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如何使用事实论据•事实胜于雄辩,因此写议论文一般离不开事实论据,它比别的材料更有说服力。议论文使用事实论据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选例•1、选例要准确、典型、新鲜•材料应准确可靠,这是一个最起码的要求。•材料必须具有代表性,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材料尽可能采用新鲜的,别人没有用过或很少用过的,如果非得用陈旧的材料,也要努力开掘出新的东西来。•2、选例要紧扣论点例:要论证“勤能补拙”的观点,下面的例子合适吗?问题在哪里?“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选例要弄清材料的实质,紧扣论点,不能貌合神离。分析:仔细想想,王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与补拙毫无粘边,因为王羲之并不拙,那么,我们不妨换个例子:把上面的例子换成下面的例子,你认为紧扣论点了吗?为什么?“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分析:梅兰芳天天口含沙粒练习这是“勤”,有口吃的毛病这是“拙”,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改掉了毛病,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这是补了“拙”。这个例子紧扣了论点。3、选例要多角度•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选例,会使论证全面,更有说服力。常用的选例角度:不同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不同性质:正面、反面不同国别:中国、外国不同的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分析:下面的议论文段分别从哪些角度来选材?给你什么启示?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司马迁著《史记》,从二十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歌德花了58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现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1、叙例要简明扼要•变具体记叙为概括叙述,不使用描写,舍弃与论点无关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二、述例小组讨论:用下面的事例证明“打破常规的重要性”,叙例时存在什么问题?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出身于宫廷乐师家庭,从小就显示出很高的音乐才能,被誉为“神童”。他儿时曾从师于著名的作曲家海顿。有一次,他与老师半开玩笑地说:“我写了一段曲子,老师您也不一定弹奏得了。”海顿不以为然,心想:我有什么复杂的曲子不能弹奏呢?莫扎特将自己写好的曲子递给了老师。海顿弹奏了一阵后惊呼起来:“这是什么样的曲子呀,当两手分别弹响两端时,怎么会有一个音符出现在键盘中间呢?看来任何人也无法弹奏这样的曲子。”莫扎特接过乐谱说:“我来试试看。”于是,他坐上琴椅弹奏起来,当遇到那个在键盘中间的音符时,他便俯身弯腰向前埋头,用鼻子弹出了那个音符。莫扎特的这个动作令海顿惊叹不已。分析与修改建议:事例中的许多内容与论点无关,如莫扎特的出身、小时候的情况等,“叙例”时须毫不可惜地舍去;对莫扎特与海顿言行的生动形象的描述,也不符合简明扼要的要求,也宜简练概括。练兵场:用下面的事例来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该怎样叙述呢?①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②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③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和了极大的威力,在旁边一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④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般的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⑤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这段材料比较长,它由下面的几个要点构成: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目的:①句;努力的经过:②句;最后一次试验的场面③④句;炸药的作用:⑤句。分析:我们再来看一下论点“失败是成功之母”,它具有三个要素:A经历了失败、经过不懈努力,B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C最终取得了成功。材料与论点相关的只有②(经历了八百次失败)和⑤(最终发明了炸药)。那么①③④叙述时就可略去。修改后: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里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不断地更换原料,改进方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发明了威力巨大的炸药。比较:下面两则材料,你认为哪则叙述得更好,为什么?(文段一)勤,包含着坚强的毅力和无穷的血汗。有了它,人们才可能达到知识和智慧的高峰。物理学家霍金,以他高度残疾的躯体,凭借轮椅上的机械和电脑,写下了令世界震撼的《时间简史》。霍金是不幸的,他在风华正茂时遭遇了罕见的疾病,然而,他身处逆境,从不畏缩,走向人生的顶峰。——《说勤》•(文段二)勤,包含着坚强的毅力和无穷的血汗。有了它,人们才可能达到知识和智慧的高峰。物理学家霍金,以他高度残疾的躯体,整日不知疲倦地从书中吸取“养分”来丰富自己,每天习惯在一到两点入睡,早上七点半、八点左右就起床,他利用自己的勤奋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写下了令世界震撼的《时间简史》。