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饮食、建筑和风俗礼仪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它们的变化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迁。一定时期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反映了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程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鸦片战争前男子服装主要有袍、褂、袄、衫(长袍马褂)等。图中人物合影几乎包揽了当时所有款式。服饰变革(男装)长袍马褂西装时代缩影:从孙中山服装看男装变迁民国晚清前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时代缩影:从孙中山服装看男装变迁民国晚清前清中西合璧礼义廉耻五权分立三民主义以文治国严谨治国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你知道中山装造型的政治含义吗?传统旗袍衣身宽博服饰变革(女装)嘉庆后,女装无生气,变化甚少,袄裙似乎成了唯一的女装。对此惨状,张爱玲曾感叹:“我们不大能够想像过去的世界,这么迂缓、安静齐整——在大清朝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线条平直传统旗袍衣身宽博线条平直服饰变革(女装)传统旗袍改良旗袍收腰窄袖衣身宽博线条平直紧身合体服饰变革(女装)传统旗袍改良旗袍收腰窄袖衣身宽博线条平直紧身合体服饰变革(女装)长袍马褂西式服装中山装传统旗袍改良旗袍学生装美观,适体,方便,体现平等,彰显个性近代服饰变革(小结)女装男装结合材料和以上图片资料分析服饰西化的原因?材料二: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宋恕(1862-1910)材料一:有轮船而沙船淘汰,有洋布而土布淘汰,有洋针而土针淘汰,有皮鞋、线袜而钉鞋、布袜淘汰。—胡祥翰的《上海小志》主要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剧变);①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的涌入;②社会政治运动的影响;③生产方式的变化;④西方服饰的优点……3.激情岁月朴素衣着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布拉吉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不爱红妆爱武装绿军装干部装改革开放以来的服饰,请给它一个主题吧!4.变革年代无限风光阶段表现服饰特征时代特征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近代以来服饰的变迁简表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旗袍土洋并存,中西合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宁装制服装绿军装政治色彩强烈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高度集中经济政治体制异彩纷呈美观大方彰显个性异彩纷呈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多元社会二、异味争尝——并行于世的中西餐世界三大烹饪流派:东方烹饪流派:以中国为代表西方烹饪流派:以法国为代表阿拉伯烹饪流派:以土耳其为代表民以食为天南方海鲜米饭北方面食肉类中国传统饮食西餐鸦片战争后,开始出现西餐。买办和他们的洋老板一起吃西餐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上海英国租界的咖啡店上海英国租界的面包房粮票、布票和油票新中国成立后,生活必需品凭票证供应,食物简单,生活水平差距不大。改革开放以后,解决了温饱问题,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使饮食更加丰富多彩。三、洋房里弄——居室建筑的演进完全欧化(花园、别墅)江南水乡传统民居中西合璧(上海的石库门)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庙路居民生活一景上海小屋容不下三代人,节日聚餐只好在大杂院里进行黑龙江哈尔滨一家三代居住在7.3平方米的空间里天津改革开放后人民住房的改善:1995年“安居工程”。改革开放后人民住房的改善:1995年“安居工程”。我国住宅现今的特点?逐渐西化,中西合璧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律师兴,讼师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时报》1912年3月5日找出材料中所包含的社会习俗的变化情况。四、移风易俗——习俗风尚的变革社交礼仪婚丧嫁娶废止缠足剪辫易服传统的陈规陋俗转变为简约文明的习俗。民国下令剪辫子见面礼:跪拜、作揖——鞠躬、握手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清朝辛亥革命后蔡元培:三次婚姻印证中国近代婚俗变迁●第一次婚姻:1889年,迎娶王昭(1900年病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旧式●第二次婚姻:1902年,迎娶黄仲玉(1920病逝)他提出五个条件:不缠足、识字、男不得娶妾姨太太、若夫先死妻可改嫁、意见不合可离婚。婚礼:开演说会代替闹洞房(中西合璧)●第三次婚姻:1923,迎娶周峻他再次提出条件: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年龄略大、熟谙英文、能成为研究助手。婚礼:蔡元培西装革履,周峻身披白色的婚纱。在婚礼的宴席上,蔡元培向大家讲述了他和周峻的恋爱经过。(完全新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一夫多妻,指腹为婚一夫一妻,男女平等清末传统婚礼五四前20年代的婚礼50年代70年代现代的结婚照新时期,新风尚休闲旅游体育锻炼环保意识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时尚思考1: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从“衣”来说,由清末的笨拙的旗人服装转变为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从“食”来说,引进了西餐,而且更多的考虑到膳食结构和营养配餐;从“住”来说,以传统的平房为主转变为整洁宽敞的楼房为主;从社会风俗来说,传统的陈规陋俗转变为简约文明的习俗。思考2:引起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特点和影响?西方文明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外内政治经济思想自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的推动;重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社会习俗本身自我更新(2)影响。①促进了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的发展。②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③有利于冲破旧文化的束缚。(3)特点①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②中西合璧、新旧并存;③沿海到内地、城市到农村,地域之间发展不均衡;④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在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化,这不得不让人深思………观点1:西方文化的进入,推动社会生活的进步观点2:这就是一种文化侵略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和观点?说说你的理由。探究: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当代青少年面对东西方文明碰撞时,应该做出怎样的正确选择?我的观点我的观点在西方文化的接受问题上,其实一味的阻止或进行批判,会引起人们的逆反心理,如果从另外一个层面,让我们深刻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我想我们一定会爱上古老的中国文化,并找到与西方文化和谐的结合之路。我们不是没有我们的节日,而是我们丧失了很多很多的记忆!我们不是没有我们的文化,而是我们丧失了太多太多的自信!一个没有自己节日的民族,是一个浅薄无知的民族!一个放弃自己文化的民族,是一个走向堕落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