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的探索所谓“近代化”,即是近代中国人为探索救国之道,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读历史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前期:自强;后期:求富。背景:根本目的:时间:人物:口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洋务派产生。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维护清朝统治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内容:①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②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③以“求富”为口号,开办近代民用企业。④组建新式洋枪队,筹建新式海军。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性质积极性: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①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②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局限性:破产标志: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失败。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结局1、19世纪中后期,清政府开明官员掀起的“师夷长技”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创办报刊2、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开始于A.禁烟运动B.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洋务运动3、“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在此观点指导下,中国兴起了A.新文化运动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洋务运动4、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提出“自强”与“求富”口号的运动是A.禁烟运动B.洋务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爱国运动5、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追求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大规模实践开始于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6、在中国近代化的起步阶段,不同的政治派别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言论应出自哪一个政治派别A.顽固派B.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7、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D.维护清朝统治8、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为应对“强敌”,他主要的策略是A.固守传统之道,以静制动。B.学习西方技术,以图自强。C.改革政治体制,确立民权。D.运筹外交谋略,以夷制夷。9、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发展到30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这直接说明洋务运动的兴办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C.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D.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的扩张材料一: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曾国藩材料二: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l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用工人进行生产。材料三: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的反省:“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破房子),虚有其表。”(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2)从材料二中得出什么结论?(3)根据材料三,推断洋务运动结果,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失败背景序幕《马关条约》签订,加深民族危机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资产阶级维新派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时间领导者内容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政治:经济:教育:军事: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性质结果又称影响失败(戊戌政变)百日维新103天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失败原因①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同派的利益②维新派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③维新派不敢发动群众,领先没有实权的皇帝。④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十九世纪末,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B.使人们知道学习西方生产技术的重要性C.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D.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D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孙中山1894年檀香山兴中会1905年日本东京中国同盟会总理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资产阶级革命派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机关刊物:《民报》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时间地点发展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结局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意义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②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①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②辛亥革命创建中华民国;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失败的表现、原因及教训。表现:①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原因:①袁世凯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②帝国主义的支持;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的弱小。教训: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标志代表阵地旗帜内容历史意义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1915年《新青年》的诞生(上海)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新青年》杂志民主和科学(德先生、赛先生)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①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②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根据以下示意图,请总结出中国近代化的特点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技术层面(洋务运动)到制度层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思想文化层面(新文化运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近代化的探索材料一: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1)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它们产生的积极作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戊戌变法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材料一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示意图材料二: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回首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你有何感悟?-----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近代化的探索同学们,让我们铭记历史、发奋图强,学习先辈们勇于开拓、敢于创新,胸怀祖国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近代化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