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的教育以及其识字班、俱乐部马宏伟一、何为苏区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当时根据地政权采取苏维埃(即代表会议)形式,叫苏维埃政府,根据地简称苏区。二、苏区的区划1931年11月,在赣西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一般称中央苏区。中央苏区是由以瑞金为中心的赣南、闽西两块苏维埃区域组成的三、苏区的概况当时各革命根据地都处在偏僻的山区或边界地区,交通不便利,各方面物资急剧缺乏,加之国民党军队对它进行严密封锁,反复“围剿”,广大军民处于频繁作战的环境里虽然当时的内外条件是异常艰苦的,但是为着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为着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为着动员广大民众的一切力量,加入到伟大的革命斗争中去,苏维埃政府实行文化教育的改革,解除反动统治阶级所加在工农群众精神上的枷锁,废除反动统治阶级的教育制度,创造新的工农的苏维埃的文化教育制度在当时是非常必要的。四、苏区的教育概况①举办了多种干部学校。当时有专门培养苏维埃政府干部的苏维埃大学,设本科和预科,招收能看懂普通文件有半年以上工作经验并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干部入学,课程包括苏维埃工作的理论、实际问题和实习三项。干部们学文化用的《工农读本》②大力发展社会教育,组织青年人成年人参加学习。苏区教育注意解决学习与生产的矛盾,农民白天忙夜间闲,就组织他们上夜校,参加识字班。妇女家务多,下田多,就组织她们办家庭训练班、田间识字组。在教学内容上力求适合群众的需要,需要什么就教什么。③成立“消灭文盲协会”,消灭文盲当时主要是动员有文化的会员积极参加宣传和教学工作,群众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组织和文化活动如识字牌(钉在路旁屋壁上,牌上绘图写字)、墙报,开展俱乐部和戏剧等群众性文化活动。④大力发展军队教育红军士兵教育是苏区教育建设中最先着手进行的,办得最早,积累的经验也丰富。军事学校最初多是随军性质的教导队或训练班,后来建立革命根据地之后逐渐建立起一些比较固定的学校,如红军大学、红军步兵学校、红军特科学校、游击队干部学校、红色医务学校等等。教学内容除政治教育、军事教育外,文化学习也受到较好的重视毛泽东同志关于军队教育提出的讲授法毛泽东同志在为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写的决议案中,提出了关于士兵政治训练问题的教授方法:第一,启发式(废止注入式),第二,由近及远,第三,由浅入深,第四,说话通俗化(新名词要解释),第五,说话要明白,第六,说话要有趣味,第七,以姿势助说话,第八,后次复习前次的概念,第九,要提纲,第十,干部班要用讨论式。如火如荼的军队教育1.中国红军军官学校中国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在一九三0年五月就在龙岩县招生,当时学校校长是朱德同志,政治委员是毛泽东同志。2.红军大学设在江西瑞金城东北十五华里的下肖区大埠乡的大树下。学校设置科系(以第一期为例)有:指挥系、政治系、参谋系。五、苏区的识字班、俱乐部①概况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在一些革命根据地中普遍举办各种夜校、识字班,向工农兵进行革命斗争和识字教育。当时的状况就是,“根据江西福建粤赣三省的统计,有补习夜校6462所,有学员155371人,有俱乐部1656个……”②苏区的识字班识字班主要是那些被小孩子累赘的、“更大年纪的”、家里人太少离夜学又远的人参加。编制:依住所接近,少的三人,多的十人为一组,举一组长一稍识几个字的。组长多属夜学学生。教法:随时,随地,乘凉时,喝茶时,一个人,三个人,五个人都教。起初,“画地为字,随后各立一簿,字从“桌椅板凳猪牛鸡鸭”写起。”各人的簿子,大约十天由组长收齐,送“夜校老师”看改,“写得多写得好”的给以口头夸奖。组长有不知道的字,问夜学老师,夜学老师有不知道的,问日学老师。识字班的教员可通过列宁室或消灭文盲协会找识字的人担任,也可由半日学校或夜校中程度比较高的学生担任。教学方法灵活,随时、随地、随人数,即使在乘凉、喝茶时也可以教。起初足划地写字,随后用识字片。字以适合环境、适合实用为第一要紧。识字班在扫除文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用此办法,过去不识字的,现在都能得四五十个字了。少数人能识七八十个字。③苏区的俱乐部俱乐部是苏区广大工农群众自我教育的组织,以大众化的形式开展体育、游戏、音乐、表演方面的活动以及出版墙报、组织读报组、协作发展夜校与识字班,唱歌、识字、游戏、讲演等优先开展。六、对苏区识字班、夜校的评价“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勤俭办学”是中央苏区教育成功的捷径。由于敌人长期的封锁和反复“围剿”,当时的中央苏区条件十分艰苦,基本的生活都难于保证,更谈不上起码的办学条件,但是党和苏维埃政府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勤俭办学,创办的识字班、夜校很好的起到了培训干部、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作用,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一定的人力基础。七、苏区教育的成效我们借助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一日《青年实话》报道的报道来说明:毛泽东同志曾经调查过的福建上杭县才溪乡开展的扫盲活动,“才溪现在全区有人口八千七百八十二人,除小孩外,有六千四百余人。能看斗争报的约在百分之八,能看红色中华与写浅白信的约在百分之零六;能看路票与打条子的约在百分之零八;能识五十字以至一百字的约占百分之三十;如检查普通的路票,妇女占有百分之三,现在统计不识字的只有百分之一十。”当时的文艺作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