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主观题答题模板改进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地理事物影响因素分析一、气温影响因素1、纬度2、地形:(1)地势高低,影响气温;(2)地形对冷空气的阻挡;(3)集聚地形影响下的下沉气流,气流下沉增温(焚风效应);(4)是否有冷空气(盆地或谷地);(5)阴坡和阳坡;3、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4、海陆位置:内陆地区大陆性强,年温差较大,冬季气温偏低,夏季偏高;海洋性强的地区相反;5、距离冬季风源地远近;6、下垫面状况:如水库、森林、沼泽、湿地等气温略低于裸地等;7、城镇建设、交通、工业区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城市热岛);二、降水影响因素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水汽是否充裕:(1)海陆位置。(距海远近→水汽量多少)(2)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3)大气环流。(盛行西风带、赤道低气压带、冬夏季凤→水汽量的多少)(4)大气是否来自水域。(海洋、湖泊等大湖效应)2、降温条件:(1)地形抬升。(迎风坡地形雨)(2)对流上升。(对流雨)(3)暖气团抬升(锋面雨)(4)旋转上升(气旋雨、台风雨)三、湿地沼泽形成的影响因素(记忆:降蒸渗流排凌)(1)有水来。(降水多吗?、支流汇水多吗?)(2)排水差。(蒸发少吗?、下渗少—有冻土—地下水位高?、地势平—排水不好吗?、河水泛滥—有凌汛吗?)四、太阳辐射影响因素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纬度:(1)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削弱少。反之,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径长,削弱多。(2)昼夜长短。白昼越长,日照时数越长,接受太阳辐射量越多。2、空气密度状况:(1)天气状况。晴天:云层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阴天:水汽越多,云层越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越强。(2)海拔。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越少。五、河流流量影响因素(1)河流的补给类型。(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冰雪融水等分析补给的多少)(2)流域面积的大小。(3)支流多少。2(4)有没有调入少。补充:河流流量季节与空间变化因素(1)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考虑降水,同时还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内流河主要考虑高山冰川融水)(2)蒸发。(3)工农业用水。六、渔场的形成因素(1)温带大陆架海域,宽而浅,光合作用强,饵料多。(2)寒暖流交汇或者海水上泛→海水扰动→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增多→鱼类饵料多(3)河流入海口处→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同上(4)滩涂、岛屿、广阔的水域附近为鱼类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补充1:不利于鱼类生长的条件:1、水温低,鱼类生长速度慢;2、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低;3、营养物质贫乏,饵料缺少;补充2:动物发展与否分析:食物供应、天敌、生存空间。七、流水沉积地貌成因1、冲积扇:峡谷中河流流速快→携带泥沙能力强→河流出山口→地形平坦开阔,流速慢→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泥沙沉积→形成山麓冲积扇。2、三角洲:河道中河流流速较快→携带泥沙能力强→河流入海→宽阔,流速变慢→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泥沙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八、风力沉积地貌成因1、沙源。(1)干旱地区的沙漠。(2)气候干旱,土地沙化,地表土壤形成的沙源。(3)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4)枯水期河床泥沙裸露等2、风力搬运。3、风速减缓、搬运能力下降,风沙堆积。九、风力大小成因1、风力本身:(1)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就大。(2)狭管效应→风力加大。(3)冬春季南北温差大小,距离风源地的远近。(4)风力加剧:盛行风、海陆风、冬夏季风、台风或飓风。2、摩擦力大小:(1)海平面或水平面摩擦力小,风大。(2)地形平坦,摩擦力小(反之,地形崎岖,摩擦力大,风力减小)(3)植被等阻挡,也能消减风力等。十、影响山地垂直带谱复杂的因素1、纬度:一般来说,海拔相同,山体所处纬度越低,带谱越丰富;2、海拔:一般来说,纬度相同,山体海拔越高,带谱越复杂;十一、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1、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温度正比)。32、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降水反比)。十二、盐场形成的因素1、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2、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十三、生物多样性影响因素1、水分和热量(气候)2、自然环境复杂(气候、地形复杂)3、天敌与外来物种的干扰4、人类活动的破坏与干扰。第二部分区位因素分析一、农业区位条件1、自然因素:(1)地形:地形xx,利于(不利于)农耕。(2)气候:纬度xx,热量充足(不足);降水多(少);光照xx,昼夜温差大。(3)水源:靠近(远离)河流,水源丰富(缺乏)。(4)土壤:土壤肥沃(贫瘠)。2、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靠近xx,市场广阔。(2)交通: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3)劳动力:劳动力丰富(不足)。(4)政策:政策支持。(5)科技:科技水平高低,机械化水平高低,历史悠久、经验丰富(6)土地租金:地租高低。二、工业区位条件1、自然因素:(1)原料:接近原料地,原料充足。(2)燃料(能源):接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等能源充足。(3)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4)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或降水多,水源充足。2、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人口稠密,市场广阔。(2)交通:临海或位于海港,临河、湖或位于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3)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4)政策:优惠的政策,国家倡导。(5)科技(工农业基础):科技发达或邻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邻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3、环境因素:(1)大气污染:盛行风下风向;季风风向垂直郊外;最小风频上风区(2)水污染:远离河流上游和水源地(3)固体废弃物污染:远离农田和居民区补充:影响工业集聚的因素1、资源:就近获取资源,减少资源运输费用,节约运输成本2、信息和技术: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3、基础设施:共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成本4、市场:接近消费市场,扩大产品销售。4三、城市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1)位置:xx位置优越。(2)气候:xx气候适宜(恶劣)。(3)地形:xx地形平坦(崎岖)。