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小学生快乐作文的三个方法[摘要]小学阶段,写作是部分学生望而生畏的学习内容,也是部分教师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小学习作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要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使学生由想写、会写到乐写。运用作文游戏、创设写作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词]作文;兴趣;情境;尝试部分小学生怕写作文,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再加上“为作文而作文”的教学禁锢了一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使学生“畏作文如老虎”,激不起写作兴趣,也就谈不上提高写作水平,因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尤为重要。近年来,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关于如何诱导和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方便做了一些探索,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再是采用单纯的在课堂上进行机械呆板的说教方法,而是适当地把作文教学目的、内容、手段寓于游戏、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兴趣盎然,变苦学为乐学。下面具体介绍如何指导学生“快乐”作文,培养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运用作文游戏,使学生想写在指导学生进行人物外貌描写的训练时,教师应摒弃以往的先教后写的教学模式,而是引导学生开展一个人物外貌描写的作文游戏“猜猜他‘她’是谁”。具体做法是,每个学生仔细观察班上某一位同学的外貌特征,然后写一段话,并注明被描写者是谁,最后叫作者读给大家听,并让大家猜。如果被猜中则说明小作者观察仔细,描写准确。如果几次都没被大家猜中,说明小作者没有抓住人物特点,就罚他‘她’说说自己的外貌特点。这个游戏既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再见缝插针地讲解有关写作的知识,使学生明白外貌的描写不要面面俱到,更不能千人一面,而应抓住最足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面来写,这样循循善诱,学生就想写、愿写、乐写了。二、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会写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材料可写。这样就不至于学生面对教师布置的作文题而感到无从下手,因没什么可写而陷于僵局。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作文要求,根据学生写作过程中的特点,精心设计出一些与教学目的相关且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如在一次“一张珍贵的照片”的写作练习中,教师发现学生的作文没能准确地把握住自己对这张照片的感受,没能具体生动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写得空洞,不真实。于是可以要求学生把照片带到班上来,然后组织学生一起来回忆照片的来历,讲述照片的故事,并陈述自己珍惜这张照片的缘由。当发现学生们都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时,教师再趁热打铁,再一次布置“一张珍贵的照片”的习作,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拿起笔,一气呵成地把照片的来历生动形象地叙述出来。这样通过创设情境,激发情趣,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使学生能写出文章来,而且还使学生养成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引导他们积极去体验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并进行积累,这样作文就有素材可写,也就会写了。三、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使学生乐写教师可以设计“谁是班上的小作家”的活动。先在班内利用板报写出几则文章的开头,然后让学生自由想象文章的经过和结果。写好后贴到板报上,让大家来评比,评出本班的“优秀小作家”。这个活动开展以来,学生们兴趣高昂,积极响应,连平时不太喜欢作文的学生也纷纷参与进来。笔者认为,这样的活动既可以有效的增强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又能吸引学生大胆尝试,表现自己。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也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就自然而然的由“怕”转为“爱”了,写作的热情与欲望因此高涨,就能“海阔天空”地创造性发挥自己的写作能力,就能自觉、快乐、尽情地投入到写作中去。责任编辑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