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加工贸易发展、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加快发展加工贸易对于我市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构建和谐威海,实现经济社会超常规、跳跃式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一轮发展中,如何引导加工贸易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使加工贸易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最近,市政府调研室会同市外经贸局,对促进我市加工贸易发展、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基本含义加工贸易是制造业国际分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产业协作生产方式。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而言,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实现加工贸易由粗放的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增长方式转变,是加工贸易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也是实现本国或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作为一种独特的产业协作生产形式,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有着特殊的含义。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或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一国或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呈现出一种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的趋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2一是产业的升级转换,即加工贸易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使加工贸易由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向科技含量较高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加工;二是产业内部的阶梯递升,即加工贸易在产业链条中的位置由劳动密集型环节向资本和技术密集环节逐步提升。依据产业内分工理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经营中,有资本技术密集型生产环节,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经营中也有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在经济学上,形象地说明产业内分工的是“微笑曲线”。在“微笑曲线”上,前一段科研开发环节附加值很高,中间加工组装环节的一段附加价值很低,最后服务环节的附加值又很高。根据产业内分工理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的任务就是如何将其参与的环节,从附加值最低的中间环节向两端延伸,使加工贸易在全球化产业链条中的位置提升。3微笑曲线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分析近年来,我市把发展加工贸易作为推动全市对外开放、拉动经济增长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工贸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积累了各方面的经验,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我市加工贸易的发展背景和条件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有有利的方面,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发展基础从目前情况看,我市加工贸易已开始走出加工贸易发展初期,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来料加工为主、简单加工组装为主阶段,出现了一些结构不断转型和升级的变化。1、加工贸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已形成较大的加工制造能力。2004年,全市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达到2196家,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38亿美元,其中出口22.4亿美元,进口15.5亿美元,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65%和72%,增幅分别为51%、46%,高出全省分别为10个、13个百分点。加工贸易涉及到食品、纺织、服装、皮革、工艺美术、医药、橡胶、塑料、机械、电子及通讯等20多个行业,加工制造能力得到较大提升。42、加工贸易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产品结构的动态优化趋势明显。2004年全市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出口12.3亿美元,占加工贸易出口额的比重达54.9%;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7.8亿美元,占加工贸易出口额的比重达34.8%。加工贸易出口商品中纺织、服装、农副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占比重有所下降。3、加工贸易“两端封闭”的状况开始突破,在研发设计和市场营销领域有一定进展。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实力较强并具有长远发展战略的加工贸易企业继续向产业链上游研发设计环节延伸。据非概率抽样调查,全市有近14.2%的加工贸易企业做OBM(自主设计加工),有58%的企业有自己的技术部门,有的企业拥有自主的专利产品。有近5%的企业已开始利用自己的渠道从海外获得订单,龙头企业注重开发自己的营销网络,三菱电子还在国外开设售后服务机构。4、加工贸易方式由来料加工为主向进料加工为主转变,产业配套能力有一定发展。2004年我市加工贸易中,进料加工进口8.45亿美元,出口13.11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加工贸易进口和出口的54.4%和58.5%。而加工贸易中的来料加工进口和出口分别只占45.6%和41.5%。加工贸易市内配套能力有一定提高。协作配套型加工贸易,特别是机电、高新技术产品中的配套协作型加工贸易呈上升势头。三星电子国内配套率达35%,其中市内配套率为30%左右,市内配套企5业30多家。(二)我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1、外部机遇。一是面临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当前,新一轮国际产业、资本向我国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主要发生在电子、石化、汽车、造船等领域,产业转移形式变成包括生产、研发、销售在内的一体化转移,这为我国实现加工贸易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二是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机遇。省政府提出建设面向日、韩的半岛制造业基地,为我市发挥区位优势,承接日韩的产业转移创造了更好的机遇。日韩对我市投资逐步走出了起步阶段、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序转移阶段,进入电子信息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阶段,这些产业与我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一致。2、开放优势。我市地处对外开放的前沿,是山东半岛对外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目前已与多个国家建立了多层次的合作和交流渠道,特别是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经贸联系密切,已初步形成韩商和日商投资的聚集区和社区环境,产业上的互补性加上长期积累的贸易与投资效应,使我市具备了继续承接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及加工环节的物质技术条件。3、产业优势。有较强的加工能力和工业基础,特别是已基本形成汽车、船舶、电子信息、机械、纺织服装、食品6医药等主导产业,为有效承接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机械、电子、造船、化工、装备等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开展高层次的加工贸易,储备了良好的产业基础。