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插本考试资源网广东省专插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三)广东专插本考试资源网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A.《大学》B.《礼记·学记》C.《论语》D.《论演说家的教育》2.“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是下列哪种教育起源论的观点()A.生物起源论B.生活起源论C.劳动起源论D.心理起源论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4.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C.教育目的D.教学组织形式5.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A.个人本位论B.文化本位论C.经济本位论D.社会本位论6.师生关系中的最基本关系是()A.道德关系B.教育关系C.心理关系D.社会关系7.《学记》中的“学不躐等”体现了教学中的()广东专插本考试资源网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联想、系统和方法四阶段。A.分析B.综合C.明了D.统合9.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应该()A.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B.以情为开端,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教育C.以行为开端,从培养行为习惯入手,对学生进行教育D.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10.教师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为学生作示范,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方法是()A.演示法B.参观法C.练习法D.电化教学11.()是柯尔伯格提出的。A.最近发展区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道德两难故事法D.实际锻炼法12.在教育实践中应当“五育”并举,这反映了()A.“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B.“五育”的地位存在不均衡性C.“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D.“五育”可以相互取代13.“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说明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创造性B.示范性C.系统性D.学习性广东专插本考试资源网文化传统()教育发展。A.决定B.制约C.不相干D.排斥15.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D.复式教学16.“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应()A.传授给学生直接知识B.突出重点,突破难点C.及时巩固复习所学知识D.发展学生智能,教会学生学习17.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总要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意志、愿望和要求。因此,教育具有()A.继承性B.历史性C.阶级性D.永恒性18.中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行的近代学制是()A.癸卯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钦定学堂章程D.壬寅学制1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A.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发展学生的智力C.教授科学文化知识D.教书育人20.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21.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广东专插本考试资源网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22.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A.《教育论》B.《教育漫话》C.《大教学论》D.《爱弥儿》23.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的德育原则是指()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24.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首次提出素质教育的文件是()A.《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5.自然后果法的创始人是()A.杜威B.苏格拉底C.洛克D.卢梭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6.教育学27.义务教育广东专插本考试资源网分组教学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1.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32.为什么说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3.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34.我国普通学校应贯彻的德育原则有哪些?35.什么是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原则?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6.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养?37.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提高过程。试论德育过程中该如何处理这四者之间的关系。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38.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广东专插本考试资源网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D3.A4.C5.D6.B7.C8.C9.D10.A11.C12.A13.A14.B15.B16.D17.C18.A19.D20.A21.A22.B23.D24.D25.D二、名词解释26.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广东专插本考试资源网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28.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29.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30.分组教学是把学生按能力或学业成绩分为不同的班或组,通过定期测验决定学生升级(组)或降级(组)的教学组织形式。三、简答题31.(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制约教育目的、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学校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几方面。(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三个方面。32.上课成为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因为:(1)上课是实现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的直接表现。对教师来说,是他的思想、教学能力的反映。对学生来说,是掌握系统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个性的反映。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2)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预习是上课的准备,课外作业、课外辅导、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都是在上课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说,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使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做到:第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求教师把学生当做教育的对象,又要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人,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和热爱学生。第二,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学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影响力的保证。教师以其高尚的品德、深刻而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来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也必然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广东专插本考试资源网第三,发扬教育民主。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而不能以权威自居。教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发表不同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想法,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具有安全感。以讨论、协商的方式解决争端,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看法,营造一个民主的气氛。第四,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矛盾是难免的。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正视自身的问题,敢于自我批评,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耐心地说服教育或是必要的等待、解释等。要能与学生心理互换,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启发学生自省改过。34.(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35.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承认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要做到以下几点:(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指导学生学会学习;(3)发扬教学民主,这是启发性原则实施的重要条件。四、论述题36.(1)职业道德素养论述中应包括教师如何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教师集体、对待教师自己的职业道德等内容。(2)知识素养论述中应包括教师应有的专业知识、文化修养、教育理论知识。(3)能力素养论述中应包括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语言表达、交往沟通、组织管理、教育科研、自修能力。37.(1)“知”即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广东专插本考试资源网(2)“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对品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3)“意”即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或者说是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来解决矛盾与支配行为和力量),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4)“行”即品德行为,它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是品德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5)在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几个因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6)学生品德的“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又具有不平衡性,因此,品德教育可以视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五、案例分析题38.(1)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2)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②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③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重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3)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及时检查,坚持不懈,督促学生切实做到。广东专插本考试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