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学讲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节颈椎病一、概述: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它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以及颈部损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颈部脊髓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候群。它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前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由于职业、工作、生活方式(如打字员、长时间伏案工作、上网、玩麻将)等原因,现逐渐年青化。本病多见于30~~60岁的人,男性多于女性。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痹证”、“项筋急”、“项肩痛”、“眩晕”等范畴。其临床表现轻者颈、肩臂酸胀、疼痛、麻木,重者可致肢体疲软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疾。病变累及椎动脉及交感神经时则可出现头晕、心慌等相应的临床表现。它具有以下特点:1、颈局部症状较轻,而颈外症状较重:如压迫颈神经根的,主要表现为神经根所支配的区域疼痛和麻木,而局部症状可能不明显。压迫颈部脊髓的,主要表现为上肢或下肢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瘫疾。2、病变范围广泛,可以涉及到颈局部、头部、上肢、甚至可以影响到四肢、躯体或内脏。由于颈部具有交通枢纽的作用:如体循环的血液、营养物质要通过颈部才能到达头部,以营养大脑,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反过来,大脑神经中枢(司令部)的指令、信息,亦要通过颈部才能传到全身各个具体的部位,完成各种动作,协调全身的活动。因此,颈部一旦受到损伤或破坏,整个神经传递的过程和头部的血液循环都将中断,可影响到头部及身体各个部位。3、愈后较差,尤其是脊髓型的颈椎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终身残废。颈椎病容易反复发作,难以断根。推拿也只是改善或缓解其症状,使其少发作或发病时症状减轻。2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非手术疗法,而在各种非手术疗法中,又以推拿疗法最为有效,且容易被患者接受。它既可避免口服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又没有做针刺时的疼痛,所以颈椎病是推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二、颈椎病的解剖特点:1、特殊颈椎:颈椎共有7个,第1、第2和第7颈椎,因其形状特殊,称为特殊颈椎,其余四个为一般颈椎。第一颈椎(C1)又称环椎,位于脊柱的最上端,支撑头颅,全身呈不规则的环形,无椎体和棘突,主要由两侧的侧块及连结于侧块之间的前弓与后弓构成。第二颈椎(C2)又称枢椎,形状与其它颈椎相似,不同点是在椎体上有向上突出的齿状突起,即齿突。齿突根部较窄,其前面有关节面,与环椎前弓后面的关节面相关节。第七颈椎(C7)又称隆椎,形状和大小与上部胸椎相似。其特点为棘突特长而粗大,近似水平位,末端呈结节状,浅居皮下,形成一个隆起。低头时特别明显,为一骨性标志,亦可作为针灸取穴的标志。在其下方之凹陷中即是大椎穴。C1、C2、C7为特殊颈椎,C3、C4、C5、C6为一般颈椎。一般颈椎的特点:椎体一般较小,呈横椭圆形,其横径大于矢状径。椎弓根较细,椎孔较大,略呈三角形,棘突甚短,末端常分叉,横突短而宽,根部有一圆孔,即横突孔。内有椎动脉通过,横突上面有一深沟,称为脊神经沟,通过脊神经。脊椎(椎骨)包括:椎体、椎弓(椎弓根、椎弓板)和7个突起。2、关节:颈部有三个特殊的关节:即钩椎关节、环枕关节和环枢关节。①钩椎关节:又称滑膜关节。临床上称“Luschka”关节。它是颈椎体(下五个颈椎体之间)连结的独有特点。由椎体上面两侧缘的钩状突与上位椎体下面两侧缘后分的凹陷构成。因该关节的周缘有滑膜囊包绕,故又称滑膜关节。3若该关节退变、增生,前部可压迫椎A,引起头昏、头晕等症状。中部可引起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后部可突入椎管,压迫脊髓。②环枕关节:由枕骨髁和环椎上关节凹组成。功能:前屈、后伸及左右侧屈。占头部运动的50%。③环枢关节:在第1、2颈椎间,是三个单独的关节,包括环枢正中关节和一对环枢外侧关节。这三个关节为一整体,属联合关节。功能:左右旋转。占头部运动的50%。3、韧带:颈部的韧带有: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弓间韧带、横突间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①前纵韧带:位于椎体的前面,上起枕骨,下达骶骨,为人体中最长的韧带,形宽而厚,不易断裂,与椎体结合紧密,与椎间盘结合较松。