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18年高考二轮资料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演变文档(2)-精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也称作“商业本位”,16至18世纪)。重商主义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15-18世纪中在欧洲流行,后为古典经济学取代。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重商主义者认为,要得到这种财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并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直到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才废弃以重商主义哲学为基础的经济政策。①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5~16世纪中叶,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即重金主义),强调少买。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反对商品输入,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一些国家还要求外国人来本国进行交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货物或在本国花费掉。②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是重商主义的第二阶段,即晚期重商主义,其中心思想是贸易差额论,强调多卖,他认为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即卖给外国人的商品总值应大于购买他们商品的总值),以增加货币流入量。16世纪下半叶,西欧各国力图通过实施奖励出口,限制进口,即奖出限入的政策措施,保证对外贸易出超,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早晚期重商主义的差别反映了商业资本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要求。重商主义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与确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重商主义的政策、理论在历史上曾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产生方式的建立与发展。不同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影响从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开始,经过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此后的三次工业(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逐步确立并日益走向成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不断得以调整,先后在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等思想影响下,资本主义国家制定了相应的经济政策,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一、资本主义发展早期,政府采取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16-18世纪)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重商主义是当时重要的关于政府干预经济的学说思想。英国经济学家斯图亚特是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充足是国家富裕的标志,为此,要发展工商业,取消国内关卡,鼓励出口,减少进口,使金银源源不断地流入国内而不流出。这反映商业资本和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原始积累的要求。重商主义者借助王权变重商主义思想为重商主义政策,其中17-18世纪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改革,大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影响:这一政策的推行,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加剧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也引起了严重的商业竞争和殖民争夺,导致了18世纪的一系列殖民战争。如英荷商业竞争,英荷、英法战争等。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采取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18世纪中后期-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18世纪后半期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19世纪以后,由于欧洲各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对维也纳体系之下的封建专制与反动非常不满,强烈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促使自由主义在欧洲兴起。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一书,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主义由此产生,并成为19世纪欧洲主要的社会思潮。先后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在这一思潮影响下,推行了这一经济政策。影响:自由主义政策的推行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标志着欧洲经济政策由传统保护主义到自由主义的重大转变;推动了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的侵略扩张,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因此,自由主义为推动工业革命后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进一步扫除封建残余势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使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到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英国资产阶级在实行经济上的自由贸易的同时,在政治上实行了自由主义统治。其表现为:国会权力很大,地方和各郡也有一定的自治权,国内不存在庞大的官僚机器;在政治生活中,容许有较多的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工人团体和民主团体可以合法存在;赋予外国革命流亡者以避难的权力等;实行一系列民主化改革,如1867年国会改革、文官制度改革等。自由主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缓和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巩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资产阶级提倡经济自由主义或自由放任主义,强烈要求实行完全的自由竞争政策,反对封建割据和闭关自守,主张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在政治上,他们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在文化方面,他们积极发展近代的文化、艺术,普及和提高教育,特别是大力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奖励发明创造。这些措施对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为经济实力强制国家所采用,为国内成长产业集团所推动,它们是主要受益者。对经济实力薄弱的国家及幼稚产业,却意味着市场被外国占领,它们是主要受害者。因而自由贸易被认为是“强者”的政策。英国是最早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它最先完成产业革命,是19世纪最强大的工业国家,1850年其工业产量占世界30%。