第三节复式记账原理一、复式记账法二、复式记账原理的理论依据三、复式记账的意义一、复式记账法记账方法有单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两种。复式记账法就是对企业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账户中记载,以反映每笔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在复式记账法下,账户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完整体系,各账户之间也存在对应、平衡关系。二、复式记账原理的理论依据复式记账的结果,也只会出现下述4种类型的情况:资产方(等式左方)增加,负债权益方(等式右方)同时等额地增加;资产方(等式左方)减少,负债权益方(等式右方)同时等额地减少;资产方(等式左方)内有增有减,负债权益方(等式右方)不变;资产方(等式左方)不变,负债权益方(等式右方)内有增有减。因此,“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基本等式,是复式记账方法的理论基础和依据。三、复式记账的意义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建立了账户之间的密切联系及其对应关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账户体系。可以进行试算平衡,检验会计记录正确与否。第四节借贷记账法一、借贷记账法的由来二、借贷记账法的内容一、借贷记账法的由来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它的出现,原是适应13世纪时期经济较为发达的意大利日益活跃的借贷资本(主要是钱商兑换业)和商人资本的需要。中世纪时的意大利,是古老的借贷记账法的发源地。复式记账法自清朝时由日本传入我国。二、借贷记账法的内容借贷记账法,是世界通用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它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对会计主体的每笔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以相反的方向和相同的金额,全面地进行记录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构成借贷记账法的主要因素有:记账符号、记账规则、会计分录以及试算平衡等。1.记账符号最初的“借”、“贷”是适应借贷资本家的需要而产生的,后来,在借贷记账法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借”和“贷”就失去了其本身的字面涵义,而变成了一对纯粹的记账符号。(1)表示记入账户的部位。(2)表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3)表示记入账户中的数据是增加还是减少。(4)用于判别账户的性质。2.记账规则任何一个会计主体的所有经济业务,其增减变化体现出的会计数据,永远遵循“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就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3.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指在记账凭证上,标明每笔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会计记录。它包括借方分录和贷方分录两部分。记账凭证上的会计分录,是会计记账的依据。书写会计分录的格式是:编制会计分录,一般先“借”,将借方账户排列在上方;后“贷”,将贷方账户排列在下方(下一行)。且贷方的文字和金额,比借方的文字和金额,要后退几个字节。最常见的会计分录形式是:只涉及两个账户的一借一贷,称为简单分录。对于复杂的经济业务,一借一贷的简单会计分录形式,不能完整地反映其经济业务,会出现一借多贷的分录形式,或多借一贷的涉及两个以上账户的会计分录形式,称为复合分录。复合会计分录,能综合地反映完整的一笔复杂的经济业务,也可将其拆分为几笔简单的会计分录同时反映。4.编制会计分录的一般步骤首先分析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账户名称及其账户的性质,即它们对应的会计账户;其次确定账户的记账方向,即借、贷的账户方向;然后,确定账户所要记载的金额;最后,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借、贷之间相等的平衡关系,避免差错。5.试算平衡试算平衡,就是根据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按照记账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