它的作用是限制脊柱过分后伸。②后纵韧带:位于椎体的后面,构成椎管前壁。它较前纵韧带狭窄,与椎体结合较松,与椎间盘结合紧密。可限制脊柱过度前屈。③弓间韧带:又称黄韧带。在相邻两个椎弓板之间,含有大量弹性纤维,新鲜时呈黄色,故又称黄韧带。它构成椎管的后壁。如黄韧带过度增生、肥厚,则可压迫脊髓。颈部黄韧带肥厚较多见。它有限制脊柱过分前屈,增加脊柱的弹性及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作用。④横突间韧带:连结于相邻两个横突之间。⑤棘间韧带:连结于相邻两个棘突之间。⑥棘上韧带:呈窄带状,沿所有棘突尖端,向下达骶中嵴,向上至项部扩展成项韧带,附着于枕骨,形成项肌的正中隔。项韧带为棘上韧带最厚之处。4、椎间盘:位于上、下两个椎体之间,由纤维环、髓核、软骨板三个部分组成。4它有缓和振荡和冲击的作用,还可起到类似关节的作用。成人的椎间盘共有23块,最上一个在C2~~3之间,最末一个在L5S1之间。颈部共有5个椎间盘,在枕骨与C1、C1和C2之间无椎间盘。它的运动是靠环枕关节和环枢关节来完成的。椎间盘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具体详见“腰突症”。5、神经:在颈部,神经主要为位于椎管内的脊髓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颈髓上面为脑干(中脑、桥脑、延髓),在延髓与颈髓之间(交接处)为锥体交叉。颈髓共有8节,相应地发出8对脊神经。第一对、第二对颈神经离开脊髓后并不通过椎间孔(因枕骨与C1、C1和C2之间无椎间孔),而是直接沿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的上方出椎管,进入相应的分布区。因此,第一、第二颈神经容易遭受直接外伤,但它们不存在受椎间孔挤压的可能性。第3~7对颈N则是通过相应的椎间孔出椎管。第8对颈神经是通过C7与T1之间的椎间孔出椎管的。脊神经在椎间孔内有重要的毗邻关系,其前方是椎间盘和椎体,后面是椎间关节,所以椎间盘和椎间关节的病变,可累及相应的脊神经,出现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6、椎动脉:大脑血液的供应有两个来源:即椎动脉和颈内动脉。椎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1/3、脑干、小脑和间脑后1/3。颈内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前2/3、基底神经节和间脑前2/3。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穿第6至第1颈椎横突孔上行,经枕骨大孔入颅腔。由于椎动脉是穿颈椎而过,所以颈部有病变可累及椎动脉,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7、功能:颈椎是脊柱活动的最大部分,其功能包括静态的支撑和运动的灵活。其前部具有负重、减震的作用,后部具有导向、滑动的作用。静态脊椎:前后C侧面:四个生理弯曲正面:成一直线T5L病变时:可发生变化S动态脊椎:椎间盘纵韧带黄韧带椎间孔椎管棘突间隙颈前屈前部压缩前纵韧带松弛紧张张开变长分开颈后伸后部压缩后纵韧带松弛松弛变窄变短缩小三、病因、病理:(1)外因:1、颈部的急性外伤:外伤的病人常到骨科、神经科治疗,来推拿科诊治的一般病史较长,因此需要追问病史,排外骨折与脱位。如:挥鞭样损伤。2、颈部的慢性劳损:常见伏案工作、长久低头书写等,而造成颈部疲劳、失稳(颈椎稳定性下降)。3、咽部、颈部的感染:感染临床不多见。如咽后壁感染(喉结后方与椎体前方之间),可直接影响椎间盘,也可引起颈椎病。(2)内因:1、颈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软骨板组成(详见腰突症),若椎间盘退变,则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韧带松弛,皱缩,使间隙更小,可直接或间接压迫神经、血管,产生症状。2、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骨质增生可发生在后关节、钩椎关节和椎体。由于骨质增生部位的不同,可发生各种不同的症状:①椎体前缘增生,一般无特殊症状,少数病例可出现对食管、气管的颈前刺激症状。②椎体后缘增生,使椎管前后经变窄,可出现脊髓压迫6症状,称脊髓型颈椎病。③钩椎关节侧方增生,使椎动脉受到压迫,称椎动脉型颈椎病。④椎体侧后方、后关节前缘或钩椎关节后方增生,使椎间孔变小,可出现颈丛或臂丛的神经根症状,称神经根型颈椎病。⑤后关节增生伴半脱位或对椎动脉的刺激,可出现交感神经症状,称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骨质增生也可以说是:机体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它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是因为:⑴它可增大接触面,使单位面积负荷减轻;⑵形成骨桥,活动减少,可减轻疼痛,一些症状可消失。