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题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社会心理学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F.H.奥尔波特(F.H.Allport,1924)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的科学”。A.社会心理B.社会意识C.社会知觉D.社会观念2.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态度属于()的研究内容。A.个体层面B.人际层面C.群体层面D.社会层面3.霍兰德(E.P.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等三个阶段。A.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B.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C.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D.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4.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A.哲学思辨阶段B.实证分析阶段C.学派时代D.经验描述阶段5.社会心理学的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A.19世纪下半叶B.20世纪20年代C.18世纪末D.19世纪上半叶6.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的哲学争辩。A.社会分层B.遗传和环境C.本能和教育D.人性7.经验描述阶段,是从()到20世纪初。A.19世纪末B.18世纪末C.19世纪初D.19世纪下半叶8.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A.观察B.实验C.思辨D.归纳9.实证分析阶段始于()。A.20世纪20年代B.19世纪中叶C.19世纪末D.19世纪初10.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转向应用研究。A.纯理论研究B.经验研究C.实验室研究D.哲学思辨11.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A.不用干预B.进行一定的引导C.进行干预D.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12.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A.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要注意密切联系社会现实B.不仅要把所研究的对象纳入系统进行考察,而且要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C.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者,因而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者的2身心健康造成伤害D.研究者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和臆测13.口头调查又称为()A.纸笔法B.量表法C.访谈法D.档案法14.访谈可分为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前者是()的访谈,后者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进行的,常见的有电话访谈等。A.面对面B.有结构C.有目的D.聊天式15.关于访谈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访谈法就是普通的“聊天”B.要取得访谈的成功,访谈者必须在双方的人际沟通中创造信任的氛围,取得被访者的积极配合C.访谈法也是直接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D.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者双方互相影响的过程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访谈法研究气氛很轻松,研究者与被访者聊天就可以了B.如果被访者拒绝访谈,访谈者应不再对其纠缠C.研究者应严格按访谈问卷的顺序以及原有问题提问D.间接访谈是指研究者通过对某人的亲戚朋友的访谈,得到他的资料17.关于参与观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观察者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内部”信息,且资料来源可能更加真实B.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可能会有一些负面影响C.观察者隐瞒自己的身份,有助于减少被观察者的紧张感或唐突感D.参与观察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者的自我体验18.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过去及现在的)资料,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方法,叫()A.内容分析法B.实验法C.档案法D.观察法19.关于档案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档案法的优点是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干扰小B.缺点是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分析数据的难度较大C.档案法是一种内容分析的方法D.心理咨询中考察求助者的个人成长报告,不属于档案法20.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A.F.H.奥尔波特B.勒温C.特里普力特D.麦独孤321.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社会心理学研究结论不存在所谓的“生态学效度”问题B.实验室实验的结果不能任意推广到现实情景中C.学习社会心理学理论,一定要把握其局限和适用范围D.20世纪70年代“社会心理学”危机的原因,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结论的解释力较弱22.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A.华生B.勒温C.班杜拉D.奥尔波特23.观察学习所包含的内容有()A.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B.联想过程、模仿过程、强化过程C.观察过程、学习过程、模仿过程、强化过程D.模仿过程、外部强化过程、内部强化过程、巩固过程24.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A.霍曼斯B.布劳C.埃莫森D.蒂博特25.关于社会交换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社会交换论是主张从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B.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C.人们在互动过程倾向于扩大收益、缩小代价或倾向于扩大满意度、减小不满意度D.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利益冲突基础上的人们的竞争性活动26.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不包括()A.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的B.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在事物自身中C.事物的意义在于得与失的权衡结果D.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27.()不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主要概念。A.潜意识B.力比多C.生本能与死本能D.集体潜意识28.早在公元前328年,古希腊哲学家()就指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A.