(4)河流:河流为xx提供水源和便利的交通。(5)资源:xx资源丰富(缺乏)。2、社会经济因素:(1)经济(产业基础):xx经济发达,有利于人口或产业集聚(经济欠发达,不利于人口和产业集聚)。(2)交通:xx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3)政策:xx优惠政策的促进。(4)宗教:xx宗教圣城。四、交通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1)地形:①平原: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地,处理好交通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城市发展的关系。②山地:线路应尽量沿等高线修,避开陡坡,修成“之”字形弯道或开凿隧道。(2)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缩短桥涵总长度。(3)地质:尽量避开地壳活跃地区;开凿隧道要避开断层,从背斜部位穿越。(4)气候:湿润地区因注意排水;干旱地区应注意防风固沙;高寒地区注意克服冻土带来的不利影响。2、社会经济条件:(1)资源(2)经济(3)科技补充:交通的作用与意义1、交通布局:完善了当地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2、经济意义:(1)加快了物质流通,促进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2)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3)促进商业繁荣与对外开放。(4)有利于区域之间的优势互补和相互交流,缩小地区经济差异。(5)促进文化交流3、政治意义:巩固国防,保持稳定;坚强民族团结,促进区域繁荣。五、港口的区位条件1、自然条件:(1)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2、社会经济条件:(1)经济腹地: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客货流量大小。(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城市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3)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六、卫星发射基地选址区位1、自然条件:(1)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2)纬度: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节约燃料和成本。(3)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2、人文条件:(1)人口: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2)交通:交通便利。(3)安全:国防安全及人民安全。七、河流航运条件区位51、自然条件:(1)地形:地形落差小,有利于发展航运,反之,则不利于;(2)气候:降水量大小、季节分配影响流量大小和水位高低,进而影响通航能力强弱;最冷月气温及冬季长短,决定定期长短及有无,进而影响通航时间;2、社会经济条件:(1)流经区经济、人口、城市,影响航运需求量大小八、水库坝址选择因素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2.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3.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4.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2)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联运,提高航运价值九、旅游资源开发的区位条件1、自身:地:地域组合、集群状况种:旅游资源种类数:旅游资源数量特:特色鲜明美:经科美历(旅游资源价值)2、外在:客源地、承载力、基础设施、交通条件、政策、社会秩序补充: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作用1.拉动经济发展(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4)增加经济收入,缩小地区差异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1)满足精神文化需求(2)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3)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3.旅游业促进社会进步(1)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文明程度(2)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3)促进社区建设,改善生活环境(4)推动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第三部分人类活动地理问题及措施分析(环境保护)一、土壤盐碱化问题成因:1、地下水位上升:自然:降水多;地势低洼,地下水位上升。人为:不合理的灌溉,大水漫灌等2、蒸发旺盛:自然:气候干旱。3、盐分向地表集聚。(水盐运动)6治理措施:1、水利改良措施。(合理灌溉、排水,引淡淋盐、排盐工程等)。2、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轮作、简种套种等)。3、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植树造林等)。4、化学改良措施。(使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二、水土流失问题成因:自然原因:1、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2、地形(起伏大);4、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4、植被稀少,缺少保护;人为原因:1、不合理的耕作,不合理的的人类活动;2、过多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垦殖;3、修路、开矿等;治理措施:1、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加固;修梯田。2、生物措施。大力植树种草;禁止乱砍乱伐;禁止陡坡开荒;退耕还林还草。3、农业技术手段。合理安排生产。4、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水能、风能、太阳能、沼气等)5、制定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措施。三、荒漠化问题成因:1、自然原因:(1)气候:干旱少雨;蒸发旺盛。(2)物质基础: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缺少植被。(3)动力条件: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大风日数多。(4)其他自然原因:气候异常。2、人为原因:(1)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2)直接原因:过多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垦殖;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等;破坏植被和土壤。治理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制定合理的载畜量;3、人工种草;4、实行轮牧;5、退耕还林还草;6、生态移民;7、解决牧区能源问题;7、制定法律法规;8、提高环保意识。四、风沙、沙尘暴等问题成因:1、物质条件:有沙源。气候干旱、降水少,植被少气候干旱,有丰富的沙尘源。例如:土质疏松;泥沙沉积,河床处于枯水期,泥沙裸露;附近有沙漠等。2、动力条件:有风。(季风、盛行风、海陆风、热力环流等风力加剧原因)考虑风力强的影响因素。3、人类的诱发因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植被破坏,沙源增加等。措施:与荒漠化措施一致。五、湖泊沼泽湿地退化问题成因:1、自然原因:从形成的反面找原因:(1)水少—降水少,排水多;(2)沙多,沉积多。主要考虑气候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