霍金是不幸的,然而他身处逆境,从不畏缩,勤奋工作,终于走向人生的顶峰。——《说勤》结论?2、叙述材料要有侧重点同一材料可以提炼不同的论点,同样也可论证不同的观点,所以在述例时应根据不同的论点有所侧重。二、述例练兵场用下面的事例证明“”,应如何有所侧重地叙用例?小结议论文叙例的要求:1、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2、叙述材料要有侧重点三、议例•意义分析法(评析法)•评析法,就是通过提示论据所蕴含的意义,或予以高度评价,或揭示其危害,从而证明论点提出的看法和主张的影响、价值、效果等。•如,要证明“从点滴小事做起”的论点,举了雷锋的事迹后,可作如下分析:“正是从这许多平凡的小事中,人们发现了一个高尚、纯洁的灵魂。他的一生闪耀着时代的光芒。他像一个闪光的路标,指引着人们支做好事。这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这节分析,提示了雷锋做小事的意义,从而把论据与论点联系了起来。探因分析法(因果分析法)•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看下段文章对论据的分析:•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作者在列举受因斯坦和华罗庚之例后,运用探因分析法,一层深一层地提示了他们冲破“埋没”的原因:不甘被埋没,坚信能冲破埋没,努力拼搏奋斗。从而使事例很好地论证了论点。归纳分析法•在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对这些论据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扣在要证明的论点上。这种分析方法称之为“归纳法”。•例:要学会“战胜自已”•俗话说,事在人为。人是有很大潜力的,关键是要充分认识自己,真正战胜自己。•一些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在向自己的学习目标迈进的时候,往往都有那种“战胜自己”的体会。“战胜”什么呢?比如,要大清早起床读书,就要战胜自己睡懒觉的坏习惯;上课时,就要战胜自己思想不集中的毛病;晚上搞好晚自修,就要战胜自己老爱看电视的念头;天冷读书,要战胜怕冷,夏天读书,要战胜自己怕热和蚊咬,等等。总之,战胜自己就要善于抑制自己的那些偏离和违背学习目标的思想和行动。•因此“战胜自己”,实质上是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顽强的毅力,也就是一种善于控制自己思想,安排自己活动的自制能力。有了这种“战胜自己”的自制力,就能自觉主动地“迫使”自己“放弃”那些不利于充实和积累知识的消极因素,我们才能在学习上有所作为,获得好的成绩。•文章提出论点后,列举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接着就对论据作了具体的分析,运用的是归纳法。第二段的最后一句,是作者的第一次概括,从个别推及到一般,以避开“不完全归纳”之嫌。第三段开头,再作归纳,得出一个普遍性的结论。最后(文末)用了条件判断,说明战胜自己和获得成绩的关系。这样通过对论据的分析,就把“战胜自己”的涵义和意义论述地清清楚楚。归纳分析法•在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对这些论据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扣在要证明的论点上。这种分析方法称之为“归纳法”。•例:要学会“战胜自已”•俗话说,事在人为。人是有很大潜力的,关键是要充分认识自己,真正战胜自己。•一些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在向自己的学习目标迈进的时候,往往都有那种“战胜自己”的体会。“战胜”什么呢?比如,要大清早起床读书,就要战胜自己睡懒觉的坏习惯;上课时,就要战胜自己思想不集中的毛病;晚上搞好晚自修,就要战胜自己老爱看电视的念头;天冷读书,要战胜怕冷,夏天读书,要战胜自己怕热和蚊咬,等等。总之,战胜自己就要善于抑制自己的那些偏离和违背学习目标的思想和行动。•因此“战胜自己”,实质上是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顽强的毅力,也就是一种善于控制自己思想,安排自己活动的自制能力。有了这种“战胜自己”的自制力,就能自觉主动地“迫使”自己“放弃”那些不利于充实和积累知识的消极因素,我们才能在学习上有所作为,获得好的成绩。•文章提出论点后,列举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接着就对论据作了具体的分析,运用的是归纳法。第二段的最后一句,是作者的第一次概括,从个别推及到一般,以避开“不完全归纳”之嫌。第三段开头,再作归纳,得出一个普遍性的结论。最后(文末)用了条件判断,说明战胜自己和获得成绩的关系。这样通过对论据的分析,就把“战胜自己”的涵义和意义论述地清清楚楚。强化训练•指出下节文字在分析论据方面的毛病,并试加以改正。•失败是成功之母。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六百二十八项发明,经过多少次失败且不去说,仅在发明电灯的试验中寻找一种适合的灯丝就试用了一千六百多种材料。试想,假如爱迪生没有顽强的毅力,遇困难而却步,那么,电灯的出现,还不知要推迟多少年。•此节文字分析论据没有紧扣论点。论点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分析却偏到“毅力”方面去了。最后一句可改为“爱迪生正是总结了无数次失败的教训才取得成功的”,然后再作些发挥。如果以下节材料来论证“就应该‘这山望着那山高’”,那么划线处应作怎样的分析?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原来是一位职业篮球运动员,后来他发现自已颇有文学爱好,充满自信,改作起小说来,竟而佳作迭出,一发而不可收。______________•分析的目的是使材料为论点服务,所以应紧扣论点,对材料作些意义分析。如:“从‘这山’奔上了‘那山’,使个人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同时,对社会所作贡献也比他自己驰骋球场更大,这又何乐而不为?如果硬只许他满足‘这山’,否则就扣以个人主义的大帽,那中国岂不是又少了一位颇具才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