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浮士德》1、《浮士德》的艺术特色①诗剧以幻想为主,将写实和幻想结合。②在人物塑造上,用辩证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浮士德灵与肉的对立统一,梅菲斯特作恶造善的对立统一,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也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作品用矛盾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群像,使性格特征更为鲜明。③在表现手法上,歌德根据内容需要进行选择,作品形式多样化。大量运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2、《浮士德》的艺术成就《浮士德》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首先,艺术构思恢宏,想像丰富,神话色彩瑰丽多姿。其次,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手法交替使用,以浪漫主义为主。第三,成功运用了矛盾统一的辩证法,使人物形象性格层次丰富。第四,语言个性化,成功运用了多种诗体和艺术形式。3、《浮士德》的取材、创作过程和主题内容取材:《浮士德》取材于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民间传说,以浮士德博士的思想发展为线索,写他探索人生要义的一生。创作过程:在前人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故事进行了全面改造,一方面强调了浮士德形象的特点,另一方面改变了原故事中的悲剧结局,赋予浮士德传说以全新的意义。主题内容:《浮士德》的基本情节可归结为:一幕序曲、两个赌赛、终身追求、五幕悲剧。①《天上序曲》是剧作的开端,也是全剧的思想总纲,同时也预示着全部作品的故事线索。②第一个赌赛是天帝和魔鬼关于“对世界和人的看法”的赌赛——人能否实现和如何实现人生理想的问题;第二个赌赛是魔鬼梅菲斯特关于“浮士德是否会对生活产生满足”的赌赛③一生追求、五幕悲剧:知识的追求和知识的悲剧;感官的追求和爱情的悲剧;权势的追求和从政的悲剧;美的追求和寻美的悲剧;事业的追求和事业的悲剧。4、《浮士德》的主题思想①主要思想价值是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宣传摆脱中世纪的愚昧状态,克服人类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创造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②诗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③诗剧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世界和人类就是在这不断追求、不断幻灭的大循环中运动、发展进步的。④诗剧还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中,失败和灾难无法避免,但主人公以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了现代人格的基础。5、浮士德的形象及其意义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着探索者的形象。作者让他经历各种诱惑和考验。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这些构成了他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浮士德又是普通人类的代表,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沉迷于各种现实欲望和谈年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这些所迷惑,始终不断地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腐朽王权的支持者。“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复杂性和真实性,也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浮士德形象的意义:向人们指出了一条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6、简述浮士德形象的基本特征①浮士德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他那永不满足、不断追求的性格。浮士德一生犯错误,但他从未沉沦,在纠正错误中不断前进,继续探索。他的这个精神体现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析的进取精神。②浮士德性格的另一个特征是它的内在的矛盾性。他除了不断追求崇高理想的一面之外,还有贪图尘世享受的一面。前一方面促使他前进,后一方面他在魔鬼的诱惑下犯错误。他的这种矛盾性也是当时资产阶级本身存在的两面性的反映。7、浮士德与梅菲斯特的辩证关系梅菲斯特在诗剧中是作为浮士德的对立面出现的。是自学成才中玩世不恭的虚无主义者典型,是欲望的化身,“恶”的代表,同时也是一个象征、寓意型的形象。他对浮士德探索人生的过程,客观上起着推动的作用。他忠实地完成了天帝赋予他的使命:鞭笞人们精神中的怠慢和贪图安逸的惰性,激发人们更加努力。梅菲斯特在诗剧中的调侃、讥笑,不可否认构成了对社会邪恶的批判,虽然他主观上是冷眼旁观,站在魔鬼邪恶的立场上来看待社会现实中的邪恶的。可也正因如此,他的嘲讽就格外辛辣,他的批判就更切中要害,产生了以毒攻毒的奇妙效果。同浮士德一样,在梅菲斯特身上,也同样体现了作者的辩证法思想。莎士比亚1、莎士比亚的艺术特色①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认为戏剧是反映人生的一面镜子。②追求自然的表演理论,认为演剧要真实,切忌过火。③情节生动丰富,一个剧里常有几条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线索,悲喜剧因素结合在一起。④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⑤人物语言性格化。2、莎士比亚化①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常常由某一种意向、某一种情欲占主导倾向。②塑造人物的性格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处在内外两种矛盾及内心冲突之中。③莎士比亚善于在人物对比中突出主人公的性格,采用独白手法。④在文学语言的运动上,语言丰富多彩,词汇量非常大,剧本主要是用诗体写成。3、莎士比亚化戏剧创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莎士比亚对戏剧艺术的突出贡献、莎士比亚突出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他的剧作是欧洲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①内容具有极强的写实性,题材绝部分取之于现成的材料或剧本,反映时代的精神与风貌,注入了时代的灵魂,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②他的戏剧能通过丰富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现实生活。