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部分创意项目原因及摘要…………………第二部分产品/服务……………………第三部分竞争优势及劣势………………第四部分行业及市场情况………………第五部分融资说明……………………第六部分营销策略………………………第七部分人事管理………………………第八部分风险评估与防范………………第一部分:创业原因当前,新农村建设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许多农村地区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面貌也得到逐步改观。但是,在一些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农村文化建设滞后,农民文化生活贫乏,各乡镇、村之间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文化墙”建设发展不均衡。部分乡村对“文化墙”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结合不到位;二是一些不良文化抬头并滋生蔓延,传统陋习根深蒂固,一些农民文化素质低下,道德素质滑坡。三是创作水平不高“文化墙”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墙体设计和布局不尽合理。乡村两级的“文化墙”创作人员大多数为业余人员,能力不足,队伍不稳定,缺乏市县相关单位和专业书画家的指导、帮扶。四是管理维护不够。部分村庄的“文化墙”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残缺、破损或褪色,部分内容已不适应时代要求,影响了“文化墙”传播文明、改善村容村貌、弘扬文明乡风的效果。五是资金投入不足。一些乡村没有必要经费或缺少资金来源渠道,基本上是从农村其他工作经费中挤用,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调动基层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文化墙”的推广和建设质量的提高。这些现象的存在与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的要求格格不入,须认真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基础工作,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村文化活动,由外而内提高农民素质;二是加大对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农民的思想和头脑,由内而外提高农民素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而我公司创业项目“墙绘”涵盖了文化,经济,生活,信息的各个方面,专业的墙画是用环保的绘画材料,根据业主的装饰风格、色彩搭配和主人喜好,在墙面上绘出的生动画面,犹如将一幅幅流动的风景定格在墙壁上。墙画不但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独有的画面也体现了主人的时尚品位。这里提到要说的关键是文化背景。墙绘介质是墙,墙上绘画,即墙绘已有独有的形式,那就是壁画艺术形式。以绘制、雕塑或其他造型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上制作的画。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壁画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利用图案来避免不好的风水影响如果您的户型中已经出现了不可避免的不好的风水,也可利用一些图案来进行抵挡,例如天花成斜面,把天花绘制成了天空与畅飞的鸟,在视觉让房间更明亮,同时也提升了良好的风水。墙绘的艺术价值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借用墙体墙绘,美化村容,传播文化,把宣传文化与美结合起来,成为乡村欣赏的风景线!一系列文化墙绘,展现了建设风貌、运动精神和历史文化.让人们从乡村墙绘中找回历史价值,让这人们记住这一路走来的痕迹,也为我们墙绘画册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同时我们还为街道、社区等公共场所绘制教育、卫生、健康多方面宣传画的墙绘!房产项目工地,建设施工工地围墙,是企业形象展示的平台,美景以新颖的画面设计,精美的墙绘、喷绘,把您想要的效果更深层次地展现出来它不仅是新农村走向外界的窗口,也是吸引各地人们前来驻赏一道亮丽风景,体现了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层面,其中乡风文明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其要求是在农村营造生气勃勃、富于创造、勇于进取的思想文化环境,营造科学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撑。创业摘要:1.以“培育新农民、弘扬新风尚,建设和谐新农村”为主题,创建墙绘为载体,积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实行镇村联动。主要从四个方面抓好、抓实。2.开展评议活动,强化乡风文明。积极开展以改陋习、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乡风文明评议活动,通过在房屋墙壁上描绘带有“文化底蕴的图案”大力宣传文明新风。墙绘内容通过开展“学习型家庭”、“文明示范家庭”、“十佳好婆媳”、“十佳绿色家庭”、“十佳平安和谐家庭”的评比工作,树立典型,营造争典型、创示范的氛围,深化乡风文明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十大不文明陋习”的评比,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着力解决行政、法律等手段难以解决的不良风气和不文明现象。3.开展宣教活动,弘扬乡风文明。墙绘描绘“八荣八耻”,倡导乡风文明。一是开展“和谐新农村”主题宣传画征集活动。围绕构建“文明和谐新农村”主题,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新农村建设、文明礼仪等为主要内容,开展“和谐新农村”主题宣传画征集活动,着力弘扬真善美,倡导新风尚,展现新时期农村、农民文明和谐新气象。优秀作品将作为乡风文明主题墙绘,以喷绘、墙绘形式在全镇农村、社区和公共场所宣传。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形势稳定和谐,乡风文明建设的力度加大,农村面貌良好。但也面临着许多不利于乡风文明建设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管理手段等方面。可利用农村现有资源,结合本地特色,在村庄内清洁粉刷后的各类墙体上绘制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书画作品,这些经过美化的墙体被称为“文化墙”。一是农村“文化墙”是固定的书画展,是实实在在的送文化下乡,是教育农民群众的天然课堂。通过“文化墙”建设,不仅清除了破壁残垣和过时陈旧的标语广告,美化了村容村貌,而且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宣传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播了精神文明,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潜移默化地促进了村风民风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同时,在具备发展乡村旅游条件的村庄建设“文化墙”,为休闲农业创造环境,给农村经济带来了实惠,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集中开展的农村文明创建、清洁家园工程、环境卫生整治、旧村危房改造等工作,把推进农村“文化墙”建设为农民群众乐于参与的“文化墙”建设工作中。