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导学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题:《故都的秋》导学案班级:姓名:时间:一、学习目标:(一)学习散文的有关知识,了解作者郁达夫的人生经历、思想及写作风格。(二)学习本文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三)品味揣摩语言,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二、学习重点:体会散文的”形”与”神”的有机结合。学习难点: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的悲凉、伤感之情的由来从而深层次理解本文的丰富内涵。三、知识链接:(一)文体知识散文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散文的分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散文。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4.哲理散文:讲哲理、论道理的散文。散文的特点:1.形散神聚“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2.意境深邃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二)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幼名萌生,浙江富阳人,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达夫三岁丧父,从小熟读唐宋诗词和小说杂剧。1912年夏考入之江大学预科,不到半年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3年进入杭州蕙兰中学,因绝望于教会学校的奴化教育,遂回家闭门苦读。1913年9月随长兄郁华赴日留学。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并发表小说集《沉沦》(代表作小说《沉沦》,深刻地表现了受压迫的留日学生的苦闷和彷徨,并塑造了一个性格忧郁和心理变态的青年形象,具有强烈的反旧礼教色彩)。1922年大学毕业回国。1923年7月发表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工人形象的作品之一。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不少山水游记和诗词,其中游记最为出色。1935年发表《出奔》,描写尖锐的阶级斗争。1938年12月携妻儿抵新加坡,之后发表大量战斗性很强的政论、短评和诗词声援抗日斗争。曾被日军强迫任翻译七八个月之久,在此期间暗中保护和营救了不少印尼群众和华侨。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年50岁。(三)写作背景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读书人也衣食无所安,居无定所。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1934年携妻儿从杭州经青岛到故都北平,应《人世间》社的王佘杞邀稿,于8月17日清晨完成《故都的秋》。四、新课学习(一)字词梳理混()混沌()沌潭柘()寺即()使一椽()破屋似()的潜()意识露()出脸着()着()单衣平平仄()仄廿()四桥普陀()山(二)内容梳理(通读全文,标注自然段并给文章划分层次后完成此表)故都的秋情(文眼)景(写出五幅秋景图的小标题)情议论(三)技能提升1.结合第2、13自然段,用最简练的文字概括北国秋和南国秋的特点,思考文中为何多次提到南国之秋?2.整篇散文都贯穿着”悲凉”的情感,作者为什么会有此种”悲凉”感?你如何看待?(四)拓展延伸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选出本文中自己喜欢的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加以分析。(每组选出一名同学上台展示成果)提示:作者通过人的各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等)来描写景物,从而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可从此角度加以研讨。2.本文多处使用排比,它们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在文中找出运用排比的段落和句子)五、作业: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描写秋天的诗文或段落,并对其做简要的赏析。参考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北风吹故林,秋声不可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名篇: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欧阳修《秋声赋》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潇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钅从)鏦(钅从)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乎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唯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六、学后反思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