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有哪些?大学生群体的心理正处于逐步走向成熟,但尚未达到一般成年人真正成熟的阶段。当代大学生在自我意识、思维能力、情感和意志等诸多方面较青少年时期已相对成熟,但仍有主观、幼稚、片面的一面。大学生尚未真正成熟的心理状态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情绪波动大,对情绪的控制能力有待提高大学生活与中学完全不同,校园活动更为丰富,大学生也开始逐步接触社会。大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与他们对周围环境和对个人的认识的发展有密切关联。如果受到内心需要和外界环境影响的强烈刺激,他们的情绪又容易产生较大波动而表现出两极性,既可能在短时间内从高度的振奋变得十分消沉,又可能从冷漠突然转为狂热,乃至造成消极的后果。这种情况常使一些大学生陷入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和冲突之中,从而感到十分苦恼。年龄约为18岁的大一新生基本上刚进校,对学校的认识还处于比较模糊和较为谨慎的阶段,情绪波动的原因多为远离家乡独自求学的孤独和对新生活的不适应。这个阶段他们为了尽快适应环境,加上刚入校进行各种入校教育,加强了他们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会对周围的人群和自己不满的事情有意忍让,不会轻易让自己的情绪暴露出来,因此他们对自我情绪的认识和控制处于较高的水平,;而大二大三的大学生情绪波动尤为明显,自我怀疑的频率显著提高。经过了大一的适应和对学校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入,这个时候各种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在处理诸如人际关系冲突或者其他类似问题的时候遇到的情况更为复杂,再加上他们对自身要求较大一有显著提高,因此情绪波动较为明显,挫败感、自我怀疑是最常见的问题,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标准常常让大二大三学生无比困扰。处于大四阶段的学生,经过了大学四年的洗礼,他们的社会化程度相比较而言可能更高,对社会的认识和自我的认识也相对较为深入,对自我情绪的认识和掌控水平较高也是可以理解的。由此可见大学生对自我情绪的认识和掌控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会表现不同阶段的特点。二、自我认知进一步发展成熟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低估自己就会产生自卑,丧失信心,相反,如果一个人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因此,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目前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总体比较清楚,同时对自身的评价也较为积极和正面。大学生对社会性自我的认知状况较为良好。社会性自我指的是一个体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担任的各种角色的认识和评价,同时包括对社会规范、社会道德、个人的责任和义务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它是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作为受到良好教育的人群,对各种社会规范、个人的责任和义务都能够较好的认识和遵从。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但还不能很好的给自己定位。他们迫切要求深入了解自己和发展自己。十分重视维护自己的名誉,更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有少数人难以充分了解和正确认识自己,不能坦然承认自己和欣然接受自己,欣赏自己,常又缺乏自信而妄自菲薄。他们一旦遇到自己无力解决的困难或遭遇到某种挫折时,容易产生对现实不满的过激行为或强烈的自卑感,自暴自弃。甚至导致行为失控和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来。三、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主观片面性较强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获得了迅速发展,并逐渐在思维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他们不再听从老师和家长所灌输的思想,而是遵循逻辑的规律,自己试图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尝试全面地看问题,独立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所增强。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固然是好事,但大学生群体对信息的接收快、但略带盲从,对于媒体上纷繁复杂的信息缺乏准确的判别力,如大学生常常在社交网络上盲从转发不真实消息。“虚假信息转发500次可定罪”也对大学生的盲从敲响警钟。大学生的社会阅历不够丰富,他们常常把问题看得过于简单而陷入主观,片面和“想当然”的境地。大学阶段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尚处初级阶段,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辩证性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意志薄弱大学生群体遭遇的问题主要有:学业压力、人生规划、人际关系,恋爱、家庭关系、经济问题等。由于能力和经验的不足,大学生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面对问题心里承受能力较差,情绪受到严重影响,不知所措。一些从小父母娇生惯养、过度溺爱的大学生身上,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则表现得蛮横无礼、不讲道理,或者做出一些违反社会规范的反常举动。而一些性格内向的大学生,由于不善于与人交往,面对挫折则会感到抑郁。由于意志不够坚定,部分大学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常常需要借助老师、家长即朋友的帮助。向他人求助本没有错,但不能因此产生长期依赖性,这对于日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增强心理素质和意志力是大学生群体所不能忽略的。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发展处在一个不停歇成熟的阶段。对大学生自身而言,正确认识自身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征,尤其是尚未成熟的一面,有利于日后积极健康的心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