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事业单位04-6-27事业单位指为社会公益事业《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的定义——为了社会公益目的,教、科、文、卫国有事业单位指——全民所有制特点:——不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不具行政职能经济社会双重性脑力劳动,劳动产品为知识和精神产品。(1)类别:行政支持类——非政府公共机构类——计生协会,社科院(纯公共产品)社会公益类——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考试管理中心(准公共产品)经营服务类——如园林设计事业单位的管理是指——国家对其的管理,不是其自身内部的管理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实质(要解决的问题)——政府与事业单位关系的问题社会力量可以举办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形成的原因——经济根源(计划经济),政治(中央集权),思想(认识误区)改革开放后事业单位特征——非政府,非营利,非特定多数、非实物生产,非权力依附性。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趋势——政企分开,政社分开,企社分开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因——社市经济的建立发展(2)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形成:①酝酿:86-4(人大六届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次提出“事业法人”的概念,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最基本的法律依据②起草修订试点:最先试点——安徽省,共19个试点省市③实施:1999-4长沙——正式启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内容——P6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方式——登记管理:申、受、审、核、发、公告监督管理事业单位审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事业单位管理——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分类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多源性、勤俭性、纪律性、保障性事业单位资金来源——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事业单位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不是各种法律责任)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教科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聘用制、岗位管理1998年事业单位纳入医疗保险,1999年失业保险2001年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关系转接问题2003-3-30人事制度改革在卫生系统试点事业单位的编制标准的依据是——事业单位性质的明确界定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目标——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方向——社会化,法制化,民主化改革原则——政事分开(事业单位没有行政级别)改革的条件——①社经体制的初步建立,②政府改革的深入改革的基本方式——分类改革改革的关键——确立合理的分类管理制度事业单位管理职能中的首要职能——人事管理事业单位管理中居核心和关键地位的是——人事管理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公平竞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功绩制;依法管理人事管理制度的内容——考核、工资、职称、培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分类管理职称——源于职务名称,专业技术水平、能力、成就的等级称号职称特征——专业技术职称的特点——结构比例,职责明确,工资挂钩,一定任期专业技术职称聘任的基础——设岗任职资格评审——初审意见,无记名投票2/3有效,聘任制,一般1-3年1990年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考试,全国统考,全国有效职业资格证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有效,注册有效一般为3年工资的作用——保障、激励、调节全额拨款——固定70%,活30%差额拨款——固定60%,活40%培训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学以致用、讲求实效培训对象——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培训方式——正规学校、非正规学校培训内容——最基本的培训——知识最核心的培训——技能(心智、动作、社会)最根本培训——态度聘用制度包括——公开招聘、签订合同,定期考核,解聘辞聘聘用制度形式——身份、岗位、基本用人(用工)关系全员合同聘用制=全员聘用制实行聘用制度的基础——订立聘用合同聘用合同内容——8条必备聘用合同期限分类——短期(≤3Y)、中期(3y)、长期(至退休)、项目聘用单位可以随时单方解除的(不须提前30天书面通知)——连续旷工10个工作日,或一年内累计旷20个工作日,连续2个年度考核不合格的聘用单位可以随时单方解除的(须提前30天书面通知)——聘用单位不能解除的——军队转业干部在3年内;内调干部、复原退伍军人在2年内受聘人员解除合同的(不须提前30天书面通知)——升学,公务员,兵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体现的思想——分类管理核心内容——P26考核原则——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考核内容——德能勤绩,重点工作实绩考核等次——优秀(精通)、合格(熟悉)、基本合格、不合格年度考核一般在年末或翌年初,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10日内申请,10日内书面答复基本合格——批评教育,离岗培训,不晋升职务职级,不发年终奖,但不影响晋升工资档次事业单位岗位的定义——具有岗位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任职条件岗位类别——管理(10级)、专业化技术(高7、中3、初3)、工勤技能(技术工5和普通工)事业单位需要招聘外籍人员须报省级以上政府人事部门核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主管机关——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招聘计划须报省(区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备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的招聘计划须报上级主管部门考试由事业单位自行组织,也可以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拟聘人员的公示期7-15天回避原则——纪律检查、秘书、人事、财务岗位及直接上下级关系的应该回避原则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指导思想目标任务——P32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基本思路——脱钩、分类、放权、搞活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人员——直接、招标、推选聘任、委任人事争议——权利争议——对国家或者聘用合同规定的利益争议——对国家或者聘用合同未作规定的人事争议发生的主要原因——人事管理的规范程度人事争议处理工作的特点:——快捷,调解首位,人事工作密切相关人事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合法、公正、及时人事争议处理的方式——协商(原则:自愿、互信、合法)、调解、仲裁(独立办案、合议、回避)、诉讼(聘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贯穿人事争议处理全过程的主要手段——调节冲裁机构调节争议一般在仲裁庭组成之日起60日内结案第二部分哲学(2500多年)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划分唯物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认识论”