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0页****106亩拆迁安置房一标段工程深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批准人:*****建设有限公司第2页共30页目录1.编制依据2.工程概况3.场地地质状况3.1地质概述3.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3场地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3.4水文地质特征3.5场地地下水3.6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3.7土层渗透性评价4.本工程基础概况及施工措施4.1基础概况4.2施工技术方法及措施4.2.1施工技术准备4.2.2施工机具准备4.2.3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法5.安全控制措施6.质量控制措施7.雨季、夏季施工措施8.应急预案第3页共30页8.1应急事件工作流程8.1.1应急准备8.1.2项目经理部应急组织与物资设施准备8.1.3项目应急响应的信息资源8.1.4其他应急设备和设施8.2应急预案主要内容8.2.1应急范围8.2.2伤亡事故的预防8.3施工现场急救8.3.1急救步骤8.3.2施工现场具体急救方法8.4意外事故和紧急情况处理8.4.1伤亡事故的报告8.4.2现场保护8.4.3事故调查8.4.4事故处理8.5应急预案的评价及调整第4页共30页深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拆迁安置小区一标段施工组织设计》(2)《*******拆迁安置小区一标段的设计图纸》,*****建筑工程设计(3)《********拆迁安置小区一标段地勘报告》,*****筑设计有限公司(4)《******拆迁安置小区一标段施工合同》(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工程统一规范》(GB50300-2001)(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9)《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10)《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12)《高处作业规范》(JGJ80-91)(13)国家及南京市在施工安全、文明施工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及技术标准。(14)有关工具性参考资料、类似工程的建设资料、国家、行业及地方有关政策、法律、法令、法规。2.工程概况该工程场区位于*****开发区***双高路北侧、汶溪路东侧,本工程住第5页共30页宅部分基础型式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护壁。整个工程共***根桩,***栋分别各***支桩,桩径分别为800mm、900mm;***栋为***根桩,桩径分别为800mm、900mm、1000mm、1100mm、1200mm;**栋为***根桩径分别为800mm、900mm、1100mm。桩身及护壁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25。桩平面布置及汇总表(见附图、表2-1),混凝土护壁施工至地坪,上砌300mm砖护壁挡土。人工挖孔桩平面布置图及汇总表(图、表2-1)第6页共30页第7页共30页3.场地地质状况:3.1地质概述:工程地质勘察任务由***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完成。勘察结果表明,拟建场区地层结构较为简单,层序清晰,自上而下分为:第1层:素填土夹有碎石。第2层:粉质粘土,该层地基承载力240kpa。第2-1层:粉质粘土,该层地基承载力250kpa。第3-1层:砂质泥岩(强风化),该层地基承载力300kpa。第3-2层:砂质泥岩(中风化),该层地基承载力1500kp。3.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位于***县县城东部,拟建场地隶属于岗山地貌单元。由于人工推填,原始地貌基本上未被破坏,现场地形呈东北低、西南高缓倾趋势,勘探时,测得的孔口标高为10.0—18.0m,最大高差为8.0m。