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苏州大学教育学院黄辛隐2012年12月8日缘起人本人性人格人生咨询师视野里的生命观•自然生命:强健的体魄是生命的源泉•精神生命:健全的人格是精神生命的意义所在•价值生命:真、善、美完美结合是生命内在尺度•智慧生命:人的发展的动力之源术技用术炫技操作工熟练工关注知识与技能理道明理悟道工程师专家注重智慧与人格头脑冥想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therapy,CBT)•定义: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以美国心理学家贝克于1976年建立的认知治疗技术为基础第一部分:认知行为疗法概述•一、前世——行为治疗1.理论基础:•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华生——经典行为主义学说•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说•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2.行为治疗的产生与发展•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发射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1)在美国,20年代末30年代初,邓拉普的负性活动练习对消除口吃、咬指甲、吮吸手指,以及习惯性肌肉抽动等有显著疗效。30年代以后,厌恶治疗技术在美国开始出现,代表人物是沃格特林(W.Voegtlin)。•(2)在非洲,50年代末,沃尔普(Wolpe,J.)提出了系统脱敏(systematicdesensitization)•(3)在英国,著名人格心理学家艾森克(H.Eysenck)是行为治疗的主要创始人。•1960年,艾森克主要编写了第一本以行为治疗为书名的书。1963年,第一种行为治疗期刊问世——《行为研究和治疗》。1966年,美国行为治疗促进协会成立。1970年,行为治疗和研究协会在美国成立。3.行为治疗的基本方法:•系统脱敏治疗•暴露治疗•厌恶治疗•强化法•消退法•行为契约•行为塑造•行为技能训练4.行为治疗面临的挑战•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行为主义对人有一种极为狭隘的理解。心理学必须要关注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那些内在的心理过程。•认知心理学采用客观科学的操作性手段是有可能了解和把握那些曾被他们所忽略的人的内在的心理过程和特点的。•认知疗法,差不多是与行为疗法同时产生的,它试图从主观内在的过程着手,来探讨和解决人们行为上和情绪上的困扰,代表人物有凯利、埃利斯和贝克。二、今生——认知行为治疗1哲学基础带有理性主义色彩的经验论和折衷主义•带有理性主义色彩的经验主义对认知行为疗法采用实证方法建立自然科学模式有重要影响。•认知行为疗法以一种全新的观点融合了精神动力学和行为主义理论的精华,体现的就是折衷主义的哲学思想。方法论上的结构主义•体现为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和共时性。•在认知行为疗法中强调了认知与情绪、行为之间的统一性•共时性的研究方法是指对系统内同时存在的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它们同整个系统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方法。2.理论基础:•卡尔·罗杰斯的现象学•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乔治·凯利的人格建构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3.认知行为治疗的现状认知—行为治疗家们把将建构的模式分为三大类:•认知重组治疗(cognitiverestructuringtherapies):强调情感和行为的困扰来自于不恰当的思维。•应对技巧治疗(coping-skillstherapies):属于应对技巧类型的治疗模式则侧重向患者提供系统的应对各种应激情境的方法和技能。•问题化解治疗(problem-solvingtherapies):试图寻求处理较广泛问题的一般治疗策略或方法。4.认知行为疗法的评价优越性:•(1)认知行为疗法把考察和治疗的重点放在人的内在的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构上,并把它看作是制约、调整和改变人们行为的关键。•(2)由于把人看成是有理性的,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医患双方将会建立一种新的互动关系。•(3)认知行为疗法在着眼于探究、考察和调整人的内在认知过程的同时,也保留了行为疗法的合理技术。局限性:(1)就总体而言,尚待建构一个更具一般性的理论。(2)咨询师们在对“认知”含义的理解上过于宽泛,缺乏确定性、具体性和深刻性。(3)无论是认知变化的过程还是认知变化的强度,要想确切地加以观察和测定都是有较大难度的。第二部分:具体实践与操作•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Therapy)是一组治疗方法的总称,共有40种以上。这组方法强调认知活动在心理或行为问题的发生和转归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既采用各种认知矫正技术,又采用行为治疗技术,故称之为认知行为治疗。•治疗具有积极的、指导性的、整体性的和时间短等特点。各种理论及疗法的共同点•主张人的行为或感情,都是认知过程的产物•认知过程可通过学习而强化其功能•咨询师既是诊断者,也是教育者•先评估来访者不良适应的认知过程,再安排改变其认知的学习程序认知行为治疗的7个具体的步骤:•1、早期评估•2、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明确治疗目标•3、识别非理性的想法•4、检验非理性想法•5、挖掘潜在功能失调性的心理机制•6、培养应对技能•7、巩固治疗效果认知—行为治疗的模式的三大类模式:•一、认知重组治疗•二、应对技巧治疗•三、问题化解治疗1.Ellis的理性情绪治疗•理论基础:理性情绪治疗基于这样的假设:非理性或错误的思想、信念是情感障碍或异常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对此,Ellis并进一步提出了“ABC”理论。•Ellis的ABC理论后来又进一步发展,增加了D和E两个部分,D(disputing)指对非理性信念的干预和抵制;E(effective)指导有效的理性信念或适当的情感行为替代非理性信念,异常的情感和行为。D和E是影响ABC的重要因素,对异常行为的转归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是对ABC理论的重要补充。基本理论•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里斯(AlbertEllis)20世纪50年代创立•心理咨询的中心目标是除去非理性的、不合理的信念,而以正确的信念取而代之•非理性信念的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透顶我必须、你必须、事情必须RET认为常见的非理性信念主要有•人应该得到生活中所有对自己是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有价值的人应该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任何事物都应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否则会很糟糕•一个人应担心随时可能发生灾祸;•情绪由外界控制,自己无能为力;•已定下的事是无法改变的;•一个人碰到的种种问题,总应该都有一个正确、完满的答案;•对不好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制裁;•逃避困难、挑战和责任要比正视它们容易得多;•要有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做后盾才行。