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云南省“特岗教师”中小学美术培训项目考核资料学号48分数姓名张艳新课标美术教学设计方案教师姓名:张艳职称:中二课程名称:画家笔下的质感授课学期:七年级下册总学时:20学生班级:七年级学生曲靖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013年制课程及大纲介绍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三、教学设备要求课程名称第三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总学时2适用对象七年级下学期任课教师张艳教学目的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体验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知识目标:了解肌理与质感这一视觉语言体系,尝试其简单的制作方法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基本要求感受不同材质的肌理和质感的差异;肌理和质感简单的制作方法;肌理、质感表现对美术作品表达主题的作用。体验肌理、质感的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课程开设基本条件教科书、课件、多媒体设备教材教材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四、考核与评价方式五、教学进度表课程名称:八年级美术下册周课时:1总课时:20周数教学内容提要课时作业次数备查1画家乡的风景212画家乡的风景213黑白世界204黑白世界205画家笔下的质感216画家笔下的质感217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案218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案219千姿百态的水31及参考书参考书无考核或评价形式成绩的组成及评定标准10期中考试11千姿百态的水3112千姿百态的水3113灯饰设计与制作3114灯饰设计与制作3115灯饰设计与制作3116书法结构之美3117书法结构之美3118书法结构之美3119复习20期末考试编制教师:教研组:审核人签名:20年月日单元教学教案教学单元:第二单元学时:2任课教师:张艳课题:画家笔下的质感课型:造型·创作教学内容:我所讲授的《画家笔下的质感》是七年级下册《美术》课本第三课的一个授课内容。课本篇幅很短,需要搜集大量的素材组织成一个完整的授课内容。教学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体验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知识目标:了解肌理与质感这一视觉语言体系,尝试其简单的制作方法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教材分析:《画家乡的风景》:包含“欣赏*评述”内容)学习运用风景画透视、构图知识,体现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黑白世界》:(包含“欣赏*评述”内容)了解黑白木刻,理解黑白造型的特点,并运用于黑白画表现。《画家笔下的质感》(包含了“欣赏*评述”内容)解质感表现在绘画作品中的运用,学习多种表现质感的绘画方法,并运用于绘画表现。偏重于“设计*应用”:3个单元《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包含“欣赏*评述”内容)欣赏中华民族传统花卉纹样,在模仿借鉴中加深理解。掌握单独纹样的基本设计方法,运用一定的装饰手法和连续纹样的组织形式进行设计实践,用于美化生活,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摸索形式构成规律,感受形式美德。《千姿百态的水》:包含“欣赏*评述”内容)通过观察感受,探究水在自然和外界条件作用下丰富的形态美,并能够运用形式语言归纳其造型特点。运用线条造型和立体造型方式,表现水的不同形态,体现其表现力和秩序美感。《灯饰设计与制作》:(包含“欣赏*评述”内容)了解、欣赏灯饰造型,理解灯光与生活的情感联系。从生活实际处罚,运用筒形的不同变化,使用合适纸材的工艺方法制作具有特点的纸质灯饰造型。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合理的分工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的重点:感受不同材质的肌理和质感的差异;肌理和质感简单的制作方法;肌理、质感表现对美术作品表达主题的作用。难点:体验肌理、质感的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教学对象分析:学习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色彩理论知识及写生经验,但素描基础薄弱,对色彩的认识比较肤浅。他们知识面比较狭隘,已形成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习惯,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要采用多种手段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认识,增强技能。但他们富有朝气,接受能力很强,所以借用多媒体等手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升学习兴趣。教具准备:教科书、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方法和手段:自我探究、联想、分析、体验制作等教学进程安排与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组织):一、探究阶段(媒体展示图片)(一)观察比较观察比较一:牛仔——皮毛——丝绸观察比较二:玻璃——岩石——不锈钢(二)交流感受物体肌理、质感感受牛仔—粗糙、无光泽、厚重、不光滑粗犷、奔放皮毛—蓬松、有光泽、柔软、光滑温暖、高贵丝绸—细腻、有光泽、柔软、光滑华丽、典雅玻璃—坚硬、透明、光滑、能反光晶莹、纯净岩石—坚硬、不透明、粗糙、无光泽朴实、原始不锈钢—紧密、不透明、光滑、能反光冰冷、现代由此得出:(三)基本概念肌理:指材料表面的纹理、构造组织给人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肌理有天然和人工之分,有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之分。质感:视觉肌理一般被称为质感。二、发展阶段(一)《根》提问:这幅画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作品通过刻画苍莽雄浑的黄土高坡——中华文明的摇篮,画家对黄土地地表质感的细腻刻画,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牵引着观赏者的思绪。以极端的写实手法、精致入微的形象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使人联想到老人沧桑的脸,又似裸露的大树之根。这沧桑的风貌不禁让人联想到千百年来生息相关的我们的祖先,以及他们历经的无数苦难和艰辛,从而感受到黄土之下,我们深潜而密布的文化血脉。(二)《钢水·汗水》把作者体验到的炼钢工人以苦为乐的高尚情操、忘我的劳动精神,以及火一样的热情,钢铁般的意志,排山倒海的力量等准确、形象地描写出来,作品采用了极度写实的绘画造型语言,以富于感染力的细节描写,体现在画面上,感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其中,对汗珠的细腻表现突出了工人的辛苦,强化了“民族脊梁”的主题;哨子的金属质感凭借色彩的冷暖变化得到了真实的表现。(四)思考提问一:这两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都采用了极端写实的表现手法,肌理和质感等细节表现的非常逼真。)提问二:作者如此强调肌理、质感的表现,目的是什么?绘画作品中材质美感和表现主题的内在联系?(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情感主题。)三、课堂总结请同学回顾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自己学到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启发?本节课我们掌握了水粉常用静物的质感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能更深入塑造形体,表现质感,使画面效果更充分。四、布置作业整理好笔记,对照实物,加深理解认识水粉常用静物的质感特征。养成观察周围客观事物、分析事物的习惯。单个物体色彩写生练习,要深入塑造物体,要求质感明确、具有真实感和艺术感。七、板书画家笔下的质感质感:多指某物品的材质、质量带给人的感觉。参考书:无作业要求:仿照《冠军的诞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用草图的形式绘制能体现质感的形象,并谈谈自己的想法。(注:可以用文字详细说明)教学小结(评价与反思):本节课我们掌握了水粉常用静物的质感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能更深入塑造形体,表现质感,使画面效果更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