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公务员历年模考题及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华图网校:年福建省公务员考试公告、报名注意事项、职位表等最新资讯及免费备考资料请点击:年福建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情分析从近几次全国性大规模联考来看,公务员考试正在不断探索更加规范化的考试模式,试题内容和命题思路也在逐渐成熟。为了使广大考生更好地了解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的变化趋势,我们对近几年的行测试卷进行了对比分析,列表如下:时间题型2014年2013年2012年9月2012年4月2011年9月2011年4月2010年9月常识判断20202020252020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填空20202019182010阅读理解17171718191718语句表达3333332数量关系数字推理————————————5数学运算1010101051010判断推理图形推理55555105定义判断10101010101010类比推理1010101010——10逻辑判断10101010101010续表时间题型2014年2013年2012年9月2012年4月2011年9月2011年4月2010年9月资料分析15151515152020总题量120120120120120120120华图网校:从上表可以看出,福建省题量一直稳定在120题,各模块题型题量也较为稳定。数字推理题从2011年开始连续4年并未考查。判断推理部分,类比推理题曾在2011年4月的考试中缺席,但在同年9月的考试中又再次出现,此后保持稳定。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基本题型没有变化,具体的题量有微小调整。常识判断的题量自2010年后一直保持为20题,而资料分析的题量也较为稳定,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一直保持在15题。由上表也可看出,福建省考越来越稳定、规范,当然,这不代表今后不会出现新题型,也不意味着已经消失的题型不会再出现,故考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全面复习,以备意外情况的出现。三阶段复习攻略第一个月第1天(1)做完福建省2014年公务员行测真题。(2)熟悉试卷的题型、题量。(3)核对答案,估算成绩。(4)总结自己擅长与不擅长的题型第2—27天(1)以与真题相搭配的行测教材为重点,按照章节进行复习。(2)拿历年真题练手,3套为宜。(3)选择优质的其他教材辅助,如内部教案、模块宝典等。(4)准备一个错题本,对错题进行记录整理,每天翻阅,加强知识的积累第28—30天脱离教材,按考试时间做2—3套历年真题,检验复习效果第二个月第1—20天(1)根据前一个月的复习情况,找出弱势模块。(2)选取2—3套标准预测试卷或相关的模块宝典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3)每4天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做1套完整的标准预测试卷,培养实战感觉第21—30天(1)再做一遍历年真题,在保证正确率的同时训练答题速度。华图网校:(2)若对历年真题较熟悉,可选取近似省份或联考真题代替,以达到检测目的第三个月第1—10天抛开试卷,复习行测教材,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和简单总结第11—25天(1)翻看错题本,将其再做一遍。(2)登陆华图砖题库,每天1套,进行网上模拟训练。(3)选用巅峰冲刺试卷,进行考前实战冲刺第26—30天(1)浏览近一年的时政热点。(2)快速复习考点模块一常识判断全景导学模块一常识判断模块一常识判断全景导学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福建省201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从大纲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以下两点信息:第一,从考查范围来看,包括法律、政治、经济、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排序无关重点,只是表明广泛的考试范围,这体现出了福建省公务员考试关注考生综合知识能力的特点。第二,从考查重点来看,福建省公务员考试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考试不是死板地考查知识点,而是灵活地将知识点渗透在题目中,这就要求报考者不能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是要熟练掌握,灵活运用。2013—2014年福建省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考情表主要题型该模块的题型均为单项选择题题量分布该模块的题量一般为20道,占整套试卷题量的17%左右时间要求该模块的答题时间为15分钟,平均每题作华图网校:秒重点难点时事政治、法律、历史、科技常识成为考查的重点题源追踪人文历史、自然科技多来自于中学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教材;时政新闻也常成为命题的来源备考要诀1.熟悉近年来福建真题,掌握各类考点的分布情况及大体上的命题趋势2.按照考点类型分块复习,结合自身知识结构安排复习重点3.针对考点强化训练,查漏补缺,配合系统的模考练习,熟悉答题节奏第一章政治常识第一章政治常识●名师点拨从近年来福建省公务员考试中可以看出,对于政治常识主要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查的形式主要是谚语、成语、俗语以及一些名言警句反映的哲学原理。中共党史这一块也是重点内容,包括历次重要会议的内容以及党组织、思想以及作风建设方面的措施,最近几年不管是在国考还是在地方考试中都有重点考查的趋势。时政每年的考试中多少会涉及一些,主要是与最新的国家重点会议及报告相关,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最新的中央一号文件、最新的两会的报告等,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应该留意。对于这些报告文件不需要从头到尾背下来,但是会议的主要精神应该掌握,以便在考试的时候可以根据这些主要精神推断出答案。第1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唯物论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指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华图网校:例如:“我思故我在”“万物皆备于我”“感觉的组合”“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例如:老子认为“道”生万物;黑格尔的“绝对观念”;朱熹的“理在事先”(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柏拉图的“美的东西是美使它美的”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指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例如:“元气是构成世界的本体”;“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水是万物始基”;“万物都从火产生,也都消灭而复归于火”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例如:“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万物皆一,齐万物而归一”;“天不变,道亦不变”;“白马非马”;“存在”是唯一,并无运动的余地,只有“存在”始终不动辩证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二辩证法(一)三大规律规律相关概念辩证关系方法论意义及例子量变与质变规律量变就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任何事物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华图网校: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样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坚持渐进和变革相结合的原则;要坚持适度原则;要重视量的积累。例如:“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循序渐进”;“不打无准备之仗”;“有备无患”;“防微杜渐”;“当机立断”;国民经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所谓肯定是指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方面,即肯定事物为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所谓否定是指事物自身趋向灭亡并转化为他物的方面事物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道路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要求我们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正确对待前进和曲折。例如:“冰—水—汽”;“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像说”;“团结—批评—团结”;“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发的结合—近代唯物论辩证法的分裂—现代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自觉结合”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它包括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和相互贯通,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华图网校: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绝对性,包括矛盾无处不在和矛盾无时不有两方面。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相对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各有特点同一性中包含着斗争性,没有脱离斗争性的同一性;没有脱离同一性的斗争性,即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绝对与相对的关系。首先,二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一般不等于个性、个别,绝对不同于相对;其次,二者是相互连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再次,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例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物极必反”(二)唯物辩证法的五大基本范畴1.原因和结果——揭示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一种现象引起另一种现象或者一个过程引发另一个过程,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正确认识因果联系,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效利用原因和结果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导我们达到对世界的有效改造。例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未雨绸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2.本质和现象——揭示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之间的关系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一切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本质决定现象,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人们华图网校:正是通过对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不断深化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例子:“家国兴亡自有时,关人何苦怒西施。西施若解倾关国,城国之来又是谁?”(这说明看待事物应该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门道”和“热闹”分别是现象和本质);“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3.必然性和偶然性——揭示事物发生、发展、灭亡的确定趋势和不确定趋势之间的关系必然性是指在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性质或趋势。偶然性是指在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确定的性质和趋势。必然性离不开偶然性,偶然性背后都隐藏着必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子:守株待兔。4.可能性和现实性——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我们做工作要从现实出发。为了使好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我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要分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