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与对策的研究慈溪市天元初级中学汪礼平【摘要】提升数学课堂效益是当前课程改革重要目标之一,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探究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与对策。【关键词】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对策“聚焦课堂,有效教学”是当前提倡“轻负高质”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大面积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达到两者双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大幅提高,但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效益相对滞后,不容乐观,据不完全统计,义务教育阶段有20%至30%的潜能生。为了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笔者对“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作了一番研究,认为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来自各个方面,然而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行为;二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以下例说了一点理性认识,与广大数学教师共勉。㈠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行为学生学习行为包括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取决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侧重于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以下例举学生不良的学习行为。1、学习意志、注意力、情感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厌学行为普通心理学认为,中小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学生的学习意志、注意力、情感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方面都非常脆弱,往往在学习中遇到学习困难就退缩,甚至放弃自己的学习。然而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思维性强、抽象概括性强等,这样务必要求学生具备坚强的学习意志,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的精神,客观上就给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望而生畏的负面影响,严重的会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丧失学习意志、注意力不集中、会产生与教师抵触情绪等,这样必然会产生厌学心理,从而严重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益。2、学生数学学习的不健康心理因素产生的模仿学习行为①依赖心理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2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数学教师也乐于此道,课前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上课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课后也不布置学生复习教材;习惯于一块黑板、一道例题和演算几道练习题。长此以往,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高峰体验——高涨的激励情绪,也不可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②定势心理定势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在较长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程序化、意向化、规律化的个性思维策略的连续系统——解决数学问题所遵循的某种思维格式和惯性。不可否认,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思维惯性是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经验、技能的汇聚,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数学问题,比较顺利地求得一般同类数学问题的最终答案;另一方面这种定势思维的单一深化和习惯性增长又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定模式方面发展,解题适应能力提高缓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等。③偏重结论偏重数学结论而忽视数学过程,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方面来讲,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也仅是对答案,比分数,很少见同学间有对数学问题过程的深层次讨论和对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研究,至于思维变式、问题变式更难见有涉及。此外,还有自卑心理、自谅心理、迷惘心理、厌学心理、封闭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阻碍着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数学教学效益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㈡教师的教学行为1、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并忽视“情感目标”内容的设计①对《数学课程标准》不认真研读:规定不讲的内容也讲,可讲可不讲内容也讲,讲不懂的内容硬着头皮讲;缺乏科学处理教材的能力,照搬课本,不会科学合理使用教材。例如,数学八下教材第一章二次根式的教学过程中应严格遵照《标准》规定:不要求对含有字母的二次根式化简和运算;分母有理化不作要求,所以不要补充122这类计算。3②对教材挖掘得不深不透,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忽视“数学源于生活”的情境,情境教学导入牵强附会;在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单调,缺乏激励启发性。③不切学生实际,不能因材施教,选题单一,使学生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④板书设计不合理,随意性大,通常是写写擦擦,到本节结束看不出重点,理不出头绪,一堂完美的数学课离不开规范的板书设计。⑤布置学生作业是重复练习,复习搞题海战术,造成严重的课业负担。2、教学过程中缺少学生课堂反思环节课堂反思指课堂教学将要结束时,师生共同对本课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认真地总结,它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扩展、延伸和迁移,从而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课堂小结是学生课堂反思的重要环节,必须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合作交流。同时,教师也要作概括性小结。但是,绝大数课堂教学设计的“课堂小结”环节已经成为广大教师一种固定摸式: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缺乏课堂小结创新。还有数学学习中的反思、反思能力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的一个课题。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现实世界数学化”。美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说,“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机会”,“通过反思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解题能力。”可见,反思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3、教师陈旧的评价观念阻碍了孩子个性发展表1:对我校七年级学生问卷调查序号项目百分比1课堂上教师经常指名哪些学生回答成绩好的中等生潜能生其它69.320.28.522你在小组讨论中担任的角色主角配角从不参与,听听而已51.646.71.73老师对回答错了学生的一般态度鼓励讽刺置之不理2320574遇到学习困难时最老师同伴家长4先想到的是31.745.123.25你认为现在的课堂气氛怎样宽松平等有些沉闷没有趣味28.767.346你认为学习快乐吗快乐有时快乐不快乐49.430.220.47你认为老师喜欢你吗喜欢有时喜欢不喜欢30.452.317.38你能经常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喜悦吗经常有时从没有40.339.220.59课堂教学中你有机会评价老师的教学吗有没有59510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吗?能不能49.750.3表2:调查我校七年级学生对公平评价的渴求度序号项目1我希望老师上课多注意我的反应2我希望经常让我们评价老师的教学3我希望老师上课跟我们平等交流4我希望老师上课能幽默风趣些5我希望老师多给我一些鼓励和赞赏6我希望老师不要责怪回答不对的同学7我希望老师能及时将我的学习情况向我反馈8我希望老师上课多让我们进行小组交流,互帮互助排序56213487(按调查问卷中比例高低)从以上调查表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陈旧的评价观念是影响评价中诸多问题的关键因素。教师为了“良好的课堂纪律”,常常故作严肃,认为孩子给一点阳光就灿烂,故而不经意间维护所谓的“师道尊严”。学生虽然渴求教师的赏识和关注,但由于教师将5自己置于学生学习引导者的地位,造成和孩子的心理差距,学生因而不可能将教师当作自己学习的合作者。由于一些陈旧观念的支配,教师未能意识到自己做出的不公平评价给孩子带来多少负面影响,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评价多数是为了评定学生在群体中所处位置,而不是着眼于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教师的评价未能关注于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机会,也未能关注于通过评定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进步的能力。〔三〕对策1、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①用典型事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教学中,要有目的地采用榜样言行、生动事例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例如,讲华罗庚、陈景润等我国著名数学家的事迹及成才的故事,指出他们之所以能登上数学的高峰,是因为他们具有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源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的背景材料进行情境教学,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①预习方法指导。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手、动脑、自己阅读课文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可以借鉴江苏东庐中学课堂教学经验——编写《讲学稿》,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要求的前提下,进行预习。②听课方法指导。听课方面要求学生专心听老师对重、难点的剖析,听例题解法、思路分析及解题技巧等。勤于思考,积极发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做好课堂笔记。③总结归纳复习方法指导④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优化教学过程①让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③教会学生学习。4、教师的课后教学反思6①课后反思能使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每个教师能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发现的问题,进行细心冷静地思考和总结,并最终能够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将研究结果和理论知识应用于下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就真正形成了教师自身独特的网格。课后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突破自己、超越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构建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正因为课后反思具有别人不可代替的个性化特征,教师就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②课后反思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成熟。③课后反思能极大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只有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敲,具体地对于某一道数学题的解法、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