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1》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1》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模拟试题一、填空题:(15分,每小题1分)1、先秦文学是指统一中国之前的文学,它是我们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初级阶段。2、夏商文化以最有代表性,夏商文学是与原始的宗教密切联系的。3、是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商周之际的一部巫书,保存了部分古代歌谣,有朴素的文学色彩,是甲骨卜辞的发展。4、中国文学的源头是,它在社会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思维和语言都较低下,文字还没有出现之前的原始社会时代就产生了。5、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是最有神话学价值的一部书。6、《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诗”最初都是,只是由于古乐失传,后人已无法了解风、雅、颂各自在音乐上的特色了。7、最早提及赋、比、兴手法的是:周朝乐官“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8、继《诗经》、《楚辞》之后,两汉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9、蔡邕的是乱世文人全身远害心态的写照。在这首寓言诗中,蔡邕为翠鸟构想出一个有限、然而可以托身的空间。10、《史记》中是纲领,统摄上自黄帝、下至西汉武帝时代3000年的兴衰沿革。11、贾谊是汉初文坛的重要作品,是以骚体写成的抒怀之作。12、对汉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的是为中心的文学群体的出现。13、是梁园文学群体的杰出代表,他的《梁王菟园赋》、《忘忧馆柳赋》均为前人所称道,然而以《七发》最为著名。14、宋郭茂倩编,把汉至唐的乐府诗搜集在一起,共分为12类。15、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而以歌辞数量最多。二、名词解释:(15分,每小题3分)1、百家争鸣:2、十家九流:3、神话:4、三家诗:5、《古诗十九首》:三、简答题:(50分,每小题10分)1、简述文学史的主体、核心:2、举例说明原始歌谣的性质:3、简述乐府诗的思想内容:4、简述《子虚赋》、《上林赋》的艺术特色分析:5、简述《史记》的叙事艺术:四、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任选其一)1、论述原始神话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意义:2、论述周族史诗及《生民》的思想性、艺术性: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5分,每小题1分)1、先秦文学是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文学,它是我们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初级阶段。2、夏商文化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夏商文学是与原始的宗教密切联系的。3、《周易》是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商周之际的一部巫书,保存了部分古代歌谣,有朴素的文学色彩,是甲骨卜辞的发展。4、中国文学的源头是原始歌谣,它在社会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思维和语言都较低下,文字还没有出现之前的原始社会时代就产生了。5、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山海经》是最有神话学价值的一部书。6、《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诗”最初都是乐歌,只是由于古乐失传,后人已无法了解风、雅、颂各自在音乐上的特色了。7、最早提及赋、比、兴手法的是《周礼·春官》:周朝乐官“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8、继《诗经》、《楚辞》之后,两汉乐府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9、蔡邕的《翠鸟诗》是乱世文人全身远害心态的写照。在这首寓言诗中,蔡邕为翠鸟构想出一个有限、然而可以托身的空间。10、《史记》中十二本纪是纲领,统摄上自黄帝、下至西汉武帝时代3000年的兴衰沿革。11、贾谊《吊屈原赋》是汉初文坛的重要作品,是以骚体写成的抒怀之作。12、对汉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的是诸侯王为中心的文学群体的出现。13、枚乘是梁园文学群体的杰出代表,他的《梁王菟园赋》、《忘忧馆柳赋》均为前人所称道,然而以《七发》最为著名。14、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把汉至唐的乐府诗搜集在一起,共分为12类。15、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而以相和歌辞数量最多。二、名词解释:(15分,每小题3分)1、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指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它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儒、法、道、墨等诸子并起,到处游说,互相驳难的这一盛况,对当时文化学术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2、十家九流:“十家九流”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西汉末刘歆《七略·诸子略》把诸子思想分为“十家”,即儒、墨、道、名、法、阴阳、农、纵横、杂、小说家;除了属于文学范围的小说家外,后人称之为“九流”。3、神话:神话是人类不自觉地以幻想的艺术形式集体口头创作的一种神奇的故事。它作为原始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了远古人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的原始认识和理解,表现了远古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理想和愿望,同时也是神话的本质意义。4、三家诗:指在汉代流传甚广的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5、《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带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三、简答题:(50分,每小题10分)1、简述文学史的主体、核心文学史的主体是文学创作,文学史研究有三个层面:最外围是文学创作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第二个层面是文学创作的主体即作家,包括作家的生平、思想、心态等;第三个层面是文学作品,这才是文学史的核心内容。文学史以文学创作为主体,此外还有“两翼”:一翼是与文学创作密切相关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鉴赏,另一翼是与文学创作密切相关的文学传媒。文学史的核心虽然是文学作品,文学史著作要围绕作品阐述,但它不可能把作品所有原文都写进去,只能采用部分引用或间接转述的方式。因而,我们学习时,要以史为纲、为主线,将文学史中提及的作品尽量用力钻研,这就离不开作品选。2、举例说明原始歌谣的性质原始歌谣虽不是原始时代写下的作品,但从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看,它们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比较接近原始的形态,有其独特性。