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深入理解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一、区域认知(一)什么是区域认知?区域认知是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二)何谓区域?区域的尺度有大有小,地理学的区域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范围分为三个尺度:大尺度区域着重探讨全球或全大陆范围内的分异规律和内部结构特征,从而揭示全球或全大陆的总体特征。中尺度区域研究是分析国家或大地区范围内区域总体特征和地域分异规律,以及该地区对大尺度区域分异的作用。小尺度区域是揭示局部地区区域特征和分异规律,以及该地区对中尺度区域分异的作用。区域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如:①行政区域,人为划定的区域,界线明确,如国家、行政区等。②自然区域,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界线模糊,如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等。③人文区域,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如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等,还有内在联系,具有一定吸引力或辐射范围区域,例如:经济区、贸易区等。④功能区域,区域内部有着共同的职能,如城市中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将区域分为三种类型:正式区域(如美国密歇根州的卡拉马祖市)、功能性区域(美国密歇根西南的水果带)、感知区域(如卡拉马祖作为密歇根湖的雪带资本是感知区域)。这些区域类型是动态的,随着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变化而变化。美国国家课程标准给出的区域概念在中小学三个阶段要知道理解的水平,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区域概念的进阶发展。第一阶段(幼儿园-4年级):区域是地球表面具有特殊自然或人文特征的地区。第二阶段(5-8年级):地表具有不同类型的区域。第三阶段(9-12年级):区域由不同系列的标准所决定,并且地方能够被包含到不同类型的许多区域。(三)区域有哪些性质?区域具有层次性、整体性和差异性。1.区域是有层次的,这种层次性与尺度密不可分。区域的尺度有大有小,如前面提到的大、中、小三个尺度。依据尺度不同可以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等级,一个大区域内必定包含有若干小区域。不同尺度下,区域之间彼此联系,构成区域层次性。如我国划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每一个省级行政区又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地级行政区。依次进一步划分,可以划分为县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等等。2.区域具有整体性,区域由各地理要素组成的,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果区域内部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也会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以致整个区域的变化。3.区域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不同区域之间地理特征的不同,但在区域内部通常具有相同表现特征,这体现均质性。如不同气候区的气候特征是不同的,但在某气候区内,则具有相同的气候特征。我国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的思路是:把地理事象放在区域中认识,区域有特征——收集整理区域信息,简单解释区域开发——从区域尺度、区域特征、区域联系等认识区域,为区域决策提出论据——较全面分析评析某区域的决策,提出可行建议。从认识区域,到解释开发得失,再到提出论据,全面评价与建议,更多体现的是把区域认知作为方法和工具,重点在应用。(四)区域观点的变化区域观点是怎么变化的?受哪些因素影响?美国国家课程标准(2012年)给出了区域观念变化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到4年级末),“人们对同一个地方和区域会有不同观点;当人们具有更多的生活经验时,人们对地方和区域的观点就会改变。”譬如,描述学生对社区里三个有名的地方的看法是怎样的,例如(警察厅、医院、杂货店、购物中心、学校、公园),并使用这些描述解释他们观点中的不同。随着人们的生活经验增多,对很多事物的感官感受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人们对于地方和区域的观点就会改变。第二阶段(到8年级末),“人们对于地方和区域的不同观念受他们生活经验的影响;随着多种直接和间接经验的混合对于地方和区域的观念就会发生改变。”描述有关地方和区域的观念是如何基于直接经验(例如,居住在一个地方,旅行)和间接经验(例如,媒体、书、家庭和朋友)的能力;描述对于美国区域的可能的常规观念(例如,西部是开放且广阔的区域,东海岸是人口密集且嘈杂的区域,南部充满了生活节奏很慢的小镇)以及他们的观念是基于什么样的经验或信息的。第三阶段(到12年级末),“人们可以用多种观点看地方和区域;在一个越来越全球化和复杂的世界里,对于地方和区域观念的变化对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从第一阶段“人们对同一个地方和区域会有不同的观点”;到第二阶段的“生活经验影响人们对地方和区域的观念”;再到第三阶段的“人们可以用多种观点看地方和区域”是学生应该知道和理解的。可见,第一阶段学生是观察、描述表面现象,第二阶段注重本质探究,第三阶段关注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标准中拟定的研究范围从个人、社区、州到国家甚至是全球依次扩展开来,学生的视野在不断的扩大,有利于学生用空间区域视角看待地理问题,也有利于世界观的形成。