3.3场地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根据时代成因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将勘探孔深度范围内岩土层划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层,五个亚层,各层工程地质特征描述如下:1层素填土:灰黄色、灰色,松散状态、夹植物根茎、以深含碎石,随深度含量逐渐减少,不均匀,全场分布,层底埋深0.5~4.8m,厚度为0.5~4.8m。2-1层粉质粘土:褐黄色,以可塑状态为主,局部软塑状态,含铁锰斑点,夹青灰色条带。干强度高,韧性高,无摇振反应,主要分布在场地东部,底板埋深2.0~7.00m,厚度为1.00~6.00m。2-2层粉质粘土:褐黄色,以硬塑状态为主,局部可塑,含铁锰质结核,夹青灰色团块。干强度高,韧性高,无摇振反应,全场分布。底板埋深6.30~15.90m,厚度为1.70~15.00m。3-1层砂质泥岩(强风化):紫红色,岩芯呈密实砂土状,夹有未完全风化岩碎块,手捏易散碎,遇水极易软化。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底板埋深8.30~17.40m,厚度为0.40~5.00m。3-2层砂质泥岩(中风化):紫红色,岩芯较完整,软硬不均,钻进时钻机进尺平稳。岩芯以短柱柱状为主,裂隙一般发育,多呈闭合微张状,裂隙面见铁质氧化膜,锤击易岩裂隙面碎裂,钻探时未发现漏浆现象,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底板埋深未揭穿,揭露最大厚度为14.00m3.4水文地质条件第8页共30页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孔隙潜水赋存于①层厚填土空隙中,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方式排泄为主。基岩裂隙发育,强风化较厚,钻探过程中未见明显漏浆现象,因其裂隙发育不均,局部可能存在裂隙水,富水性随裂隙发育程度不均而变化,总体富水性较弱。3.5场地地下水勘探期间测得初见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为1.8—3.2m,稳定地下水位埋深为1.60—3.00m。据区域水文地质调查资料,场地总体年最高地下水水位可按整平后埋深1.0m考虑。相应标高在17.84—20.91。地下水年变幅0.50—1.5m,因本场区地势较低,现正填方,综合地形、整平标高,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等因素,按不利组合考虑,建议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埋深按各拟建建筑室外地坪以下1.0m采用。3.6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本次勘探在C15和J19孔中取2件空隙潜水水样,根据室内水质分析检测报告,场地土层基本为含水率大于20%的弱透水层,环境类型为Ⅱ类,场内地下水对混凝土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微腐蚀。本次勘察于K9和J35孔附近取2件土样做易溶盐检测报告,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第12.2条,场地土对混凝土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微腐蚀。3.7土层渗透性评价根据室内测试及地区性经验,各土层渗透性评价见下表。土层渗透性评价一览表层号名称水平渗透系数垂直渗透系数评价Kh(cm/s)Kv(cm/s)1素填土5*10-45*10-4弱透水2粉质粘土4.50*10-7—5.67*10-63.10*10-6—8.10*10-6微透水3粘土1.50*10-7—7.32*10-63.40*10-7—7.25*10-6微透水备注土层渗透性参考《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有关内容进行评价K=1.16*10-6——1.16*10-5为微透水;K=1.16*10-3—1.16*10-3为弱透水;K1.16*10-3—1.16*10-2为透水。4.本工程基础概况及施工措施第9页共30页4.1基础概况。根据地勘报告及设计要求,本工程采用人工挖孔桩形式,挖孔桩深度为13-15m,属深挖孔桩施工(详见图、表2-1)。4.2施工技术方法及措施4.2.1施工技术准备:1、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图纸,参与图纸会审。2、对材料、人工、机械设备做好准备,本桩基工程砼均采用商品混凝土,进场钢筋及时送检。3、模板加工和节点构件做好放样工作。4、及时做好施工用料计划安排及劳动力安排。4.2.2施工机具准备在施工之前做好充分的施工机具和准备工作:工人使用的铁锹、吊运土方的小桶、钢丝吊绳、安全帽、上下扶梯等施工用具。