多次开展“学、比、看”活动,一方面组织乡直部门和各村两委负责人前往试点村参观学习,另一方面积极发动试点村农民群众参加乡村两级文明示范户“文化墙”自评、互评,将“文化墙”建设与村民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二是内容丰富,突出时代主题。在推进“文化墙”建设中,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旋律,倡导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时代主题,努力把“文化墙”建成群众欢迎的政策明白墙、科技指导墙、文化娱乐墙、美德教育墙。“文化墙”根据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中心工作,进行阶段性更新创作,内容贴近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涉及范围比较广,有名言警句、科普知识、文明礼仪、交通安全、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荣辱观、民风民俗、婚育新风、环保知识、卫生常识等,还有宣传孝敬父母、邻里和谐的生动事例。三是形式多样,力求喜闻乐见。农村“文化墙”的受众对象是广大农民群众,考虑到他们的喜爱方式和接受程度,各乡镇村在“文化墙”的创作形式上注重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广泛采取国画、漫画、卡通画、书法、谚语、歌谣、顺口溜等多种艺术形式,让农民群众易于理解接受,变“被动看”为“主动看”,在寓教于乐中发自内心地喜欢上“文化墙”。牡东村上山缪、垄上闻自然村对农户院墙统一进行了刷白,绘制了线条优美的田园山水画、形象直观的教育漫画、富有哲理的宣传标语,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多彩多样的文化艺术作品。四是因地制宜,展现地方风貌。由于风俗习惯、村民的素质和关注点等各不相同,各村庄均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建设“文化墙”,力求体现时代特色,展示地方精神风貌。在墙体选择上,依托本地现有资源,充分利用村庄道路两旁的农户院墙以及乡村文化长廊、文体活动广场,不贪大求洋,不盲目建设。一些村庄如水龙村、金凤村、牡东村等,把“文化墙”建设与发展休闲农业相结合,“文化墙”依地势而设,与自然环境、特色民居相得益彰,进一步带动了当地农家乐旅游,吸引了众多本市和外地游客前来休闲观光,产生了“文化墙”经济效应。五是源于农村,立足本土创作。农村“文化墙”的一大特点,就是创作者来源于农村。各乡镇村绘制“文化墙”的创作人员以当地人为主,当中有乡镇文化站职工、中小学校学生及其他社会人士,一些村民自编自绘创作的“文化墙”,更是受到当地村民的关注和喜爱。四、几点建议:一是加快推广步伐。农村“文化墙”建设是一件看似小事、小中见大、很有意义、值得推广的事,是一件群众欢迎、乐于接受的事,是一件能做易做、花钱不多的事。在本次调研中,农村基层干部对此项工作一致表示肯定和赞成,农民群众一致表示高兴和欢迎。因此,要将“文化墙”建设作为我市创新发展农村文化的新载体,传播精神文明的新形式,美化村容村貌的新内容,研究和采取实在有效措施,大力倡导、组织推广,产生更大的示范引导效应,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我市农村“文化墙”全覆盖。二是结合中心工作。“文化墙”建设不能搞成“单打一”,“两层皮”,只有主动融入农村中心工作,在其中找到最佳结合点,才更有针对性,更有活力,才能事半功倍,不断获得新发展。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精致大气之城”建设要求,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契机,将“文化墙”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村庄整治、危房改造、乡村旅游等工作有机结合,统筹安排,同步实施。三是注重实际效果。要因地制宜,合理建设,不搞千篇一律、强求一律,不搞形式主义。墙体布局要进行合理规划,根据需要精心安排,绘制的内容和形式力求贴近群众,健康向上,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彰显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内涵。在“文化墙”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切实掌握“三不”原则,即:不要铺张浪费,不要强迫命令,不要增加农民负担。四是突出农民主体。“文化墙”建设和受益的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要积极组织引导、鼓励发动当地农民、农村文化人、乡镇文化站及其它民间组织参与“文化墙”建设,支持和指导他们进行自我创作和制作。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参与作用,就“文化墙”绘制的内容、形式,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开展农村“文化墙”自评、互评等活动,形成比学提高的生动局面。五是彰显地方特色。要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在呈现先进文化、文明新风的共性基础上体现个性,做到“一村一特色、一墙一风景”。要认真挖掘农村当地的生活素材和榜样亮点,鼓励原创,突出本乡本土本地人的特点,进一步拉近“文化墙”与农民群众的距离,让农民群众觉得亲切自然、好看可学、入目入心。六是加强维护更新。要严格落实“文化墙”日常管护责任制,明确村干部和乡村卫生保洁员的管护职责,同时注意研究墙体、墙料、画料等的防护效果,提高“文化墙”的留存时间。要根据“文化墙”内容长期性与时效性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更新周期,建立督查和定期考核制度,保证“文化墙”及时更新,内容、形式紧跟时代步伐。要强化“文化墙”创作队伍管理,保护、调动好本地创作人员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不断创作。七是强化诸方支持。市、县区、乡镇三级财政要安排必要的经费。城乡结对共建单位、市县有关部门和宣传文化队伍要积极给予智力支援和适当资金扶持。乡镇文化站要将“文化墙”建设作为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应有工作,作为组织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新方法。“四百”工程共建单位要将联系村开展“文化墙”建设作为共建的工作内容,利用人才、资金等条件,采取多种方式直接有效地开展结对帮建。全市各单位在各自安排部署的业务宣传工作中,要积极主动地与相关乡镇、村对接联系,及时提供本单位业务宣传资料,帮助编印“文化墙”宣传手册,策划“文化墙”绘制内容。开展书画进村、帮助创作“文化墙”为启示,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培训和帮扶,提高农村“文化墙”创作水平。八是打造品牌工程。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墙”建设与管理朝着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方向发展,在我市原创的基础上,努力将农村“文化墙”建设打造成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品牌工程。市、县区文明委及成员单位要将农村“文化墙”建设列为常项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各乡镇村的统一指导协调、持续跟踪,纳入文明创建工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