ABC理论•A:诱发性因素•B:由A引起的信念(对A的解释、评价等)•C:情绪的、行为的结果•D: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对质•E:通过治疗所达到的新的情绪和行为(治疗的效果)基于合理情绪行为理论的因素•生理因素•社会因素•对障碍易感生理因素艾利斯相信:人有一种毫无目的的破坏自己的倾向,让事情弄坏,努力地无意识地延长他们的心理疾病,拼命奋斗,不愿意治好。艾利斯相信:人有一种,伤害自己和用不合理的思维方式的有力的内在倾向,个体对事情如何反应有天生的倾向,和影响事件的环境因素无关,这个倾向是在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是就诅咒自己和别人。社会因素家庭、学校、同伴和其他社会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影响着个人对自己和别人的期望。他们会根据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而把自己看做是好的、有价值的。在合理情绪行为的观点上,一个人感到自己没有价值往往是因为太注意别人的价值与观点。对障碍易感根据生理与社会的因素不同,每个人感染心理障碍的危险大小不同。而障碍性的信念会毁灭人们享受生活与实现这些目标的能力。治疗的基本原则方法:①向患者解释说明理性情感治疗的基础,说明认知与情感之间的关系,非理性情感不适或异常行为的联系。②通过患者的自我监察和治疗的反馈,识别非理性思想。③直接对非理性观念提出疑问,指出不合理所在,并示范对已有激发事件或不良刺激应如何理性的分析解释。④自我陈述理的观念,用其代替先前的非理性观念,并练习,在心理重复理性的观念。⑤设计和采用某些行为技术,如角色扮演,操作条件,脱敏和一些其它技能训练方法,帮助患者发展理性的反应。咨询过程流程•心理诊断阶段•领悟阶段•修通阶段•再教育阶段心理诊断阶段咨询师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他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初步分析。咨询师要分清主次,找出求助者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和求助者协商制定咨询目标(包括情绪和行为两方面的内容),通过治疗使情绪困扰和行为障碍得以减轻或消除。在这一阶段,咨询师应注意把咨询重心放在求助者目前的问题,如果过于关注求助者的过去经历,那就可能阻碍合理情绪疗法的进行。领悟阶段首先,咨询师要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典型特征:绝对化的要求、以偏概全和糟糕至极)再确认不合理信念时,注意把它同求助者对问题的表面看法区分开来。另一方面的工作是使求助者进一步的领悟对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不合理信念的关系。咨询师需要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第一、使他们认识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第二,他们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第三,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他们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3)修通阶段常用的方法技术:a:与不合理信念辩论(“产婆术”的辩论技术)主要通过咨询师积极主动的提问来进行的,咨询师的提问具有明显的挑战性和质疑性的特点,其内容紧紧围绕着求助者信念的非理性特征。在辩论过程中,当涉及到求助者对周围的人和环境方面的一些不合理信念时,咨询师可运用“黄金规则”来反驳求助者对别人和周围环境的绝对化要求。b: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具体步骤如下:首先,使求助者在想象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或自感最受不了之的情境之中,让他体验在这种情境下的强烈情绪反应。然后,帮助求助者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情绪体验,并使他能体验到适度的情绪反应。最后,停止想象。c:家庭作业认知性的家庭作业实际上是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辩论在一次治疗之后的延伸,即让求助者自己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4)再教育阶段主要目的是重建。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从而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之后仍能用学到的东西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在这一阶段除之前介绍的几种技术之外,还可以应用技能训练,包括自信训练、放松训练、问题解决训练和社交技能训练。案例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4岁,退休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兄弟姐妹多,父亲已于多年前去世。自己主动把母亲接回家照顾,其大哥、大姐年龄较大,二哥体弱多病,二姐在国外,三姐照顾怀孕的女儿,因此都没照顾母亲。求助者为赡养问题与哥哥、姐姐们发生矛盾,自己很生气,为此很痛苦,主动来进行心理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该求助者的对话:心理咨询师:你能说说你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是家里最小的,母亲已经由我照顾多年了,同样是母亲所生,他们怎么就不来照顾下呢?我说他们,他们还不听,总发生矛盾,关系很紧张。•咨询师:是别人不听你的话使你很生气是吗?•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也来照顾母亲,我怎么会生气?•咨询师: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他们应该听你的话照顾母亲。•求助者:是的,我很生气,他们怎么这样不懂事!•咨询师:因此,你信奉的是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得听。•求助者:对,他们应该听。•咨询师:因此,别人说话,你也肯定听。•求助者:对,…不对,(沉默)好像不是。别人说的对我就听,不对我就不听。•咨询师:那你刚说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得听,现在你又说别人说的对就听,说错了你也没听,这好像有点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求助者:他们真的可以不听?•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你的哥哥姐姐不听你的话,不来照顾你的母亲所造成的。其实别人不来照顾你的母亲只是一个事件,你要求别人必须像你一样来照顾你的母亲,这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