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基雅维里主义》文:普鲁士掷弹兵作品简介《君主论》原本是马基雅维里在1513年所写一本谏言的小册子,内容并不是很多,却是马基雅维里最著名的作品。该书内容核心便是“政治无道德”,问世之后引起极大争议,他本人一度被斥为“暴君导师”,本书也被列为禁书,直至19世纪70年代才得以恢复名誉。此书朴素的政治哲学观点,一直影响着后世的诸多学者、思想家被称为政治学的“圣经”。马克斯曾评价此书“马基雅维里使政治的理论摆脱了道德,而把权力作为法的基础,由此揭开了政治思想史上新的一页。他的权术思想又代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的诞生”。作者马基雅维里(1496~1527),意大利著名的思想家,历史学家。他生活在一个分裂而又充斥战乱的意大利。在马基里维亚之前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他所生活故土的热爱,然而当时的意大利由于没有组成统一的民族国家而备受法国,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蹂躏。在这样的环境下,作者开始寻求意大利的解放之道,积极参与政治,在残酷的经历中得出了强权即真理的经验。最终著成了《君主论》这一部政治巨著。主体思想本书全文共26章节,从各个方面描述了作者对治国的看法。一,巩固统治,先收买人心。当时的中世纪社会阶层结构的主要分为贵族(剥削阶级)和平民(被剥削阶级)。马基雅维里认为获取占大多数平民的支持比博得少数贵族欢心更为重要,原因是“平民心怀不满,他们庞大的数目会使君主心有余悸:而贵族即使心怀不满,但人数较少,君主仍可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同时出于行政效率上考虑当君主地位是依靠贵族支持而取得,他在执行决策时就“会发现他周围有许多自视与自己平等的人,因而他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统治和管理他们。”而如果君主地位是依靠平民支持而获得时。“他周围没有或几乎没有想唱反调的人。”二,人性本恶。虽然马基雅维里很重视获得平民的支持,但并不意为着他有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看法。“人们容易忘记父亲之死而不易忘记遗产的丧失。”这是一种“精彩”而刻薄的“性恶论”观点,这也可以说是整本书理性人的前提。因此君主不能过分信任支持他的人“如果君主将执政之基建于平民智商,并且深信当他受到敌人或官吏的威胁时,平民会帮助他,那么这句格言是适用的(以民为基,无异于沙滩筑楼。)”。所以作者提倡“明智的君主应该采取办法,使他的臣民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求于国家,有求于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把持住臣民对君主的忠诚。”三,武力是统治的基础。国无防不立,一个国家没有武力就不能保障自己的安全。马基雅维里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他风雨飘渺的从政过程中,就亲眼看到其他国家强大的军队对意大利的破坏。当时意大利主要武装力量是雇佣军,存在着不可靠和散漫的特点。马基雅维里形容他们为“在朋友面前炫耀武力,在敌人面前怯懦孱弱”。同时也反对依靠外来的武力来保卫自己,因为“如果外国援军打了败仗,受援者跟着倒霉;如果他们打了胜仗,受援者就有可能也成为外国援军的俘虏。”在当时中世纪的环境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威尼斯的十字军便攻占了拜占庭首都并且大肆掠夺(十字军原是拜占庭邀请来对抗来自东方的异教徒的入侵)。他认为“援军比雇佣军更具有危险性,甚至可以说援军到来之时便是你走向毁灭之始。”因此,马基雅维里提倡组建本国军队,并且君主应当十分重视军队的建设,思考战争、军事制度和武装训练是君主“唯一的专业”。四,政治无道德。这是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备受争议的原因之一。作者认为为到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如果可能的话,还是不要背离善良之德,但如果形式所迫,那也必须知道怎样着手作恶。”提倡正确的使用邪恶的手段,并且赞扬了一些古代残暴但有为的人物,汉尼拨健和亚历山大等。马基雅维里追求的是结果的正义,“残酷但有为的君主,比那些仁慈但使国家混乱、凶杀、劫掠层出不穷的君主而言,他其实要仁慈得多,因为后者往往危害到全体人民,而有残酷之民的君主,只不过因执行刑罚而损害少数人而已。”。要求君主效仿狮子和狐狸,如狮子般勇猛又要如狐狸般守信。但这种赤裸裸的行为也是要加以掩饰的,“君主必须知道如何掩饰这种兽性,并且必须成为一个伟大的伪装者和假好人。”。五,事在人为。马基雅维里伸出的15世纪正处于中世纪晚期的文艺复兴运动,虽然世俗君权地位逐渐上升,但教皇神权地位依然有一定影响力,所以命运都有上帝决定的论调依然有一定市场。马基雅维里对命运的看法体现了不同于基督教视角,他把命运比作一条咆哮奔腾的河流,要做好堤坝去预防;他把命运比作少女,垂青于敢作敢为的年轻人。他通过巧妙的比喻向人们说明了朴实的唯物主义,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世界属于勇者,属于敢于改变命运的人!”后世影响《君主论》虽然争议不断,作者本人名誉也受其影响,却掩盖不了此书的巨大光芒。这本书将政治从道德中剥离了出来,揭露了政治的原始本质,而不再是中世纪以来笼罩着神学面纱、背负着道德重枷、欲说还休的遮羞物,在某种意义上为世俗战胜神权做出了贡献。许多统治者都把此书思想作为教条,在近现代政治博弈中,时时刻刻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响,在之后的“三十年战争中”,法国,德意志,瑞典等国家以宗教为名,看似高尚的理由实际上却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大打出手。在后世列强殖民战争到现代的霸权战争,往往都会以一些冠冕堂皇的名义,实施一些残酷的行为。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作者最初的愿望,建立一个统一意大利国家,通过撒丁王国一系列的努力后,建立了起来。最后请让我用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1307-1374)的诗歌来结束此文:反暴虐的力量,将拿起枪,战斗不会很长!因为古人的勇气,在意大利人心中至今没有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