(1)节奏性。原始歌谣是原始人类在从事集体劳动中,依照劳动时的节奏,因袭着劳动呼声的样式而产生的。例如,《淮南子·道应训》记载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意思是说,在抬木头时,前呼后应、一唱一和的“邪许”声,是借以调整动作、减轻疲劳、加强工作效率的呼喊,这呼喊自然而然地依照着劳动的动作而发出,具有一定的高低和间歇,因而形成一定的节奏,这简单的节奏,就正是诗歌韵律的起源。原始歌谣具有节奏性,还具有原始文学口头性、集体性、功利性等特性。(2)现实性。原始歌谣,在劳动生产中产生,因而多以劳动生活为内容,较真实地反映了原始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例如,被称之为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歌谣是《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原始歌谣在思想内容上的最大特色是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即现实性。(3)宗教性。原始歌谣内容还多与原始宗教有密切关系。因为原始时代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认识还很幼稚,往往以为周围的世界是可以用自己的意志随便改变的。因此,他们相信自己语言的力量,相信他们歌舞活动的作用,常常把歌谣当作“咒语”来使用,使歌谣内容具有一定的原始宗教意识。例如,《礼记·郊特性》中载有一首《伊耆氏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种具有宗教色彩的原始歌谣,表现了原始人妄图靠着这种有韵律的语言来指挥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4)综合性。远古时代,不会有单纯的文学作品。诗歌、音乐、舞蹈往往相合在一起。例如,在《吕氏春秋·古乐》中更有明确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5)二言为主。原始歌谣多是二言。决定二言形式的两方面因素:一是劳动动作简单,节奏单调:二是当时人们思维、语言都很简单,单音词多。例如,《得敌》:“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这篇选自《周易》,是《中孚》卦六三爻的爻辞。写一次战争胜利后的情况。(6)伪作较多。原始歌谣,由于是后人在一些书籍中记录的,因而有不少是伪托之作。例如,相传是帝尧时代的一个老人唱的《击壤歌》,经过后代人的研究,是伪托的作品。3、简述乐府诗的思想内容(1)苦与乐的深刻揭示。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来自不同阶层,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2)爱与恨的坦率表白。汉代乐府诗还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坦露和表白。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在两汉乐府诗中占有较大比重,这些诗篇多是来自民间,或是出自下层文人之手,因此,在表达婚恋方面的爱与恨时,都显得大胆泼辣,毫不掩饰。(3)乐生恶死愿望的充分展现。两汉乐府诗还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如何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是古人苦苦思索的重要课题,两汉乐府诗在这个领域较之前代文学作品有更深的开掘,把创作主体乐生恶死的愿望表现得特别充分。4、简述《子虚赋》、《上林赋》的艺术特色分析(1)盛世景象的艺术显现。《子虚赋》、《上林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也是汉赋中具有开拓意义和典范作用的成果;(2)奢华生活的生动描绘;(3)讽喻的宗旨;(4)恢宏壮丽之美;(5)汪洋恣肆与法度的和谐。总之,《子虚赋》、《上林赋》在许多方面都度越前人而成为千古绝调,是汉赋的典范之作,也成为后代赋类作品的楷模。5、简述《史记》的叙事艺术:(1)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2)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3)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4)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四、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任选其一)1、论述原始神话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意义中国古代神话以其广博精深的意蕴,生动活泼的表现力,为后世文学奠定了基础。它对后代文学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供了文学的创作素材,一是启迪着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法,欣赏效果等。(1)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为后人提供了文学创作的题材和优美的艺术形象,有的直接载录,有的加工改造。从屈原的楚辞、庄子的散文,到陶渊明和李白的诗歌,从魏晋的志怪小说,到鲁迅的《故事新编》,真是数不胜数,其中明清神魔小说对神话的采用和重塑,达到了此类文学的最高点,其代表作就是吴承恩的《西游记》。(2)神话中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对后世作家思维方式、进步世界观的形成起着积极的影响,这就是神话原型的意义。如当屈原在现实中屡遭打击而悲苦无依时,他毅然转向古老神话:龙风结驷,巡游天界,四方求女。是神话的力量使他从现实世界中超越出来,支持他的人格,抚慰他心灵的创伤。(3)神话当中那种神奇奔放的幻想,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新奇夸张的艺术手段,都对启发后世作家的艺术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艺术构思,起着积极的影响。中国古代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最初的源头,对我国后世积极浪漫主义传统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我国著名的大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苏轼等诗歌创作,无不从神话中吸取了大量的营养。戏曲、小说亦然。2、论述周族史诗及《生民》的思想性、艺术性我国古代祭祀活动十分盛行,不少民族都产生了赞颂神灵、祖先的祭歌。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大多是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有的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有的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总之是歌功颂德的作品。但这些作品,有着一定的历史认识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五篇是一组周民族的史诗,记述了从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到周王朝的创立者武王灭商的历史。其产生的年代大致也在西周初期。《生民》共八章,前三章这样写后稷履帝迹出生时的神奇经历。履帝迹生子的神话,实际上是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的母系社会的折射。姜嫄受孕的奇异,后稷诞生的特异和屡弃不死的灵异,这种描写,使后稷的诞生,充满神话色彩和人类童年的纯真气质。他是感天而生,一出世就经受了种种磨难。后五章写后稷有开发农业生产技术的特殊禀赋,他自幼就表现出超卓不凡的才能,他因有功于农业而受封于邰,他种的农作物品种多、产量高、质量好,丰收之后便创立了祀典。这几章包含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