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生物期末试卷逐题解析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1分,共10分。)1.真核细胞中,下列物质与其合成场所对应有误..的是()A.淀粉一叶绿体B.磷脂一内质网C.tRNA—细胞核D.抗体一高尔基体【答案】D【解析】A.叶绿体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合成有机物,其中淀粉是主要产物之一。B.有些光面内质网中含有合成磷脂的酶,因此可以合成磷脂。C.细胞核是真核细胞转录的主要场所,mRNA,tRNA,rRNA,都是在细胞核中转录合成。D.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为核糖体,高尔基体是加工、分类、包装的场所。2.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提供能量的是()A.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C.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D.叶绿体基质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答案】A【解析】A.淀粉酶水解淀粉属于细胞外水解,不消耗能量。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属于胞吞,需要消耗能量。C.核糖体将氨基酸合成肽链需要消耗能量。D.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消耗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3.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不.会发生()A.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B.通过细胞分化增加细胞种类C.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细胞数量调控D.通过细胞衰老实现个体衰老【答案】D【解析】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和个体的衰老不完全同步,细胞的衰老不等同于个体衰老。4.鳟鱼的眼色和体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相同,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鳟鱼眼色性状中红色为显性性状B.亲本中黑眼黑体鳟鱼为隐性纯合子C.F2黑眼黑体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4D.F2中黑眼黄体鳟鱼有四种基因型【答案】D【解析】设眼色和体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以红眼黄体和红眼黑体鳟鱼为亲本,正反交结果子一代都只有黑眼黄体鳟鱼,说明黑眼和黄体是显性性状。A(黑眼)对a(红眼)为显性,B(黄体)对b(黑体)为显性。B.根据F2中黑眼黄体:红眼黄体:黑眼黑体=9:3:4,所以亲本都是纯合子,但黑眼黑体(AAbb)不是隐性纯合子。C.F2黑眼黑体的基因型为A__bb(3)、aabb(1),其中纯合子为AAbb和aabb,纯合子比例为1/2D.F2黑眼黄体的基因型可以为AABB、AaBb、AaBB、AABb,共四种。5.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A.基因自由组合B.基因突变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A【解析】有丝分裂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两个子细胞的DNA与亲代保持稳定。不会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但可能出现基因突变、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6.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表示反射弧中的结构,①、②表示刺激位点。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B将兴奋向神经(反射)中枢传递B.在神经肌肉接点处和C处均存在突触C.刺激②处可以在A处检测到电位变化D.刺激①处引起E收缩的过程不是反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结构,由图可知,ABCDE分别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A选项中,传入神经将兴奋向神经中枢传递,正确。B选项,两个神经元之间都存在突触,正确。C选项,兴奋在突触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刺激传出神经,不会在感受器检测到电位变化,错误。D选项,一个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从①处刺激,没有感受器,反射弧不完整,不能称之为反射,正确。7.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A选项,小鼠B细胞不会进入到家兔的小鼠内部,不会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错误。B选项,由题干可知,注射小鼠的B细胞,家兔产生免疫反应,所以是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错误。C选项,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含针对小鼠B细胞的抗体,同时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结成团,已免疫家兔血清与未免疫家兔血清的区别就是是否含有针对小鼠B细胞的抗体,根据抗体的专一性,可以推断出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正确。D选项,小鼠和家兔属于不同的生物,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不具有相同抗原。8.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不.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A选项,呼吸道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正确。B选项,T细胞是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正确。C选项,B淋巴细胞属于体液免疫,错误。D选项,抗体由浆细胞产生,参与体液免疫,正确。9.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选项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推论A损害呼吸道粘膜影响非特异性免疫B改变T细胞数目影响特异性免疫C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细胞免疫D导致抗体水平升高影响体液免疫B.群落由多个不同种群及无机环境组成C.群落是各物种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产物D.生态系统依靠正反馈调节机制实现系统的稳态【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A选项,种群是研究进化的基本单位,不是种群中的个体。B选项,群落由多个不同的种群组成,不包括无机环境。C选项,群落内部的各个种群之间互相适应并且适应环境,正确。D选项,生态系统依靠负反馈调节机制实现系统的稳态,错误。10.下列关于家庭中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需要严格的灭菌B.都需要接种相应微生物C.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D.都利用异养微生物发酵【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传统发酵技术。果酒、果醋、泡菜分别用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进行发酵,都是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所以不需要严格的灭菌,也不用专门去接种相应的微生物,AB错误。