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申遗宣传系列活动策划为配合国家以西部大开发为主和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下,同时从多角度“营销云南”提高云南作为全国茶叶大省、民族文化大省的知名度。为了更好的服务建设茶叶大省和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更积极主动的整合各种资源,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茶叶品牌,带动种茶、制茶、售茶的整个茶行业及绿色经济的腾飞。普洱茶是云南民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时空中发挥茶树原产地大叶种的优胜,并在此地域特殊地理气候下形成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产物。其包含气候、土壤等物理化学条件所需的自然系统以及普洱茶文化所包括的诸多要素,如:民族、历史、文化、工艺、商贸等,体现了地球史、茶属史的自然演化过程;是人与大自然高度融合而成的结晶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随着申报世界遗产工作的开展对思茅、西双版纳、临沧地区及我省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社会进步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在过程中同时将云南打造成“世界茶都”,让云南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都将在世界面前展现出一个全新的面貌。以下是世界遗产。普洱茶申遗宣传策划的方案。望能提出具体意见。盼示!世界遗产普洱茶申遗宣传策划方案一.策划背景普洱茶文化是世界茶文化中历史积淀最深厚、茶学品质最高、最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文化体系,它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结合得最完美的典范,高度展现了云南人民的创造才能和智慧,体现了人和自然高度和谐的认知理念与实践。内涵十分丰富,普洱茶及茶文化,包含有云南各族人民从古至今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内容,是一份有形无形资产。普洱茶与茶文化;作为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是云南各民族人民在对茶的发现、驯化、种植、利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饮用等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文化总和。它与自然、地理、民族、经济、文化紧密相连,涉及种茶人。饮茶人各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等方面。自从远古时期居住在澜沧江流域沿岸一带的古代先民濮人和各民族,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了野生古茶树的用途,继而进行栽培、驯化、利用时,即开始了新的茶文化篇章。云南地区各民族的饮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哈尼族的烤茶、土锅茶、蒸茶,彝族的火罐茶、盐巴茶,傣族的烤竹筒茶,拉祜族的烤茶、大锅茶,佤族的铁板烧茶,布朗族的煮竹青茶、酸茶等。各民族之间,以茶待客、以茶联姻、以茶作礼、以茶祭祀、以茶作贡、以茶入市、以茶唱曲、以茶入艺、以茶经贸。以茶入药、以茶入诗等等,已成了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友好的象征。今天,以茶促贸、以茶兴农、以茶促文、以茶致富、以茶增谊、以茶广交天下。更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国际交往和改革开放,对建设中国茶城云南,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上述我们整合普洱茶的各种信息,推出一系列的宣传公关活动。1、范围为便于实行有效保护与管理,申报范围以建立“核心区”与“辐射区”两个层次为宜。核心区应包括三大茶树王、千家寨2700年野生古茶树、万亩野生古茶林以及普洱茶“六大茶山”、南糯山、普洱茶加工集散地普洱县及三地州重要的古茶乡、老茶庄所在地。辐射区应包括三地州的所有范围、历史上形成的著名茶马古道及普洱茶营销路线、遗址及普洱茶原产地思茅、普洱、墨江、景东、景谷、镇沅、江城、孟连、澜沧、西盟、临沧、凤庆、云县、永德、镇康、双江、耿马、沧源、景洪、勐海、勐腊等21个县市。2、内涵申报内涵应包含世界茶树原产地所依据的古地质、古生物、古气候、茶树对土壤、气候的物理、化学条件所需的自然系统,以及普洱文化所包括的诸要素,如民族、历史、文化、工艺、商贸等,及所体现的地球史、茶属史的自然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容。3、类别普洱茶将申报“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4、有利条件由于思茅、西双版纳、临沧世界茶树原产地和世界名茶普洱茶本身具有优越的自然史与人文史的丰富内涵和品质,它吻合于世界遗产标准中的多项要求,使它具有在世界申报范围的竞争中获得胜出的优势。2000年8月7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成立了云南省申报世界遗产管理委员会,标志着我省申报世界遗产战略拉开了序幕,申报工作走向规范化,为思茅、西双版纳、临沧世界茶树原产地和世界名茶普洱茶的申报提供了咨询、管理、信息、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便利,可免予走弯路。1997年,我省丽江古城已申报成功。2002年,“三江并流”作为中国唯一地点正式申报,同年2月,红河哈尼梯田也作为中国政府报出的5个预备项目中的一个。这些地点的经验、教训,都可资借鉴。21世纪全球关注的焦点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三地州世界茶树原产地和世界名茶普洱茶正是这一理念和效应的集中体现。