四、临床表现及分型:分型根据:以病理改变为基础,以临床的症状和体征为依据。共分为六型:①颈型;②神经根型;③椎动脉型;④交感神经型;⑤脊髓型;⑥混合型。注:诊断颈椎病时,前面一定要写明是哪一型的,否则无意义。(一)颈型:此型病情最轻,处于早期(如落枕、颈椎病早期)。1、症状:枕颈部疼痛,颈肌僵硬。2、体征:颈椎活动受限,有相应压痛点。3、影像学检查:X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二)神经根型:此型发病率最高。1、症状:①颈枕部或肩背部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的隐痛或剧痛。②受刺激或压迫的颈脊神经其走行方向有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伴针刺样或过电样麻感。③当颈部活动、腹压增高时,上述症状会加重。④颈部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或发硬、发僵,或颈呈痛性斜颈畸形。⑤患侧上肢发沉、无力,握力减弱或持物坠落。72、体征:①压痛:在病变节段间隙、棘突旁及其神经分布区可出现压痛。②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脊柱侧凸。③颈部肌肉张力增高,局部有条索状或结节状反应物。④椎间孔挤压试验、压头试验、叩顶试验阳性。⑤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3、影像学检查:X片示:颈椎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示:颈椎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三)脊髓型:该型致残率较高,轻者中度残疾,重则完全丧失劳力。1、症状:①四肢麻木、酸胀、烧灼感、僵硬无力。②头痛、头昏、大小便改变(如排尿、排便障碍,排便无力或便秘等)。③重者活动不便,行走不稳,如履沙滩,甚至出现瘫痪。2、体征:①肢体张力增高,肌力减弱,低头一分钟后症状加重。②肱二、三头肌腱及膝、跟腱反射亢进,同时还可出现髌阵挛和踝阵挛。③霍夫曼氏征和巴彬斯基征阳性。④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减弱。3、影像学检查:X片示: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入椎管。CT、MRI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四)椎动脉型:该型的发病年龄多在45岁以上,以50~60岁为多见。其症状的特点是:①头部症状大于颈部及四肢的症状,以头部的症状为主。②症状与颈部的活动有关。1、症状:①每当头部取过伸位或转向某一方位时,即出现位置性眩晕、恶心、呕吐、8耳鸣、耳聋等。②猝然摔倒,摔倒时,神志多半清楚。(体位性猝倒)2、体征:①病变节段横突部压痛。②颈椎旋转到一定的方位即出现眩晕,改变位置时,症状即可消失。3、影像学检查:X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侧方或后关节部骨质增生,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椎动脉造影示: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椎动脉与颈内动脉供血不足,主要鉴别表:临床症状、体征椎动脉颈内动脉眩晕+-头痛部位枕部颞部恶心呕吐+-四肢疼痛+-晕厥++小脑体征+-(五)交感神经型:1、症状:①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或头晕,枕部或颈后痛,眼睑无力,视力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流泪。②心跳加快或缓慢,心前区或有疼痛,血压增高。③肢体发凉,局部皮温降低,肢体遇冷时刺痒感,继而出现红肿、疼痛加重,也有指端发红、发热、疼痛或痛觉过敏,一侧肢体多9汗或少汗等。④或有耳鸣耳聋等。2、体征:颈5椎旁压痛。3、影像学检查:X片示:钩椎关节和椎体骨质增生,椎间孔变狭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有不同程度错位。(六)混合型:在临床上,以上各型很少单独出现,最为常见的是同时存在两型或两型以上的各种症状,即为混合型颈椎病。五、诊断依据: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上网者,往往是慢性发病。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5、X线正位片: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片: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

1 / 7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