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哲学发展史——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原初物质发展而来,普遍联系,一切皆变、变化的根源在于事物的自身矛盾,建立在直观和猜测基础之上)近代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哲产生:自然科学基础:细胞、能量守恒、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宪章、法里昂工人、德西里西亚纺织工社会科学:英古典经济学、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法空想社会主义——直接理论来源马哲本质特征——实践性、阶级性、科学性和革命性马哲最重要的特征——实践性(实践作为自己全部理论的目的)马哲基本原则——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哲哲学的根本目的——改变世界辩唯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因为——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结合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一元论宗教唯心主义——上帝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旧唯物主义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辩唯运动观——运动是物质自身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一切变化和发展的基础。形而上学——没有运动的物质唯心主义——没有物质的运动否认运动及其绝对性——形而上学否认相对静止存在——相对主义、诡辩论物质运动五种基本形式:机械、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运动。运动是无条件和绝对的。静止能区分事物、理解多样性。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一维)和空间(三维)时间和空间具有——绝对、相对、无限、有限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共同点:稳定性;普遍性;可重复性。意识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然后是劳动与语言一起,形成意识产生的决定力量)无机物的反映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的意识。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所有形式是是人的主观世界特有的。存在主义所谓的存在是——物质存在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具有同一性(T)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复杂性、多样性。恩格斯“物质的两种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p46P47例1系统论扬弃了先分析后综合的传统科学方法,是从整体出发。在动态中协调。任何物质都作为系统而存在系统的特点——整体、结构、层次影响系统整体性质和功能的3因素——要素的质和量;结构的合理与否(决定因素);环境的好坏正确理解物质范畴要把握——自然物质的多样性,客观实在性发展是变化的高级形式,是前进上升的事物运动和变化的三种走向——升,降,平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和质变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和事物的存在是——不直接同一的事物的质的规定是多样的,度的极限是关节点质变是渐进过程的中断质变的两类——爆发式的飞跃,非爆发式的飞跃发展实质/本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新陈代谢事物的发展与事物的联系同在,具有客观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作为过程而存在,整个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对具体事物,过程是这一事物产生、发展、死亡的历史;对整个世界,过程是从低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史。12、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①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及互相转化,是有条件,相对的。②斗争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有矛盾就有斗争,差异就是矛盾规定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矛盾的同一性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的辩证法依据——矛盾的同一性原理坚持辩证法的前提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动因的基本观点——内因是根本,外因是必要条件。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世界永恒发展的一般规律——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一观点是”——辩证法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机械的整体观主体和客体上相互作用的基础是——实践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实践和认识(基本的)、价值、审美认识的本质——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对客体的反应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的动力——实践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是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为基本特征的科学体系。①对立统一学说提示了事物辩证法的根本内容,是事物最本质、最根本的联系。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它规律之中。马哲学的认识论的基本立场——可知论和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实践的基本形式:①生产实践: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其它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②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中最为主要的实践形式是建立和调整生产关系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和处理阶级关系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③科学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体现在:①认识的来源、目的;②认识发展的动力;③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认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真理的客观性指——真理的客观性和无限性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认识的辩证发展:①感性认识(低级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②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需要的条件:①即理论同具体实践相结合;②要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指导人们实践的计划、方案、办法;③要将理论、计划、办法交给群众,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割裂感性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必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错误。认识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发展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