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美丽乡村建设宜居家园讲授人:陈建军2015.051陈建军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山西省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保护发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百镇建设”专家组组长山西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目录1、现实需求2、政策背景3、总体要求4、创建模式5、国内案例6、乡村发展现状7、相关政策响应8、主要乡村类型9、规划实践10、建设要点3农村经济总体缺乏活力,农业经济地位不断下降社区组织瓦解,集体经济体制和组织载体弱化,生产组织和社会组织能力减弱农村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也在扩大一些地区乡村衰落现象严重,青年人大量流失,农村老龄化严重,空心村现象普遍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分散的农村分布形态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乡村地区发展受到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影响正在不断加剧,经济和社会结构除在转型和重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表现在:41.美丽乡村——现实需求乡村地区是城镇化的稳定器历史经验、国际经验中国的城乡关系具有特殊性乡村地区是传承地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乡村是中国文化的根保护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乡村地区是城镇化的根,保护乡村地区的稳定和活力,是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建设美丽乡村,保持乡村地区活力也将作为我国城镇化政策的重要取向。51.美丽乡村——现实需求建设美丽乡村是广大群众的期盼,也是最基本的、最贴近民生的“民心”工程,是客观现实的需要。“中国强,农业必须强;中国美,农村必须美;中国富,农民必须富。”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基石,是构建美丽中华的最基本单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对基层乡村的“升级改造”、建设宜居家园,让农民群众过上舒适生活、得到美的享受、养成美的德行,让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61.美丽乡村——现实需求7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12年,十八大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强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2.美丽乡村——政策背景2013年3月,住建部要求开展“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工作,并明确了指导性要求,要求进行村庄规划试点工作。2013年12月,住建部印发《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83.美丽乡村——总体要求产业发展型模式——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生态保护型模式——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城郊集约型模式——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社会综治型模式——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弓棚子镇广发村文化传承型模式——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渔业开发型模式——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冯马三村草原牧场型模式——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浩勒图高勒镇脑干哈达嘎查环境整治型模式——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休闲旅游型模式——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高效农业型模式——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三坪村2014年2月,农业部发布了中国“美丽乡村”十大创建模式94.美丽乡村——创建模式5.国内案例①——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生态保护型)10“休闲天堂”5.国内案例②——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文化传承型)11“中国牡丹画第一村”牡丹画创意产业园5.国内案例③——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三坪村(高效农业型)12“林药模式”5.国内案例④——江西上饶婺源县江湾村(休闲旅游型)13“千年古村”5.重点案例介绍——富阳市洞桥镇大溪村“美丽乡村”建设145.1规划背景155.2大溪风采165.3风情古村落17185.4目标定位195.5创新与特色创新特色一:细调研、常沟通,落实公众参与205.5创新与特色创新特色二:强保护、创品牌,凸显大溪特色215.5创新与特色大溪村现状村庄道路机理凌乱,部分道路不够完整,形成错位的交通组织形式,组团院落围合感较差,彼此之间联系较少,公共空间组织无序,整体性不够强烈。225.5创新与特色规划通过整合院落空间,在保持现有建筑布局的基础上,提升院落空间的开放性,并且加强组团之间的联系。梳理村庄内部道路机理,形成有机的道路空间体系。235.5创新与特色规划通过功能置入的方式,整合原有院落机理,形成微型邻里空间,疏通村落道路机理,形成可行走,可欣赏,可驻留的公共空间廊道。245.5创新与特色创新特色三:抓重点、细改造,打造“五美”大溪——重要节点设计255.6专项整治改造265.6专项整治改造山西多山,境内山区、丘陵占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生态环境脆弱,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加之山庄窝铺多,居住分散,采煤沉陷区大,地质灾害严重,农民安居环境整体相对较差。2013年底,山西省常住人口为3629.8万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721.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7.4%。农业和农村是山西“四化同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近年来,山西先后实施了“四化四改”、两轮“五个全覆盖”、城乡清洁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一系列工程,2013年又继续实施了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五件实事”,使全省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农村整体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水平与农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与建设美丽山西的目标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导致农村空心化、老龄化比较严重,村容村貌不整洁,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粪污乱流、废弃物乱堆乱放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在一些地区,因为工业污染,农村整体环境还有不断加剧的趋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已迫在眉睫。