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误区及对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课程与信息技术在整合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莲麓小学李华【内容摘要】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过程中,在认识和操作方面存在一些误区。本文就课程整合中所经常遇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关键词】课程信息技术整合误区对策所谓“整合”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诸要素构成一个整体系统,使系统内诸要素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使之具有内在的协调性和一致性,从而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达到1+1>2的效果,它是一个过程,是一种互动,是一种系统的整体的设计。简而言之,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质是课程信息化。一、目前,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正处于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逐步进入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在这个特定的摸索阶段,我认为主要存在三大误区。(一)、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存在偏差。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凸现了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理解上的失误,有些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定位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无限夸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出现绝对化倾向。大家知道,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所形成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即教学这对矛盾中的两个侧面,彼此对立而又统一。只有教师没有学生,或者只有学生而没有老师都不能形成教学过程,即不可能构成教学这对矛盾。教学总是师生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双边活动过程。传统的灌溉式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主,在现代教学模式中强调的是以学生的“学”为主。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有些教师却把学生的主体作用理解为放任自流,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在网络教学时,个别教师出现让学生在网络放任自学的现象。没有一个合理的引导和监控,学生在网络上毫无目的地乱碰乱撞,这样课堂的教学任务如何能够完成。如在进行人教版信息技术第三册第9课网上搜索的教学中,让学生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教师让学生自主查找。一开始学生为查到自己想要找的信息而感到惊喜,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但惊喜之余,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强、缺乏鉴别能力和自制力,同时又善于模仿的特点,在这个五花八门的网络上难以避免会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如果缺乏教师的监控和管理,由此带来负面影响将会给学生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2、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新课程标准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自主、探究与合作。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团队协作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然而在目前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协作的组织者和观察者缺乏对学生合作探究的有效指导,学生缺少对既定目标任务的分析、分配与交流,使合作探究变成小组中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之间的合作,甚至于变成小组长的一人行为,成果展示并不是全体组员合作的结果,仅仅是个别学生的意见而已。如在上信息技术第一册第6课《学会使用帮助功能》这一课时要让学生利用帮助提高操作技能,教师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于是优秀的学生能够从中提高操作技能,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只是作为陪衬而存在,根本没有从中学习到什么,更别谈操作技能的提高了。(二)、教师对自身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存在误解1、教学情境的创建偏离教学目的。目前有的教师以为上课只要有多媒体课件,就是一节好课,没有了多媒体的支持就感到无所适应,于是出现了这种情况:不必用多媒体的用了多媒体,学生已经了解的偏偏画蛇添足地去演示,明明教师应该板书的,全变成了统一死板的电脑文字。归根结底一句话,这并非为了追寻合理的教学情境,而是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为了“情境”而情境。2、重活动形式,轻活动效果。现在的一些课,特别是优质课评选,非常注重学生的活动,教师往往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有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活动量比较大,但课后一查,学生并没能从这节课中真正地学到些什么,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差。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难点,要体现出学生在活动参与中的理解、表达能力的培养、活动参与后达到意义建构的程度即活动效果。这样的课才是一堂成功的课。(三)、对于学习资源的误解1、对单一资源过分依赖,忽视其他教学资源目前教学对于资源的利用显得日益重视,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应用,教学资源似乎可以唾手可得,无非是下载而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份依赖网络。要上课了,就上网找课件,找素材,找不到就觉得课没法上了。教师忽略了网络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是,如实物、幻灯、挂图等,甚至各种生活话题只要符合我们的教学目标要求,它同样是一个好的资源。2、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优秀资源不能共享以课件为例:目前主要存在三大不足:①、课件没有共享。教师们往往为了一节课而制作课件,经常出现课上好了,这个课件也扔了的情况,换句话说,也就是“一次性”课件。②、缺乏优秀课件、积件。很大一部分课件缺乏通用性、操作的合理性,水平比较低。而且每一个课件都是从开始到结束按部就班制作,教师制作一个课件往往需要一天甚至两三天的时间。由于缺少积件类课件,导致重复制作,这样的课件制作浪费了教师们大量的精力和时间。③缺乏共享平台,目前各地也已经相当重视这个问题,我县教育宽带网的建设就为优秀教学资源实现共享,避免重复提供了物质条件。但也要求教师们在制作课件时要注重通用性,要制作精品课件,更要及时地把自己的优秀作品共享出来。二、对策1、转变教学观念,系统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教学观念的转变是顺利实施课程整合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系统地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促进者。2、提高信息素养,进行教师培训。课程整合必须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加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学会制作课件,能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性的简单技术问题进行处理。3、提高授课水平,讲究授课艺术。教师要能灵活处理教材,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方法,过分强调使用信息技术。教师不是机器人,不能成为多媒体的附属品。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的课堂教学,应该在教师的主导下,各种教学方法应遵循适时、适用、适度的原则互相协调,相互促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才能真正得以发挥。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