同时还要准备好空压机、潜水泵、送风机等施工机械。见下表:人工挖孔桩主要设备机具表(后附主要机械的技术性能资料):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潜水泵φ50Φ80台15意外排水2空压机18.5KW台15剔凿3鼓风机CZR3.2m³/min套15送风4电动提升架HCD0.5-6B台15渣土吊运5水钻φ150*500个20钻岩石人工挖孔桩安全防护用品表: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安全绳长度20米以上根50上下井2口罩幅50防尘,防臭3防毒面具帽10防毒4安全帽顶50施工5钢管φ48*3.5米6000防护架6彩条布平米3000防雨第10页共30页7低压电灯36V个50孔内照明8抽水软管φ50米1000抽水,送风9绝缘雨靴双20井下作业10PVC管DN100米100排水11PPR管DN40米超声波检测4.2.3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法4.2.3.1工程施工测量(1)平面控制网的建立根据我单位同类工程定位经验,本工程根据建设单位给定坐标点以2012年2月17日所交座标点(1号现场南大门对面路牙上X=3469277.326;Y=508080.228。2号现场西大门对面路牙上X=3469359.350;Y=508158.489。)为依据使用RTS612级全站仪在施工现场测设一条闭合导线,其精度可达1/80000以上,作为一级控制,测出施工现场任何一点座标,将RTS612级全站仪对准现场任何一点,后视1、2号其中一点测设第二条闭合导线,测量****栋人工挖孔桩中心点坐标(见附表2-1)同时要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以防意外破坏。对放出的轴线形成“工程定位测量记录”,交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复核并签字认可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2)高程控制网的建立该工程在现场四周围墙上设多个永久性高程控制点,用附合法测量整个施工现场的高程控制点。闭合差≤2mm,复查无误后用红漆进行标注。(3)将轴线控制网投测到挖孔桩砖砌井圈或者独立进坑的砖砌挡水线上,并据此放出地基梁、墙、柱等的位置及控制线。(4)标高引测:根据现场的高程控制点,用附合法将高程引到挖孔桩或者基坑内壁,以此施工挖孔桩基及地梁。4.2.3.2挖孔桩基础施工本工程在人工挖孔桩施工前将桩部位的土方挖至桩顶设计标高,在基础坑四周开挖一条排水沟,采用M5水泥砂浆砌水泥120厚、高200、宽300。砖内侧用1:2水泥砂浆抹灰。沟底做C25混凝土垫层,四周的排水沟引至施工排水沟内。用PVC管将现场的水流排至排水沟,由排水沟放到集水井内(沉淀池),再集中排流至市政污水管井。4.2.3.3施工工艺流程放线—砖砌井圈—挖第一节桩孔土方—复核十字轴线再进行扎筋支模、浇第一节混凝土护壁—拆模在护壁上投测标高及桩位十字轴线—搭设垂直运第11页共30页输架、防雨棚,安装滑轮、吊土桶、安全围栏、通风设施—第二节桩身挖土—清理孔四壁,校核桩孔垂直度和直径—扎筋支模浇第二节混凝土护壁—重复第二节挖土、扎筋支模、浇混凝土护壁工序,循环作业至设计深度—对桩孔位置、直径、深度、持力层进行检查验收—清理虚土、排除孔内积水—验孔—封底、安装钢筋笼—钢筋检查验收—浇灌桩身混凝土。4.2.3.4挖孔桩定位放线、砖砌井圈按照设计图纸,首先进行场平施工,利用场平机械将场地平整至桩顶设计标高,若形成基坑则在边缘处设防防护架,详见安全措施,场平完成后再根据基础施工图进行逐个桩孔的定位、放线。在各桩基础线放好后,对轴线再进行复核,合格后上报监理复测,确认各桩轴线已符合要求后,才能动工开挖。为达到控制各基础轴线准确和预防地面水、土石进入桩孔内。在挖孔桩孔边,地貌起采用M5水泥砂浆砌240水泥砖,高为200mm砖,顶面做40mm厚细石混凝土,表面用1:2水泥砂浆抹面并进行收光。水泥砂浆面层终凝之后,将轴线投测到井圈(挡水线)表面上。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须及时与建设单位人员一道办理井圈施工的验收与签证工作。具体做法如下页图所示。在基础开挖时首先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和施工图纸初步确定最深的基础,先从此部位开挖,以满足设计的刚性角要求。实际开挖过程中局部可能有较深的基坑,再据实际进行调整开挖的深度以满足基础刚性角的设计要求(两相邻基础底连线与水平之间的夹角不大于45度)。4.2.3.5挖孔方法挖土由人工从上到下逐层用镐、铲进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