6.山西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发展现状《山西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13.8通过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实现具有陕西特色的美丽乡村“六化”愿景和目标。——空间布局科学化、自然环境生态化、功能设施城镇化、村容风貌特色化、农业产业现代化、村级管理民主化。《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纲要(2014-2020)》——2014.4四大工程提质工程——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安居工程——加快沉陷区治理,解决“三区搬迁”环境治理——污水集中处理,破解“垃圾围村”示范工程——可复制,既中看,更中用《山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指导意见》——2014.6建设标准——四美两宜,即生活美、生态美、家园美、田园美,宜居宜业,真正使村庄成为农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家园;示范类型——工矿一体、历史文化和特色文化、绿色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立村——一村一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新型农业业态287.山西美丽乡村建设——相关政策响应文化传承型——中寺村29[晋城的红色记忆]门牌四合院纪念碑十八罗汉峰茅草屋红色古民居驻地旧址8.山西美丽乡村建设——主要乡村类型传统村落型——盂县大汖古村30[藏在深山里的“布达拉宫”]房屋墙壁斑驳脱落,凝结沧桑岁月时尚与古老的碰撞,走进去,就是一幅画花径小道,通往神奇村落8.山西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类型传统村落型——张家塔在方山县城西南20公里处群峦起伏的深山沟里,有这样一座村落——如果你从对面的山上眺望,它整体造型就像一个倒“福”字。而当你漫步于这座古老而又充满神奇的古村落时,你会体会到什么是穿越。31[深山沟里的明清古村落]民居山对面的张家塔古典的墙画别具特色的大门8.山西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类型生态旅游型——五台山驼梁村驼梁村境内驼梁山横跨两省四县,因其主峰似一“静卧巨驼”而得名。境内森林茂密,三季花草繁盛,有“高山公园”、“天然氧吧”、“天然动植物园”、“华北绿珍珠”之称的美誉。32[幽峡如画山花烂漫]荷花池美景秋日荷塘8.山西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类型民俗文化型——丁村丁村位于临汾市襄汾县城以南5公里,坐落于汾河岸边,是旧石器时代“丁村人”的故乡。1988年,丁村明、清民宅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的丁村道路两旁悬挂着“丁村土布”字样的广告。古老的民居里还会时时传来织布机的咔咔声,寻声进去,手巧的大婶、小媳妇正在用古老的织布机将五彩的线编织着质朴的粗布,她们因循着丁村人勤劳致富的传统,用古老的器具,编织出一幅幅五彩的致富梦。33丁村土布大门装饰圣旨牌坊8.山西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类型[岁月的痕迹]环境整治型——孙家沟村内明清古建筑气势恢宏,一条清澈的小溪将村子分为阳坡、背坡两个建筑群。这就是位于临县三交镇大山深处的孙家沟村。孙家沟古民居以窑洞式建筑为主,背坡王家的明清古建尤为壮观,十三个四合院连环套成一个大院,整体布局高低错落有致,号称“山西最大的四合院”。34[世外桃源]8.山西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类型产业发展型——上镇村闻喜县东镇镇上镇村,是首批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因其区位条件优越,四通八达,内外联通,而且产业特色明显,以小麦种植和特色养殖为主要发展产业。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喜花馍”久负盛名。大力发展生猪养殖——沼液、沼渣(有机肥)→发展现代有机农业沼气(燃气)→日常生活能源(做饭、照明)35[文化创意]村内产业循环模式闻喜花馍8.山西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类型生态保护型——四圣店村四圣店村地处朔城区下团堡乡西部,村北即是朔州市自来水公司第三水厂。四圣店村整个村子被朔城区西山生态公园包围,四处环树,鸟语花香,仿佛是绿色海洋中的一座小岛。36[生态公园环抱]8.山西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类型379.山西美丽乡村规划实践——山阴县河曲堡村389.山西美丽乡村规划实践——山阴县河曲堡村399.山西美丽乡村规划实践——山阴县河曲堡村结论:旧建筑利用不足409.山西美丽乡村规划实践——山阴县河曲堡村虽有红木家具厂及奶站,均为近年新建。其中红木家具厂是顺应山西省“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战略规划的新兴低碳企业,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基础建设情况良好。但宣传力度不足,发挥宣传示范作用有限。且农村集体经济不足,导致收入情况较为一般。薛圐圙乡各村人口情况薛圐圙乡各村收入情况薛圐圙乡各村人均纯收入情况产业发展不足河曲堡村交通、自然等条件、人口、经济等因素均位于薛圐圙乡中等或中等偏上水平,针对其特点规划出一条适合该村的发展路径。在坚持个性化发展的同时,无论从规划方法、产业发展、开发时序、改造等特点,构建出全省同类村庄科学规划、有序发展的示范性模式。力求建设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现代化美丽乡村样板。示范引导作用现状调研与分析429.山西美丽乡村规划实践——山阴县河曲堡村439.山西美丽乡村规划实践——山阴县河曲堡村村域布局449.山西美丽乡村规划实践——山阴县河曲堡村完善机耕道路2.5公里规划水渠:4.63公里规划生态步行路线:5公里村域结构459.山西美丽乡村规划实践——山阴县河曲堡村村庄布局469.山西美丽乡村规划实践——山阴县河曲堡村布局原则:集约用地的基础上,结合村民的生活和家庭劳作习惯,以补缀的方式接入新的功能。使生产空间和居住空间、整体生产格局趋于合理,保障健康的居住环境。村庄发展过程要传承村庄空间的内在品质(生产生活方式、乡村景观、乡土文化)。本着“经营农村”的思路,重点发展中心居住组团,自然更新小店居住组团,完善工业组团,建立产业拓展组团中心居住组团小店居住组团工业组团产业拓展组团产业用地布局9.山西美丽乡村规划实践——山阴县河曲堡村(1)村庄生产仓储用地考虑一定的人畜分离,建议将大型牲畜集中养殖,在乡村南侧规划集中村庄生产仓储用地,培育建设规模化养殖企业。农产品加工区晒场用地村庄内部规划3处村庄生产仓储用地。分别为农产品加工区、农产品示范区、红木家具厂北侧的晒场用地。农产品展示区产业用地布局9.山西美丽乡村规划实践——山阴县河曲堡村(2)农业休闲产业农耕文化体验区(现代耕种、传统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