这种“福斯泰夫式的背景”为刻画主人公形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型环境。③表现了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④他在一部戏中把悲剧因素和戏剧因素能够很好的结合在一起。⑤描绘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笔下的人物性格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有重大的贡献。⑥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丰富多彩,总词汇量达到两万以上。4、莎士比亚喜剧的主题是什么歌颂爱情和友谊,赞扬机智和勇敢,提倡仁爱无私精神,表达人文主义的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和男女平等的生活理想。5、莎士比亚悲剧的主题是什么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理想的破灭。既有人物与人物间,或人物集团与人物集团间的外部冲突,也有人物内心两种力量的冲突。6、《哈姆莱特》思想的进步性与弱点悲剧主人公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形象。进步性:对人抱有美好的看法。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爱情、友谊,哈姆莱特不担抱有美好的理想,本人还多才多艺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是一个具有先进思想和美好品德的青年。弱点:他在剧中第一次出现,就表现了他的忧郁。这并不是他的天性,导致忧郁的原因客观上讲是由于反动势力的过于强大;他所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想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他的思想局限更突出地表现在他脱离群众,孤军奋战,只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改造社会的巨大任务,此外,他身上还存在不少旧思想的重担,这也束缚住他的思想和行动。7、分析哈姆莱特形象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坚持人文主义理想,对人和人生抱着美好的看法,平等待人,忠于爱情和友谊。他的悲剧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客观上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哈姆莱特的美好理想不能超越现实而实现。主观原因是脱离人民,孤军奋战,这个形象对人的价值作了高度的哲学概括,表明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8、哈姆莱特的忧郁和延宕忧郁和延宕是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①忧郁并不是他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破灭时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在忧郁的同时,哈姆莱特变得更加清醒,更加深沉。②哈姆莱特的延宕有其更深刻的社会原因,那就是在复仇的过程中他渐渐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是为父报仇,而是与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哈姆莱特延宕的另一个原因是恶势力过于强大,而时代与人文主义的局限性又决定他不可能去依靠、发动群众,因此只能孤军奋战,最终被恶势力吞没。哈姆莱特的悲剧已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9、《哈姆莱特》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思想价值:作为一个悲剧人物和一个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哈姆莱特的意义并不在于他是否成功地消灭了罪恶,改造了现实,而在于他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先进与落后的矛盾,以及缩短这种距离、解决这种矛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他对于“人”和世界的看法也拓深了我们对于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理想与精神的了解。艺术特色:在艺术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具有巨大的审美价值。①情节生动丰富,往往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形成多样化的戏剧冲突。《哈姆莱特》中有三条为父报仇的情节线索交织在一起。②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具有多面性、复杂性。哈姆莱特既是个脱离群众的封建王子,又是个满怀抱负的人文主义者。③莎士比亚擅长用内心独白的手法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哈姆莱特的重要独白有6次之多,每次都推动剧情发展,为完成人物性格塑造起了关键作用。堂吉诃德堂吉诃德形象的悲剧因素堂吉诃德是一个耽于骑士幻想的人文主义者。他的显著特点是脱离实际,耽于幻想,他满脑子里都是骑士小说里描写的古怪东西。另一个特点是他的盲目行为。办事不讲实际,从来不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少年维特之烦恼为什么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第一部产生影响的作品①歌德的中篇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维特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18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形象。他的性格是社会铸造的,他以孤傲来对抗德国现实的丑恶,但他总以不合作——逃避的方式来反抗,显得无力。因此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②感染了世界各国不同时代的同病相怜的青年。他们不但模仿维特穿青衣黄裤,甚至也学他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