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醋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型,所以C错误,D正确。二、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30分。)11.下列与DNA相关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不同物质在NaCl中溶解度的差异粗提取DNAB.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派克宁)染液鉴定DNAC.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含14N与15N的DNAD.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不同长度的DNA【答案】B【解析】B项错误,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派洛宁)染液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鉴定DNA应利用二苯胺溶液,所以选B。12.细胞内的磷酸果糖激酶(酶P)催化下列反应:果糖-6-磷酸+ATP酶P→果糖-1,6-二磷酸+ADP,这是细胞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重要反应。右图为高、低两种ATP浓度下酶P与果糖-6-磷酸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内酶P催化的反应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一定范围内,果糖-6-磷酸浓度与酶P活性呈正相关C.低ATP浓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酶P的活性D.酶P活性受到有氧呼吸产物ATP的反馈调节【答案】C【解析】A项正确,由题意可知细胞内酶P催化的反应是细胞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重要反应,所以该反应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项正确,由图可知,一定范围内,果糖-6-磷酸浓度与酶P活性呈正相关。C项错误,由图可知,低ATP浓度下,酶P活性随果糖-6-磷酸浓度增大而升高至出现最大值,比高ATP浓度下更快达到同一最大值,促进了酶P的活性。D项正确,由图可知,高ATP浓度下,酶P活性随果糖-6-磷酸浓度增大而升高至出现最大值,比低ATP浓度下增速变小,所以酶P活性受到有氧呼吸产物ATP的反馈调节。所以选C。13.小麦黄化(失绿)是高等植物基因突变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的现象。科研人员发现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的酶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右图所示两条曲线分别为两种类型水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曲线A和B与纵坐标轴的交点相同代表呼吸速率相同B.曲线B表示突变型水稻,其光饱和点对应的光照强度较低C.在P点处突变型和野生型水稻的真(总)光合速率一定相同D.低于P点时,限制突变型小麦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答案】B【解析】A项正确,由图可知,曲线A和B与纵坐标轴的交点相同代表呼吸速率相同。B项错误,由题意可知,某突变型水稻叶片固定CO2的酶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结合图可知,曲线A表示突变型水稻,其光饱和点对应的光照强度较高。C项正确,由图可知,在P点处突变型和野生型水稻净光合速率相同,因为两种水稻呼吸速率相同,所以P点处真(总)光合速率一定相同。D项正确,由图可知,低于P点时,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升高,所以限制突变型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所以选B。14.分裂间期依次分为G1、S和G2期,研究者将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进行融合,实验如下图所示。其中灰色的部分是细胞核,黑点代表中心体。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中心体的复制始于G1期,在G2期复制完毕B.中心体和DNA的复制可能同时进行C.S期细胞中存在使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物质D.引发中心体复制的物质持续存在到G2期【答案】A【解析】A项错误,由左图可知,中心体复制在S期完毕。B项正确,由左图可知,中心体和DNA的复制可能同时进行。C项正确,由左图可知,S期细胞中存在使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物质。D项正确,由中间图可知,引发中心体复制的物质持续存在到G2期。所以选A。15.某初级精母细胞在发生减数分裂时,两对同源染色体发生特殊的联会现象(如下图,字母为染色体区段的标号,数字为染色体的标号),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四条染色体随机两两分离,遗传信息不丢失的配子才成活。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可利用光镜观察这种特殊联会现象B.②、④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C.图中四条染色体共有4种分离方式D.含①、③或②、④的配子可以成活【答案】C【解析】A项正确,可利用光镜观察这种特殊联会现象。B项正确,由图可知,②、④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项错误,由题意可知,图中四条染色体随机两两分离,共有3种分离方式。D项正确,由题意可知,含①、③或②、④的配子,遗传信息没有丢失,可以成活。所以选C。16.右图为中心法则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发生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B.①④的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C.细胞中的tRNA通过④过程复制D.⑤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答案】D【解析】A选项:①②③过程分别为DNA的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对于细胞核基因来说,①②过程可发生在细胞核中,③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对于线粒体基因来说,①②③过程都可以发生在线粒体中,所以A错误;B选项:①过程为DNA的复制,所涉及到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A-T,G-C,④过程为RNA的复制,所涉及到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A-U,G-C,所以B错误;C选项:细胞中的tRNA的形成由DNA转录而来,所以C错误;D选项:⑤过程为逆转录过程,需要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所以D正确。17.下图表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甲病属于伴X染色体遗传,Ⅱ-5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Ⅱ-4个体的基因型只有一种C.Ⅲ-9患两种病的原因是Ⅱ-4形成卵细胞时发生了交叉互换D.Ⅲ-11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患病概率是1/8【答案】D【解析】A选项:根据Ⅱ4、Ⅱ5及Ⅲ8个体,可以看出符合“无中生有”规律,所以判定为隐性致病,再结合题干Ⅱ5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可以判断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A正确;B选项:由遗传图谱可知甲病代代相传,结合题干,综合得知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所以根据Ⅱ4、Ⅱ5、Ⅲ8、Ⅲ10及Ⅲ11个体的患病情况综合得知Ⅱ4的基因型只有一种,即XABXab(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