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C.柏拉图D.马基雅维利29.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的过程。A.成年人B.社会人C.心理健全的人D.合格的社会成员430.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的机制。A.继续社会化B.终身社会化C.早期社会化D.再社会化31.关于再社会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B.成年期的社会化C.教导社会成员掌握、遵守社会规范D.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32.个体的全部社会化是以()为条件的。A.早期社会化B.语言社会化C.性别社会化D.道德社会化33.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这是()A.角色冲突B.角色不清C.角色中断D.角色失败34.作为教师,既需要权威者的角色,又需要和学生作朋友的角色,这两种角色有时难以协调,这是()A.角色内冲突B.角色失调C.角色不清D.角色间冲突35.一位中年男子在工作单位是领导、管理者的角色,而在家中又是听从、顺从父母的孝顺儿子的角色,他觉得自己转换困难,那么他面临的是()A.角色间冲突B.角色不清C.角色内冲突D.角色失败36.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A.主我B.客我C.镜我D.社会自我37.詹姆斯(1890)关于自尊的经典公式是()A.自尊=成功/自信B.自尊=成功/抱负C.自尊=自信/抱负D.自尊=抱负/成功38.()是指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按照以往经验,将情景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A.印象管理B.印象形成C.个体印象D.个体信息39.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A.定向作用B.第一印象C.首因效应D.印象管理40.()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光环效应D.好恶评价41.()是指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A.刻板印象B.光环效应C.首因效应D.近因效应542.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A.印象管理B.印象形成C.信息加工D.第一印象43.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表明,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A.信息内容B.信息数量C.信息顺序D.信息真实性44.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是()A.特质印象B.印象形成C.光环印象D.近因效应45.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A.印象形成B.第一印象C.总体印象D.刻板印象46.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的性质。A.积极B.消极C.双向作用D.定向作用47.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个体在把各种具体信息综合后,会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形成()A.第一印象B.刻板印象C.总体印象D.客观印象48.()是指人们形成总体印象时参考的是各种品质的评价分值的总和。A.简约模式B.平均模式C.加权模式D.加法模式49.在形成总体印象时,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的高低来形成对他人的好或不好的总体印象,将被称为印象形成中的()A.加权平均模式B.平均模式C.加法模式D.定型50.加权平均模式指形成对他人的总体印象时,不是根据简单的平均结果,而是根据重要性确定出各种特征的(),然后将其与每种特征的强度相乘,最后加以平均。A.权数B.联结C.光环印象D.近因效应51.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一些次要的、对个体意义不大的特征,仅仅根据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这种模式被称为()A.简约模式B.概括模式C.加权平均模式D.中心品质模式52.()是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印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A.印象输入B.印象输出C.印象管理D.印象形成53.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被称为()A.归因B.探索C.图式D.评价54.()是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A.内归因B.行为内因C.稳定性原因D.情境归因655.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情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单一因素引起,而兼有两者的影响。这种归因叫做()。A.成败归因B.稳定归因C.综合归因D.不可控归因56.可控原因表明个体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行为及后果。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的预测。A.成败归因B.稳定归因C.综合归因D.不可控归因57.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做出()的预测。A.较准确B.变化C.可控D.不可控58.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理论。A.控制点B.内外因C.稳定性D.可控性59.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Rotter)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有不同的解释。A.控制点B.内外因C.稳定性D.可控性60.某些人认为个体生活中发生的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外部力量的作用造成的,相信社会的安排,相信命运和机遇等因素决定了自己的状况,认为个人的努力无济于事,这种人被成为()。A.行动者B.观察者C.外控者D.内控者61.()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A.行动者B.内控者C.外控者D.评价者62.()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符合社会期待的。A.行动者B.内控者C.外控者D.观察者63.行动者(当事人)和观察者(局外人)对行动者行为原因的看法有差别,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这表明()影响归因过程及其结果。A.利益B.社会视角C.态度D.控制点64.个体在归因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带有明显的()倾向。A.自我暴露B.自我防卫C.自我抬高D.自我价值保护65.在成败归因中,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失败时外归因,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是一种()策略。A.隐藏自我B.自我抬高C.自我防卫D.自我暴露66.失眠者往往认为失眠是自己内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自己神经衰弱、焦虑、紧张等等,因而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模式来使失眠程度得到缓解。A.睡眠B.生活C.归因D.治疗67.出生顺序是影响亲和的一个重要因素。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长子、长女恐惧时的合群倾向要比他们的弟妹们()A.高B.低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