三地州的申报符合联合国21世纪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符合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符合省委、省政府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绿色经济的战略。澜沧江流域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和普洱茶核心区域,申报工作也将极大地促进澜沧江湄公河国际大通道的开发。5、价值评估申报工作将大大提升地州的国际国内知名度,塑造三地州的新形象。申报世界遗产,就是打造世界顶级品牌、形象就是价值,就是生产力,就是资源和资本,就能产生巨大的遗产,绝非仅仅是三地州的事,也绝非仅仅是茶学界的事,它是三地州、全云南,乃至全国的大事。通过申报工作,三地州可利用世界级、国家级的新闻媒体和学术机构宣传指导,研究开发,打出品牌,提高国际国内知名度,创造与国际接轨的新平台,塑造21世纪的经济文化新形象。申报工作对三地州经济发展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由于历史、自然诸方面的原因,三地州许多地方,尤其是少数名族聚居地区,长期处于经济滞后状况,有相当的贫困面和贫困深度,社会进步缓慢,远远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通过申报,有利于争取中央、省、州各级政府和国际机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从政策制定、资金投放、基础建设、技术指导、信息传播、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国三地州各民族人民在21世纪的繁荣兴旺创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我省是中国茶产业大省,全省茶产业的重点以在三地州,申报工作将为发展我省茶产业创造最佳机遇和条件。申报工作将促进三地州的民族文化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是云南省委、省政府既定的世纪发展战略,思茅、西双版纳、临沧是我省民族聚居的主要地区,其民族文化积淀十分丰厚,肩负着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和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重任。世界茶树原产地就是当地人民世代相袭的民族传统环保体系(如宗教仪典、风俗习惯、世界观、价值系统等)予以保护的结果。而当地民族人民对茶的野生到驯化到培育到创造出世界名茶普洱茶,以及关于普洱茶的一系列生产、销售(植茶、制茶、运茶、销茶、茶礼、茶仪等)本身就是一个完整而极其丰富的文化大系统。申报过程对恢复、抢救、保护、弘扬世界茶树原产地和普洱茶文化,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而世界茶树原产地和世界名茶普洱茶文化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产业,具有在有效保护前提前下开发利用的潜力。申报工作将全面推动三地旅游业的发展。三大茶树王、千家寨2700年野生古茶树、万亩野生古茶林和普洱茶文化早已成为世界茶坛的明星,不远千里前来瞻仰、欣赏、品茗、体验的远不止茶道中人。从1993年起,思茅举行了多届国际普洱茶节,2002年6月,在西双版纳举行了“2002年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月,思茅成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思节茅地区行署名和云南省茶业协会共同举办的“中国云南第二届茶叶交易会”的主会场,12月,省地州政府有关部门和茶学界又共同召开了“普洱茶原产地论证会”。这些活动大大吸引了中外茶学界、经贸界、文化界、科技界的专家学者和广大的旅游者。通过申报工作,将形成三大茶树王、千家寨2700年野生古茶树、万亩野生古茶林和普洱茶六大茶山、南糯山、普洱县等地的古茶山、老茶庄茶号保护、科考、观光、旅游的热潮,而从各大茶山到普洱、普洱到滇、川、藏以及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印度、斯里兰卡各国的古茶道之旅,也将成为新的旅游热点。二.策划重点由于普洱茶申报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是一庞大专业的宣传项目,需要带着整合的态度,把社会松散分散的信息资源集中,在一定时间内集中社会有效资源,利用大文化、大平台进行强势整合宣传,迅速树立普洱茶在中国茶叶界的王者地位以此为普洱茶品牌进军全国市场打好第一战,带动云南绿色产业经济的步伐,策划分为以下部分进行:1.集中整理普洱茶茶史及相关背景资料。明确其概念定义。2.通过申遗平台,与各级政府、普洱茶专家、茶商、茶农、爱好者有效沟通互动,以达到宣传理念一致,渠道畅通广泛。3.全方位策动普洱茶宣传方案,集中宣传整体出击,在短期内制造轰动效应,以到底宣传效果。4.迅速扶持培育普洱茶整合营销能力,完善品牌意识及云茶产业理念。三.普洱茶申遗宣传策划的商业运作方式其商业运作以“政府立项、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为原则,采取灵活的商业化运作方式,利用社会力量,扩大其社会影响力,确保各项活动方案的顺利开展。1.由主办单位发文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招标,联合承办各项系列活动。2.向社会各界募集资金及提供物质支持。3.由承办单位协作项目整体包装宣传事务工作。四.项目组织机构1.主办单位:2.承办单位:3.协办单位:4.新闻媒体单位:5.赞助单位:五.各项活动内容1.世界遗产普洱茶申报世界遗产宣传新闻发布会。2.策划“天下茶人是一家”暨普洱茶申遗系列宣传活动。3.举办世界茶树原产地及世界遗产普洱茶申遗艺术作品巡回展。4.举办世界茶树原产地及世界遗产普洱茶申遗培训班及电视报刊知识竞赛活动。5.世界遗产普洱茶形象策划评选活动策划暨方案。六、各项活动方案实施细则(略)七.社会参与办法该各项活动方案丰富多彩,具有较高水准,主办单位欢迎各类形式的承办、联办或协办。有意单位或个人可以和集资部具体商谈承办、联办或协办的有关条件及待遇,办理相关手续。有意参与的单位可参照《世界遗产.普洱茶申遗宣传系列活动策划合作办法》与组委会协商具体合作事项。八.活动联系电话1.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官南大道188号康乐茶叶交易中心办公楼413室2.邮编:6502003.电话\传真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