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一幼儿健康教育概述(一)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具备良好的自我意识,良好的情绪情感、行为习惯、个性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并最终达到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的完满状态。幼儿健康教育概述•(二)我国幼儿园健康教育总目标•1.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稳定;•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思考:想一想,学前儿童有哪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对他们的个体发展有哪些影响?(三)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一)情绪障碍儿童期恐惧暴怒发作(二)睡眠障碍夜惊(三)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呕吐(四)排泄障碍遗尿症(五)言语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口吃(六)品行障碍攻击性行为说谎(七)神经性习惯吮手指咬指甲(八)其它心理障碍多动症•南京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研究显示:近年来儿童中出现心理发展偏异,情绪和行为障碍以及各种心理疾病发生人数明显增加。幼儿中5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哈尔滨儿童心理发展研究中心:很多幼儿已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差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有关专家通过问卷得出:深圳3岁至6岁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育和行为问题较突出,在接受筛选的近9000名儿童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卫生问题的约占67.4%,远远高于国内其他大城市平均30%至50%的发生率。•学前儿童的心理发育和行为问题按照发生率的高低排序,位于前五位的分别是:行为问题25.8%,情绪障碍21.3%,语言发育不良17.2%,进食障碍16%,睡眠障碍6.7%。•上海一所幼儿园的调查:75%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语言、动手等能力都很强,认为自己的孩子情感发展得好的家长只有3.95%。说明家长对孩子的情感发展不满意,同时,40%的家长担心孩子的能力发展,30%的家长担心孩子的情感发展。思考:从你自身角度或者你认为哪些因素引起儿童的压力?家长态度教师的态度小班:•1.了解盥洗的顺序,初步掌握洗手、刷牙的基本方法;学习穿脱衣服;会使用手帕或纸巾;养成坐、站、行、睡的正确姿势;能及时排便;有良好的作息习惯。•2.进餐时保持愉快的情绪,愿意独立进餐;认识最常见的食物,爱吃各种食物,主动饮水。•3.了解身体的外形结构,认识并学习保护五官;能积极配合疾病预防与治疗。(四)幼儿健康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四)幼儿健康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4.知道过马路、乘坐交通工具、玩大型运动器械时要注意安全,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5.知道自己的性别。•6.喜欢并愿意参加体育活动;能自然地走、跑、跳、爬、投掷;学习听口令和信号做出相应动作;玩滑梯、攀登架、转椅等大型体育活动器械时能注意安全;能合作收拾小型体育器材。•中班:•1.初步学会穿脱衣服、整理衣服;学习整理活动用具,能保持玩具清洁;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2.结合品尝经验,进一步认识各类常见食物,爱吃各类食物的同时,懂得要科学合理地进食,逐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3.进一步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逐步形成接受疾病预防与治疗的积极态度和行为;在成人帮助下学习处理常见外伤的最简单的方法,知道快乐有益于健康。•4.认识有关安全标志,能够在成人提醒下遵守交通规则;不接触危险物品;遇到危险时能告诉成人,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5.愿与父母分床而眠。•6.喜欢并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能听信号按节奏协调地走和跑;能按要求跳、投掷、抛接,能左右手拍球;能随音乐节奏做徒手操和轻器械操;能注意活动中的安全与合作,爱护公物,能及时收拾小型体育器材。•大班:•1.