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的结构方式】写好一篇议论文,除了要有正确、鲜明的论点,有典型的论据和恰当的论证方法以外,还必须合理安排它的论证结构。合理安排论证结构,也就是要对议论文的全文进行总体设计。这个总体设计的前提,是认真分析和研究文章中所要阐述的观点和材料,弄清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这个材料与那个材料之间的关系,然后形成一个合乎逻辑的思路,进而合理安排文章的论证结构。论证的结构方式,就是对议论文全文的合理安排和设计。它与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侧重点不同。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侧重于所有议论文的共性,即基本具备的大体框架。而论证结构则侧重于论证的思路,侧重于论证过程中的内部结构安排。同学们写议论文常犯的毛病是对观点和材料缺乏必要的分析和研究,只停留在表面的一般认识上,于是只能把材料一个一个地罗列在那里,忽略了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不可能安排它的论证结构,文章结构松散,势必缺乏说服力。议论文要“以理服人”,道理就必须说得深刻透彻,这就需要对论述的事物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要把握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相互关系,论证严密还表现在论据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处理上,在论证过程中,要研究材料之间是什么逻辑关系,是平行关系还是递进关系,是因果关系还是对立统一关系,是对比关系还是时空转换关系。要在准确地掌握材料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组织论证,安排好论证的先后次序,使文章的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论证有力。如果论证的次序掌握不好,就会导致逻辑混乱。比如材料之间是递进关系,论证就要由浅入深,一层一层递进展开,不能打乱;如果材料之间是因果关系,就要分因果两步来论证,或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或以探因为主,或以论果为主,侧重点不同,论证有别;如果材料之间是对立统一关系,就要对矛盾双方的不同特点与它们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分别加以论述,先对立,后统一,论证清楚;如果材料之间是时空转换关系,可以时间先后次序或事物发展顺序展开论述。只有把材料之间的关系理清楚了,言之有序,才能显得出论证过程思想的条理性,系统性与严密性。要重视说理层次。需要从论点到材料、从材料到论点反复思考,使二者相互吻合,相互支持。要想使材料与论点相互吻合,相互支持,就需要运用归纳、演绎的思维方法,反复思考现有的材料哪些需要加强,哪些需要删去。只有经过这样的反复思考,才能确定出一个十分明确的论点,从而展开有力的议论。论证的结构没有一套固定不变的模式,合理安排论证结构,是为了更好地阐明中心思想,正确地论证观点,用文章内在逻辑力量来征服读者,我们要认真地、合理地安排议论文的论证结构。论证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四种:总分式在论证思路中,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就是总分式的论证结构。有时是先总说后分说,有时是先分说后总说,也有时是先总说,后分说,最后再总说。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大体分为三种形式:1.“总—分”式,反映作者演绎推理的思维形式。它先提出论题或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证。2.“分—总”式,反映作者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它先对所要论述的问题分几个方面剖析,再顺理成章地归纳总结出结论。3.“总—分—总”式,它反映作者综合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先总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述,最后总结全文,形成结论。相对于前两种结构形式来说,这种结构形式的引论、本论、结论都较齐全,比较常见。巴甫洛夫的<<给青年们的一封信>>,先提出全文的主旨:“我对于我国献身科学事业的青年们的希望”之后,便从“循序渐进”“要虚心”和“要热情”三个方面分说,这是先总后分。吴晗的<<说谦虚>>,先由“满招损,谦受益“这两句格言提出问题,然后分别从认识论的高度加以论述,再联系社会主义建设和研究学问的领域的实际需要加以印证,最后用毛泽东同志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名言做为全文的总结。这是先分后总。《反对党八股》是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先总说反对党八股(主张以毒攻毒),后分说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再总说党八股的危害性及反对党八股的重大意义。就一篇文章来说,有的论证思路是单一的,有的是综合的。一般情况下,写议论文不是单纯采取单一的论证结构方式,而是几种论证结构方式的综合运用。至于选取哪种论证结构方式最为适合,那要看论证的内容而定。2、层进式在论证思路中,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这就是层进式结构。它的特点是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一般议论文采取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层层深入地安排论证结构的。例如MZD的《反对自由主义》一文,即先提出中心论点,再列举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接着再进一步分析自由主义的危害性、思想根源,最后提出克服自由主义的办法--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为了使文章富于说服力,又容易被人接受,我们写议论文时常常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或由抽象到具体、由读者熟悉的到读者不熟悉的顺序展开论述。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我们常常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展开论述,因为它符合一般人的思维规律、认识规律。3、并列式在论证思路中,或者是把分论点并列起来,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这就是并列式。把分论点并列起来,是为了论述的方便,说理清楚,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例如施东向的《义理、考据和辞章》这篇文章,就分别从义理、考据和辞章三个不同方面加以论证,而前两者属于文章内容方面,后者属于文章形式方面,它们之间又是并列的。为了充分地摆事实、讲道理,有时候就需要把几个不同角度的论据并列起来。例如吕叔湘先生的《错字小议》中就从常见的错字、因形近或者音近造成的错字、引古籍疏忽造成的错字、语意相反的错字、难以发现的人名和数字中的错字、正和误和平共处的错字以及校勘中的错误等几个方面,论证了错字造成阅读上的困难,程度不同这样一个道理。