同时英国又是最大的殖民帝国,版图占地球陆地面积四分之一,殖民地面积超过本土10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商品销向全世界,原料、食品购自全世界。这就决定英国必须冲破国内保护贸易的限制,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主要措施(1)废除谷物条例。该条例是当时重商主义保护贸易的重要立法,为保持国内粮食价格处于较高水平,用征收滑准关税的办法,限制谷物进口。经过工业资产阶级与地主贵族之间的长期斗争,该条例终于在1846年废除,工业资产阶段从中获得降低粮价、降低工资的利益,被视为英国自由贸易的最大胜利。(2)改革关税制度。1842年英国进口项目共有1052个,1859年减至419个,1860年减至48个,以后又减至43个。把极复杂的关税则加以简化,绝大部分进口商品不予征税,并基本上废除出口税。(3)签定自由通商条约,1860年英法通商条约以及后来的英意、英荷、英德等通商条约,相互提供最惠国待遇,放弃贸易歧视,意味着通商条约,相互提供最惠国待遇,放弃贸易歧视,意味着英国自由贸易政策在国际上的胜利。(4)取消对殖民地的贸易垄断。解散特权贸易公司,开放殖民地市场,把殖民地贸易纳入自由贸易体系。法国是当时第二个工业强国,从19世纪中叶起也逐渐倾向于自由贸易。1853~1855年期间,曾降低煤、铁、钢材、羊毛、棉花进口税。1860年全部取消禁止进口货单,接着又废除出口奖励金,降低原料进口税,并同一些国家签订旨在推进自由通商的商约。德国工业落后,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逐渐放松以关税为主要工具的保护政策,出现自由贸易倾向。从1865年修改关税法开始,1867年修改关税同盟条约,以后又废除出口税及部分进口税,降低进口税率,关税壁垒政策具有自由色彩,反映南方种植园主用农产品出口换回低价工业品的要求。北方胜利后,转到保护贸易方面,不断提高工业品进口关税,就工业品贸易来说,美国并未出现自由贸易时代。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政府采取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即凯恩斯主义政策(20世纪30年代-70年代)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已经过时,资本主义国家需要新的经济学说指导它们摆脱危机,凯恩斯主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建立了“有效需求”的理论,对“福利国家”型的国家干预主义作了最为系统而有力的论证。其理论是针对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提出的,强调通过增加有效需求来消除危机。1933年新上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二战”结束后,各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凯恩斯主义,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空前的发展。影响: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推行,促进了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使私人垄断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但凯恩斯主义并没有找到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因此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找到消除危机的有效办法。四、政府与市场相结合阶段——政府采取“混合经济”政策(20世纪70年代以来)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的经济先后遇到了麻烦。在1973-1975年经济危机打击下,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使人们对政府干预调节的功效失去了信心,鉴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西方社会已悄然完成了政府经济职能的调整,就是综合自由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的优点,走政府与市场结合的“混合型”经济。影响:在这一经济政策的推行下,资本主义经济在不断调整中继续向前发展。总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向前发展。私人垄断资本-私人垄断资本的形成正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体制固有的矛盾,促使它向相反的方向即垄断体制转化,从而找到解决矛盾的途径,所以说垄断既是自由竞争的对立物,又是自由竞争的必然产物。垄断代替竞争并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其最初表现形式是私人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其关键环节是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自由竞争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趋势和机制,而实现生产和资本集中的途径是“通过强制的道路进行吞并”和“通过建立股份公司这一比较平滑的办法把许多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资本溶和起来”。也就是说,自由竞争必然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因为在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中,少数大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易于取得银行贷款,因而能够广泛地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在更大的范围内组织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利用廉价的原材料,节约不变资本,降低成本,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所以,竞争的结果,总是大企业战胜中小企业,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从而使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到少数大企业手中,这是其一。其二,随着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得到广泛发展,通过发行股票把许多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巨额的资本,能够在较短时期内建立起一个大型的企业,这种个别资本向股份资本的发展,实现了资本占有形式和资本组织形式的社会化,从而极大地促进和加速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进程。其三,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频爆发,造成大批中小企业的破产并被大企业所吞并。而大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纷纷联合和合并,从而使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了更高程度。到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例如1918年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占企业总数的1.1%,而它们占有的工人数和产值,则分别为30.5%和43.85%。亦即,仅占企业总数大约1%的企业,已控制了美国工业生产的将近一半。1918年德国拥有工人1000人以上的企业就有586个。它们的工人几乎占总数的10%,它们的汽车和电力几乎占总数的32%。因此列宁指出:“几万个最大的企业拥有一切,数百万个小企业无足轻重。”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产生垄断。一方面几十个大型企业彼此之间容易达成联合协议,并且它们的实力雄厚,也有力量操纵和控制该部门的生产和流通,这就为垄断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既造成竞争的困难和新企业进入的限制,同时也造成了大企业之间在竞争中的两败俱伤的现实性,为了避免双方因势均力敌带来的竞争损失,它们就有必要暂时达成联合协议,形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