保持个人卫生,关心周围环境的卫生;进一步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初步理解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身体需要各种营养;会使用筷子;进一步养成独立进餐的习惯。•3.进一步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及重要功能,并懂得简单的保护方法;了解有关预防龋齿及换牙的知识;注意用眼卫生。•4.初步了解应付意外事故(如火灾、雷击、地震、台风等)的常识,具有粗浅的求生技能。•5.知道男女厕所,初步具有性别角色意识。•6.喜欢锻炼身体并感到体育活动的有趣;能轻松自如地走、跑、跳、攀登、滚翻;会肩上挥臂投掷轻物并投准目标,能抛接高球;能熟练地听各种口令和信号并做出相应的动作;能随音乐节奏有精神地做徒手操和轻器械操,动作有力、到位;能注意安全,自觉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合作谦让;体验到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安愉悦;能独立收拾各种小型体育器材。(五)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学习表达和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2.培养社会交往能力•3.锻炼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4.养成良好的习惯•5.性教育•6.学前儿童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的预防•1.学习表达和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案例分析•方方离开自己的座位向门口跑,随即方方又退回了自己的座位,一副瘪着嘴欲哭的表情。妈妈推门进来,抱起方方。•“奶奶呢?奶奶”“奶奶在家呢。”•“不要不要,我要奶奶接!”方方哭了。•“奶奶的脚扭了,不能走路,妈妈带你回家。”•“没有,没有,我要奶奶来带我!!”边哭闹边推妈妈。•妈妈耐心地讲着。方方越哭越厉害。•面对越来越多的家长,妈妈一脸尴尬。终于,妈妈失去了耐心。“你不想跟妈妈回家就一个人呆着,我走了。”妈妈生气地放下方方,装着要离开。方方哭得更厉害了。•束手无策的妈妈满脸祈求地望着站在活动室门口的主班教师。•分组讨论:•1、如果你是方方的老师,你该怎么做?•2、教师如何消除幼儿消极的情感,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教师的做法:•老师走到方方身边,轻轻地拍着方方,拥抱到怀里,边给方方擦眼泪边说:“方方乖,方方不哭,让老师来帮助你,好不好?”“好”方方抽抽搭搭地说。•“方方现在很伤心吧,你告诉老师,是什么事情让方方这么伤心呢?”这话问到了伤心处,还没等老师说完,方方又大声地哭了起来,“我不要妈妈带我回家,我要奶奶带我回家。”•“噢,老师知道了,方方每天跟着奶奶,最喜欢奶奶,幼儿园里呆了一天,最想见到奶奶,是不是?”这可说道了心坎儿了。“是”•“妈妈说,奶奶的脚扭了,不能来带方方了,我们先跟妈妈回家,快点见到奶奶,好吗?”•“不要不要,奶奶脚没扭,早上是奶奶送我来的,我要奶奶来带。”•“噢,是这样。那我们先给奶奶打个电话,老师也想知道奶奶的脚到底怎么样了,好吗?”•方方在老师说出“打电话”开始,嘴巴里就不停地答着“好,好”,同时,哭声停止了,情绪也慢慢地平静下来了。•老师带着方方打电话。方方对着电话说着,脸上阴转多云。•来到妈妈身边,脸上竟有了笑容,“快回家看奶奶!”•妈妈如释重负。•学前儿童的情绪的特点:•控制力差、冲动、直观、简单、•不加掩饰•学前儿童学习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培养:•(1)正确认识、理解、评价触发情绪反应的情境,明确只有合理的需要和目标才能得以满足或达成,而不合理的需求和目的必定受阻。•(2)学会用语言和非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习调整方法(3)培养学前儿童控制、调节情绪的能力。学习用自我说服、诉说、注意转移、忘却、宽容等方法调节情绪;学习合理疏泄愤怒、畏惧、忧虑、委屈、厌恶等消极情绪;学习并表达成功后的愉快和欣喜地感受。2.培养社会交往能力•(1)学习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愿望和情感,懂得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安慰、同情、鼓励、谅解他人,对他人的情绪情感能做到和谐适度的反应。•(2)学习轮流分享、合作互助的技能,培养学前儿童学习、分享同伴玩具、食品、快乐的技能;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会合作互助,乐于助人,自己的困难会请求帮助。分享行为•(3)有初步的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在故事讲演、绘画比赛、游戏、评比、唱歌等一系列带有竞赛性的活动中,逐步理解公平竞争的含义。正确面对输赢,并懂得在竞赛活动中要通过努力获得成功。•(4)正确认识、评价和调节自我,能达成与同伴及相关成人、周围现实环境的协调和适应。•(5)懂得基本的礼貌礼节。见面、道别要使用礼貌用语,知道称呼、问候他人;学会尊重他人、看望病号、待客、恭贺喜事、拜访答谢亲友等基本礼节。3.