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古诗词三首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两首诗有什么相似之处?这两首诗的“诗眼”分别是什么?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忆宿建德江孟浩然唐第1课时初读古诗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念顺;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圆,读出节奏。学习古诗“四步法”:(1)解诗题(3)明诗意(2)知作者(4)悟诗情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盛唐著名诗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王孟”。主要作品有《春晓》《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作者简介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zhǔdé/////读一读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品读诗词这首诗大概讲的什么意思?诗里的哪个字、哪些词在向你传递诗人的感觉和情绪,可以做做记号。愁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这首《宿建德江》,结合书上的插图和注释,想一想:日暮客愁新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寂寞之愁。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客作者此时身处异乡。是什么景物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日暮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日暮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看到了什么?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诗意:把船停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边,茫茫暮色给我新添了乡愁。停船靠岸。水中间的小块陆地。黄昏时分。指诗人自己。诗句解读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思考:这两句交代了什么?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观赏景物的立足点时间欣赏景物的心情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作者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诗人的心已飞到家乡去了。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那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月亮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空阔。江边夜景诗意: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低,江水清澈,映照得月亮仿佛与人更近。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远景近景《宿建德江》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后两句运用了对比描写。在对比的描写中,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忧愁表现得淋漓尽致。再读古诗,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统摄全诗内容的是哪一个字?(诗眼)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愁思,统摄全诗内容的是“愁”字。你还知道哪些诗人对月亮抒发情感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听音乐,背诵古诗。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触景生情远景近景淡淡哀愁含而不露板书设计《宿建德江》描写了诗人夜宿建德江,看着周围的景色,触景生情,表达了诗人对羁旅的惆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复杂的感受。主旨概括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时间地点事件苏轼宋第2课时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他曾两度做杭州的地方官,疏通西湖,建筑苏堤造福于杭州百姓。作者简介初读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zhējuǎnsàn化诗为画默读古诗,想想每行诗分别描绘了什么景物?快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出来。云雨风水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想象你看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品读感悟联系生活实际。夏天雷雨来临之前,天空的景象是怎样的?能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吗?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黑云翻墨未遮山结合诗句,说说你想象的画面是怎样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打翻黑墨水,形容很黑。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诗句解读诗意:黑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蹦进船里。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比喻比喻比喻雨势猛,雨点大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有声有色。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试着分析这两句诗。白雨跳珠乱入船白这场雨很大,有种白花花的感觉。跳珠雨下得很急,落在船上像跳动的珍珠,发财哥有噼里啪啦的声音。乱雨势很大,杂乱无章。抓住关键词语,品析雨的特点。谁能读一读这句诗?读出雨又急又大的感觉。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指狂风席地卷来。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平静。诗意: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漫天的乌云,此时从望湖楼向下看,一片汪洋,湖水就像天空那样广阔。卷地风来忽吹散忽从“忽”字中你读出了什么?感受到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阵狂风席卷而来,就把雨吹没了。体会到这风很有威力,一下子就把大雨吹散了,还吹散了天上黑压压的云,天空变得一片瓦蓝。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有何表达效果?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你还知道哪些含“忽”字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望湖楼下水如天想象“水如天”之景。水如天一样开阔……水如天一样明亮……水如天一样澄静……读一读,读出“雨后西湖”的画面感,读出自己的想象与感觉。再读诗歌,回答问题:1.诗中共写了哪些景物?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2.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刚刚还是晴朗的天空,突然间就变了脸。乌云像打翻了的墨汁一样滚滚而来,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大雨便倾盆而下。白色的雨点像珍珠一样乱跳,蹦进船里。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又把云雨吹散了,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在望湖楼上向下看,湖水就像一片汪洋大海,像天空那样广阔。深化主旨升华诗题中“醉”的含义——沉醉。作者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道:“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你知道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苏轼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在官场受到排挤,无奈自请外任,远离京城,到杭州任杭州通判。他与朋友同游西湖时,经历夏日骤雨,触景生情,写成此诗。大凡诗人失意,总会借酒消愁,吟诗抒怀,而此诗却不见愁情,你从这场骤雨中读到了一位怎样的诗人?乐观、豁达背诵全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拓展名诗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描写和赞美西湖的千古名篇,课后找来读读并积累。板书设计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白雨——跳珠雨急狂风——卷地湖水——如天景奇忽雨忽晴景象壮观变幻迅疾令人惊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表现了西湖奇特的景色。主旨概括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牌。题目。黄沙道: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辛弃疾宋第3课时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代表作品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走进作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quèchándào////////初读诗词这个“见”还在什么地方出现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品读诗词(一)品读上阕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横斜的树枝。蝉叫声。丰收的年景。年,年景。闭眼想象: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明亮的月光下,惊醒的鹊儿飞离树枝。半夜里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想想画面,说一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你们还读懂了什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诗词描写了怎样的画面?稻花飘香,农民们在谈论丰收的年景;蛙声阵阵,吸引诗人侧耳细听。再读一读,读出丰收喜悦之情。你觉得这两句的顺序可以调换吗?为什么?示例:我觉得可以,“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一片蛙声说明青蛙很多,稻花飘香预示着丰收。因此,这里是青蛙在争说丰收,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词意:明亮的月亮升起来惊动喜鹊飞离树枝,清爽的夜风伴随着蝉的鸣叫。闻到稻花的香气,听到青蛙的叫声,让人想象出一派丰收的美景。齐读上阕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蛙声一片,这一切多么美好。(二)品读下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读一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诗?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用茅草盖的旅舍。社庙丛林。社,社庙,土地庙。同“现”。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词意:很远的天空闪烁着七八个星星,山前滴落两三点雨滴。旧时熟悉的旅社、社庙丛林,过了小溪上的石桥转个弯儿便看见了。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从“忽见”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忽见惊喜放松兴奋“忽见”二字流露又出词人怎样的感情?倒装句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忽见”流露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之情。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下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首词的前两句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这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动静结合:它们与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静动静谧的夏夜丰收的喜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躲避即来山雨感受细腻江南水乡美景声色兼备上阕下阕板书设计《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通过写乡村夏夜月明风清,稻花飘香,蛙声和鸣,显示了丰收在望的喜悦,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主旨概括对比阅读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两首诗词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有不同,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的是恬静的月夜景色,表达了丰收在即的喜悦之情。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一个“愁”字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怀愁绪。诗人把这份愁情托付给了江中的月儿,“江清月近人”一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愁肠百转,孤独、寂寞的诗人。诗人看见月亮便勾起了自己的愁绪,抒发了诗人漂泊在外的愁思。夜泛西湖【宋】苏轼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拓展延伸【译文】两岸菰蒲茂密望不到边际,湖上茫茫绿水荡漾,荷花在夜晚静静开放,风露中满含细细幽香。远处的寺院灯火,越来越显得明亮,我还要等待月落天黑,欣赏这湖光。书写指导德蝉鹊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把船停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边,茫茫暮色给我新添了乡愁。随堂练习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黑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的雨点像珍珠一样乱跳,蹦进船里。二、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