4、人力资源优势。劳动力具有质优价廉的双重优势,劳动力素质与制造业发展的需要基本适应,劳动力成本明显低于日韩以及东盟各国,且工资水平也低于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目前我市技术岗位从业人员有17万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近7000人,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供了一定的人才和智力保障。(三)不利条件和制约因素1、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心不足。一些企业认为我们的优势就在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向更高生产环节迈进还不具备条件。有的企业认为目前经营状况尚可,没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很多中小企业认为转型升级是政府或大企业应该关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能做好目前的业务就不错了。2、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缺乏技术支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全市90%以上的加工贸易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足1%。电子机械等行业的企业多以组装为主,以适用、简单技术的应用为主,大部分没有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威海三星电子生产的打印机技术水平排全球前五位,但技术完全依赖韩国三星总部,目前7有100多人的研究队伍,主要从事韩国总部研究出的新产品的批量生产技术。传统产业的产品设计基础性研究非常薄弱;缺乏支撑加工贸易发展的技术中介服务机构,没有能够带动和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的行业性技术研发中心,许多企业停留在模仿上。3、一般落后产业还大量存在,加工贸易产业层次不高。从产品档次看,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的基本上还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2004年,加工贸易中农副产品和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达5.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5.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仅占34.8%,同期深圳加工贸易出口中51%为高新技术产品。从产业内分工看,我市一些高科技产品多以组装为主,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装配环节;深圳、东莞、苏州则多以加工制造为主。4、加工贸易缺乏大项目的支撑与拉动,产品配套能力弱。我市的加工贸易几个主导产业已有雏型,但缺少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配套协作性加工贸易企业,国内加工链条短、关联度低。加工贸易出口队伍存在“两少两弱”。一是户均出口少,企业群体弱。2004年,加工贸易企业2196家,户均出口刚过100万美元;二是骨干企业少,带动作用弱。加工贸易以中小型、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居多,缺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创汇的大户支撑。2004年加工贸易出口过亿美元的企业只有2家,出口规模最大的三星电子达4.78亿美元,仅为深圳鸿富锦公司的十七分之一。据有关分析,我市深加工结转总额仅占加工贸易总量的比例不足10%,加工贸易企业当地采购率仅有10%左右,电子信息产业市内配套率为20%,低于南方深圳、东莞、苏州等加工贸易发达地市。苏南地区加工贸易骨干企业所需要配套产品在60公里半径内基本可以采购到,2003年,苏州加工贸易企业平均当地采购率达到了25%以上。5、加工贸易企业品牌建设不足,海外销售渠道需进一步完善。我市大多数加工贸易企业长期以来只管加工,不管市场,没有自己的分销渠道,营销网络多为外方控制。一些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声誉,极少有自己的市场品牌和网络。我市的鱼竿钓具、水产品等在海外市场有一定的影响,但多是为国际知名厂商定牌生产的加工贸易,绝大部分利润为外方获得,只能得到很少的加工费。多数企业缺乏长远眼光,尚未意识到建立品牌的战略意义,少数先进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过程中,效果尚不明显,面临重重困难。6、加工贸易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从政策环境看,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目前采取挂账处理的办法,但企业对挂账处理以后如何解决存有顾虑,影响了加工贸易产业链条的延伸。从生产经营环境看,水电价格高于青岛烟台,外商在我市办厂的水电成本高于周边城市。从物流环境看,国际航线、航班少,部分货物需经青岛、烟台等地出口,物流成本9较高。从人力资源环境看,许多企业面临招工难问题,特别是熟练技工严重缺乏,影响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水平的提升。全市在岗技工仅占企业职工总数的20%,其中加工制造业工种很少,高级技工占技工总数的比例不足6%,劳动力供需结构矛盾突出。三、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促进加工贸易发展,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的发展观统揽全局,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市产业发展方向,加强对加工贸易的引导,坚持立足实际,发挥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贸易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力推动加工贸易由初加工向深加工、单工序向多工序、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以国外原材料为主向以国产原材料为主的方向发展,由小规模、低层次向大规模、高层次转变。(一)基本原则1、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原则。加工贸易是全球化的产物,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加强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进行引导、规划和必要的宏观调控,创造条件,优化发展环境,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鼓励各类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比较优势,融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分工体10系。2、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原则。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历史性机遇,综合考虑我市资源条件、产业基础等方面的因素,在分别分析比较优势和薄弱环节的基础上,立足自身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提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形成多层次的、协调发展的加工制造体系。3、实行龙头带动、扶优扶强原则。坚持把大企业和大集团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导力量,发挥规模优势和链条带动优势。围绕培育壮大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重点支持机制好、产品竞争力强、带动面广、出口创汇多、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引导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增强实力,做大做强。围绕提高区域经济对加工贸易的配套能力,拉长支柱产业链条,以“小产品”构建大产业,提升规模经济、聚集经济水平,增强加工贸易竞争力。4、坚持技术创新、科技兴贸原则。以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主要推动力,把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实现加工制造技术不断升级,从简单装配到简单技术零部件生产,再到较复杂零部件生产,使加工贸易由模仿阶段向创新阶段扩展。充分发挥科技先导和基础作用,把信息化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和进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