锻炼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学习日常生活独立自理,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依赖他人;•在学习和游戏中有主见,学会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独立操作并完成任务,学习自我保护的常识和技能;•帮助学前儿童体验独立自主获得成功的愉快情感,培养良好的独立个性心理品质。4.养成良好的习惯•(1)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包括热爱生活、做事井井有条、不高声吵闹、遵守生活常规、能独立生活等习惯。•(2)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等;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安静进餐等,睡眠习惯,按时睡眠、不蒙头睡觉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等。•(3)品德行为习惯包括讲礼貌、热爱集体、与同伴友好相处、爱护公共卫生和设施,爱护花草树木和小动物等习惯。5.性教育•(1)性认同和性角色。性认同是个体对性角色的自我体验,而性角色则是性别的公开表现。让学前儿童懂得,人类社会是由男性和女性两种性别组成的。•(2)科学简洁的性知识。•(3)正确处理学前儿童的性游戏。•(4)纠正玩弄生殖器和大腿摩擦的不良习惯。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创设和利用环境,促进幼儿发展•2.全面渗透幼儿一日生活,促进幼儿发展•(1)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好幼儿一日生活常规•(2)领域渗透•(3)随机教育渗透•3.拓展并丰富各类活动,促进幼儿发展•4.开设专门活动,促进幼儿发展•5.借助心理咨询与辅导,促进幼儿发展•6.坚持家园同步,促进幼儿发展•1.养成教育法•养成教育法是指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游戏和活动等方式有机地渗透和融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教育方法,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都很适用。(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1)情境教育法。情境教育法是指让幼儿以表演的形式表现出在不同社会情境中如何做出有效的行为和决策。•(2)榜样示范法。通过讲故事等方式,给幼儿一个榜样的形象,让幼儿去模仿,使其从无意到有意,从被动到自觉去学习模仿。•(3)行为实践法。让幼儿对已学过的行为及技能进行反复的练习,在具体实践中加深幼儿对它们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4)家园同步教育法。家园同步教育,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灵活加以运用。•2.补偿性教育法•这种方法的主要对象是已经出现了心理问题的部分幼儿。在加大养成性教育力度的同时,采取积极的心理保健措施,对其进行心理咨询及治疗。较常用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行为矫正法,这种方法是最广泛采用的补偿性教育法。二是游戏矫治法。此外,家庭支持性矫治法、团体训练法、社会治疗法等均有较好的效果。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环境的创设(一)家庭健康环境的创设(二)幼儿园健康环境的创设(一)家庭健康环境的创设•1.创设良好家庭环境的意义•(1)家庭是儿童心理素质形成的最重要的场所。•(2)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3)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保证。•2.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应有以下几个特征:•(1)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关系融洽•(2)鼓励幼儿自由探索、自主学习•(3)具备安全、整洁、安静、美观的条件•3.良好家庭环境的创设•(1)提高家长自身素质•(2)创设丰富的信息环境•(3)父母需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4)丰富幼儿生活内容•(5)采用科学的教养方式•(6)创设属于幼儿自己的天地温馨的幼儿园环境(二)幼儿园健康环境的创设•1.幼儿园尤其是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1)环境创设的单向作用•(2)环境创设内容的片面化•(3)环境创设时,对空间利用不够充分•(4)环境创设时,忽略幼儿的介入•2.幼儿园健康环境的创设•(1)创设安全、丰富、科学的物质环境•1)为幼儿提供充满生机、能陶冶幼儿心灵的自然环境。•2)创设与教育目标相适应的学习游戏环境。•3)充分利用室内外三维空间,创设以心理健康内容为主的墙饰,是幼儿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育人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