并列的分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顺序可以灵活变化,但应考虑并列的几个方面的轻重程度和相互关系。一般来讲,把重要的放在前面。若无程度的差别,安排时只要符合一般的思维习惯就可以了。并列式形式上的标志是,几个并列的层次或段落前面一般标以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4、对照式在论证思路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见),这就是对照式。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MZD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就是典型的对照式:用主观主义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进行对照。在文中,不仅有宏观的结构上的对应,更有内容甚至词句上的对应,堪称对照式的典范。【论证的方法】写议论文,要有明确的论点,还要根据论点选择典型的论据,同时,又要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但仅仅做到这些,是不是就成为一篇好的议论文呢?还不一定。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作文:第一段提出论点,第二段摆出一两个事例,第三段小结,这样的文章即使观点是明确的,所举的事例是恰当的、结构也完整,但人们读后往往还是觉得道理讲得不透,内容贫乏单薄,文章苍白无力。这是为什么?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学会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所谓论证方法,就是论述和证明论点的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容易掌握的常用论证方法。写作议论文常会用到的论证方法主要有:1、事实论证这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使用这种方法,一般是先分论后结论,即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围绕论题逐层运用材料证明论点,最后归纳出结论。这种结构的方法,比较符合人们的思维认识规律。运用事实论证进行论证时列举的事实可以有两种形式,即概括总体性事实和枚举个别事实。概括总体性事实的说服力在于事实所体现的普遍性,它是对事实的总体或全局的全面性统计或概括。事实论证有很强的说服力。但是,这种完全归纳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要求至少具备两个前提:一是所统计或概括的对象数量是确定的,是有限的并且不太多的;二是所统计或概括出现的性质是该类任一对象所固有的。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能够得到这种事实材料的人是极少的,因此它的可操作性不强。当对象的数量很大或者无穷大时,就无法使用这种论证方式。枚举个别事实又称典型例证。由于追求总体性事实有时不可能,有时也并不必要,所以在多数情况下,就采用枚举个别典型事例的论证方式,这在逻辑上称为不完全归纳法或简单枚举法。它是根据某类事物的一部分事物具有某种性质,从而推出该类事物都具有该种性质,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只有在没有遇到反例的情况下才能成立。增强这种论证方式的途径是尽可能寻找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采用枚举个别事例的论证方式,不要求全面周到,只需枚举几个事例即可。枚举事例要求有一定的典型性,同时也要考虑到经济原则,尽可能不要同类重复。由于单纯枚举事例很容易流于肤浅和空泛,不利于对观点和材料做进一步的分析,也无法深化论点,因此,在运用枚举法时,一般都很重视抓住个别典型事例做重点分析和阐述,有时甚至追求细节的准确性,做到有点有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相当的深度。这样的典型事例分析,往往能把抽象的或深奥的道理与具体生动的事实联系起来,深入浅出,给人的印象比较深刻,有较强的说服力。运用事实进行归纳论证时要注意几个问题:(1)、要保证事实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所举的事例必须是确有其事,不能夸张歪曲,叙述要准确,就是细节也不能失真。运用枚举法时,要注意可能存在反例,所以在表述上要有分寸感,避免陷入绝对化,避免以偏概全。一般来说,对众所周知的事实,可以比较随意地列举,对比较生僻的事实,就要注意其可靠性。(2)、要避免被事实所驾驭而转移论题。事实总是多侧面多含义的,引用事实并不是引用它的全部内容,而往往只是其中的一个侧面或一个部分,即事例与论点相一致的那个切点,其他方面在引述或分析时就要舍弃。(3)、追求新颖的事实材料。新颖的事例有时可以给论点带来新意,同时能使文章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要敢于从当今的现实生活中选取那些富有新意的典型事实材料,敢于摘引文献资料中那些别人没有用过或很少用过的例子。对于老事例,有时也要敢于从不同角度来审视和分析,对大家公认的正面事例,有时也可以用来论证否定性的观点,这样的论证往往能令人耳目一新。重点例证有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它只能列举极少数的例子,如果这些例子是孤立的、例外的、片面的,那么,作者和读者都会被这些例子所蒙蔽。为了防止这样的弊端,例证所使用的材料应该尽可能地有多方面的代表性,或者说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同一类型的材料。在时间上、地域上、性质上、角度上,越是多样化,例证的概括性便越高,说服力也就越强。所以,我们在进行事实论证时,要把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结合起来。所谓流畅性,就是能从一个例子迅速地联想到一系列、一连串的例子。所谓变通性就是在这一系列的例子中,在角度、地域、性质、时间上有所不同。借助事实论据说理,不等同于简单的事实罗列,要避开以事例代替论证,只有叙述没有分析的误区。在概述事例之后,要尽力挖掘材料中包含的内容,将它与所要论证的观点紧密联系起来,使其充分发挥作用。2、理论论证理论论证的目的是要证明论点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由于论点一般是从具体的材料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其实质是归纳法,而归纳法在很多条件下是很难完全的,因此,有理论加以衡量,就能够保证其可靠性。理论论证的逻辑形式是演绎推理,它是以具有普遍性的原理、原则和观点作为论据,运用演绎推理的形式,来证明论点的真实性,其典型形式是三段论法。三段论是由一个共同概念联系着的两个前提推出结论的演绎推理,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实际运用时,大前提或小前提有时可省略一项。运用理论论证论证一个论点时,首先要在理论上加以证明。理论是具有普遍性的。论点如果没有普遍性就不能成立。有了普遍性,就是说某些现象是可以重复出现的,是有规律地出现的,这样的论点就可能比较可靠,比较深刻。理论论证的首要任务是从理论上找根据,也就是首先做普遍原则的逻辑演绎,因为论点一般是归纳具体材料而产生的,由于归纳法很难绝对完全,因而要用演绎法来完善它。理论论证,就是将归纳所得的论点,用人类已知的科学原理去衡量。除了引用普遍性原理和原则外,各门学科的理论也可以作为论据。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