二、“区域认知”水平划分指标(一)水平划分角度一:认知程度水平划分标准举例说明1认识和归纳区域特征例:认识中国水资源现状——如中国地大物博,但水资源南多北少,区域分布不均衡2简单解释区域开发利用方面决策的得失例:认识到中国面对应对水危机的方法并简单评价——如采用南水北调的方法有效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但耗资巨大。3为赞同或质疑某一区域决策提出相关论据例:评价中国应对水危机的方法并解释原因——如南水北调能有效改善人们的生存条件,缓解汉水中下游的洪涝灾害以及部分省市区的水危机。但水源地的生态环保要求和压力相应增大,对生态环境也有一定影响。4全面地评析某一区域决策的得失,提出较为可行的改进建议例:对中国应对水危机的方法提出改进建议——如对南水北调工程的改进措施,节水优先、治污为本,在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之间做到统筹协调。从认知程度角度来看:水平1停留在简单认知的程度,即对某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有简要、笼统的了解,只了解概况,不涉及评价。水平2要求学生从某项已有的区域开发方面决策开始,逐步学习、理解,进而做出简要解释。水平3要求学生能够对某一问题及决策进行“评价”。能够对某一问题或决策进行评价,这对于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提升,所以这也是高中地理会考水平和高考水平的分水岭。涉及评价,前提要求学生能较好理解该区域决策的得失,并能从情境材料中找出相关论据,在此基础上,再提出自己对于该区域决策的评价。水平4相较于水平3,最主要的提升是“提出改进建议”。只有当学生对于该区域开发发展案例有比较全面的、系统的理解,并给出相关的评价,全面认识该区域决策的得失后,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二)水平划分角度二:认知活动程度水平划分标准举例说明1将简单、熟悉的地理事象置于特定区域内认识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稻作农业)2收集整理区域重要的信息涉及自然、人文多个要素分析影响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稻作农业的区位因素(自然要素、社会文化要素若干)3从空间——区域尺度、区域特征、区域联系等认识区域,涉及至少两个区域,包含区域的发展演化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的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盆的农业景观变迁,为什么?(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4运用认识区域的方法和工具;涉及多个要素分析,多个区域正反方面比较以及区域的发展变化分析总结曾经珠江三角洲传统的生产方式是桑基鱼塘,即塘里养鱼,基上种桑。20多年前,如果你来到珠江三角洲,一望平野,处处是蕉林蔗海和河堰鱼塘。现在,放眼望去,只见周边高楼林立,工厂遍布。与我国其他基塘农业地区比较,分析为什么桑基鱼塘会逐渐消失?从认知活动程度看:水平1简单了解某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事实明确,一般涉及区域不超过两个要素特征的辨识。水平2给出的是区域的多个地理要素,可自然、可人文,也可以自然与人文结合。水平3至少需要满足以下一种条件:一有历史演变;二是描述不同地方或区域之间的事情,即涉及时间或空间演变的问题以及两个或多个地区比较的问题。水平4涉及现实复杂问题,桑基鱼塘的消失是一个现实问题,这个现象的产生是多原因、多要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而且这个现象的产生也往往没有定论,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讨论,不求统一,答案合理即可。材料:中国妈祖文化的传播仅仅在澳门就有8座妈祖庙,历史最悠久的是澳门妈祖阁。据说,当年葡萄牙人第一次航海来到澳门时,已见澳门半岛港湾里有一座妈祖庙,所以,他们将澳门称为“阿妈港”。至今葡萄牙人仍然称澳门为“MACAU”,近似于闽南语“妈港”分发音。(三)水平划分角度三:材料详略程度水平划分标准举例说明1直观感受(文字、地图、图片景观、视频介绍等由他人直接提供)湄洲湾妈祖像图片、澳门地图、澳门妈祖阁图片2读图分析综合(如行政图、地形图、气温降水图等)妈祖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分布有什么特点?结合全国妈祖庙的分布图(按照统计单元每万人拥有妈祖庙数来统计的地图,分级图例表示的是妈祖庙的分布密度)3根据要求查阅相关资料,并能和其他区域对比海外妈祖文化的传播。仅在日本长崎,1620年前后(对应我国明朝后期)先后建设了三座日本妈祖庙,分别是:1628年,福济寺(即漳州寺);1620年,东明山兴福寺;1629年,圣寿山崇福寺。并称为日本唐三寺。日本其它地方也有妈祖的分庙。海外其它国家,如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与美国等地的妈祖庙(图略)。妈祖文化是怎样传播到这些国家的?不同国家的妈祖庙有什么不同?能自己绘制相请以“妈祖文化的国内传播和海外传播”为题撰写小论文,介绍妈祖文化4关示意图,撰写报告介绍、评价区域的国内传播和海外传播在空间上的区别、影响传播途径的条件等。从材料详略程度看,该角度与地理实践力的要求有些重叠,但由于这涉及“学习认识区域的方法和工具”,所以这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划分角度。水平1直接参考他人提供的文字、地图、图片、视频来对某一区域进行直观认知,所要求的理解程度不深,并缺少收集、筛选资料的过程,更不会涉及处理区域相关资料的过程。水平2中对区域资料的分析,需要材料处理,从中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读图等能力,需要理解其中的含义。水平3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学生通过收集、筛选,找到需要资料。到水平3学生可进行不同区域的比较,这对于水平1、2来说是一个明显的提升。水平4中示意图的绘制、区域评价及报告的撰写可以体现出学生总结思考、处理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些方法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通过高中3年时间的逐步训练才能达到。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