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历史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8)明治维新(9)戊戌变法1、改革的实质2、改革的分类3、改革的原因(背景)4、改革的结果5、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6、改革成败启示7、改革作用6、从“改革成败”中得到的启示:①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要敢于改革。②改革具艰巨性和复杂性: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有斗争精神、必胜信心。③改革具有多样性必须实事求是: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④改革的措施须行之有效,用人要得当,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政治魄力。⑤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我们要积极支持并投身改革,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1、改革的实质2、改革的分类3、改革的原因(背景)4、改革的结果5、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6、改革成败启示7、改革作用7、中外近现代历史上的改革作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对外)第一,缓和矛盾、巩固统治、社会稳定;第二,生产力发展、富国强兵、社会进步;第三,民族融合、思想解放;第四,社会转型;第五,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自强御侮的一种选择高考试题赏析(2011高考)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部地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度。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界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指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不能解决的纠纷。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不得干预各旗事务、发布政令。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统辖,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藩院,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兵丁,应诏出征。蒙古族旧有的部名义上保存了下来,不具有行政功能。—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5分)(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10分)区别:旗、盟是清政府针对蒙古地区制定的一种管理体制;部落、部落联盟是草原游牧民族自身的社会、政治组织。在尊重蒙古族社会传统的基础上,改造了草原的社会政治面貌;削弱了蒙古贵族的权利,加强了清政府对草原的管理;有利于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强了清朝统治的基础;使统一多民族国家更为巩固。(2012高考)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钱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10分)(1)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2)复古而不切实际;繁琐多变,币制紊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任意规定币值和兑换标准,掠夺百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2012石家庄二模材料一明治初期,日本与欧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严重威胁日本民族独立。1869年,在英国支持下,日政府断然拒绝了美国要求修建江户——横滨之间铁路的权利。1872年,明治政府派遣使节团先后访问美、英等国,就不平等条约问题与各国谈判。结果各方见解相差甚远,交涉终止。日本认识到,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独立建国,必须富国强兵……到19世纪70年代,日本初步取消了外国在日享有的重大不合理权益。1874年,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武装侵略台湾,开始“耀国威于海外”。1875年,日本制造了江华岛事件,强迫朝鲜开放通商口岸,并攫取免税贸易和领事裁判权。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并以此为契机,完全恢复了关税自主。至此,日本人完成了由古代外交体系向近代外交体系的转型。——吴廷璆主编《日本史》材料二日本帝国1868年的明治维新为起点,犹如“彗星那样登上舞台”,骤然于19世纪末叶出现在东方,划破了屡受欧美列强殖民侵略而笼罩着亚洲的沉沉黑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给沉沦中的东方各国、各民族带来希望。——《大国崛起》解说词(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外交体系向近代转型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功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外交转型成功产生的重大影响。特点:双轨外交——一方面积极与西方修改不平等条约,争取独立;另一方面开始向西方列强发起挑战,并积极向外扩张。转型成功的原因:进行一系列近代化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利用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争取民族独立,力求与西方列强争取平等地位的决心和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2012石家庄二模材料一明治初期,日本与欧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严重威胁日本民族独立。1869年,在英国支持下,日政府断然拒绝了美国要求修建江户——横滨之间铁路的权利。1872年,明治政府派遣使节团先后访问美、英等国,就不平等条约问题与各国谈判。结果各方见解相差甚远,交涉终止。日本认识到,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独立建国,必须富国强兵……到19世纪70年代,日本初步取消了外国在日享有的重大不合理权益。1874年,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武装侵略台湾,开始“耀国威于海外”。1875年,日本制造了江华岛事件,强迫朝鲜开放通商口岸,并攫取免税贸易和领事裁判权。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并以此为契机,完全恢复了关税自主。至此,日本人完成了由古代外交体系向近代外交体系的转型。——吴廷璆主编《日本史》材料二日本帝国1868年的明治维新为起点,犹如“彗星那样登上舞台”,骤然于19世纪末叶出现在东方,划破了屡受欧美列强殖民侵略而笼罩着亚洲的沉沉黑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给沉沦中的东方各国、各民族带来希望。——《大国崛起》解说词(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外交体系向近代转型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功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外交转型成功产生的重大影响。日本实现了民族和国家的独立自主,成为亚洲强国;给亚洲人民树立了榜样,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走上了一条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重要威胁。1、改革的实质:改革,是对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的调整或变革。2、改革的分类(1)从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2)从内容看: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3)从性质看: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奴隶主性质:梭伦改革、封建性质: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资本主义性质:欧洲宗教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改革的性质4、如何评定“改革的结果”: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改革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