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9 中华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建设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九中华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建设灿烂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主要表现(1)独特性: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独领风骚。(2)区域性:中华大地各区域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3)民族性: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3.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1)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3)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知识迁移](1)应分别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程)和博大精深(内涵)的基本特征。要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并不意味着中华文化的发展一帆风顺。(2)把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及表现,切实体会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3)各民族文化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但中华文化并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1.(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卷)材料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解析:本题须首先阐明中华文化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就这两个方面分别结合树立海洋意识作出结论即可。答案:(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3)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中华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②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3)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1)途径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2)意义: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知识迁移]中华民族精神与国际竞争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随着多极化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示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2.(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卷)“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解析:“双百”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可见在他们身上,折射出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生生不息、历久弥新,A项当选。C、D两项不符合题意;B项“人人践行”说法片面。答案:A走进文化生活1.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2)措施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个人: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走进文化生活2.大众文化、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1)文化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2)大众文化就是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3)正确看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危害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措施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4)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等现象。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外来文化(1)对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反对“守旧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2)对外来文化:我们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论”。4.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1)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3)要求:①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③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为什么: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怎样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知识迁移](1)要正确把握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人们文化生活影响的双重性。(2)不能把文化生活令人忧虑的现象看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3)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并不否认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不等于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思想文化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主心骨”。(4)要注意区分大众文化、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可见,大众文化强调文化的群众性特征。而先进文化是相对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而言的,强调其对社会生活和人生发展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又在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三者有很强的相通性,但又有各自的不同点。3.(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卷)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材料表明社会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文化倾向。因此,我们进行文化消费时,必须提高辨别能力,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①④正确。②中“个性新潮”显然无法避免“娱乐化”“低俗化”,不选。③不是文化消费而是文化产品的生产,不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的限定性要求“文化消费”。答案:D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1)根本任务: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重要内容①培育“四有”公民。②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③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为什么: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它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2)是什么: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它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4)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3.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区别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3)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4)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创建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培育和谐文化。(5)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卷)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解析: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不能一概而论,B项排除;C项说法不确切;对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的态度不同,应改造落后文化,取缔腐朽文化,D项排除。故选A项。解答本题注意抓住题干“从文化建设的角度”,明确题目的指向性。答案:A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错误。中国共产党具有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历来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既坚持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民族文化,同时也主张尊重其他民族的利益与文化,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同世界上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例1](2011年合肥模拟)《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等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我们认真阅读,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这段材料说明()A.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B.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C.所有文化作品中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D.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解析]从我国的古典名著到现代的文章,这些作品都凝聚着民族精神,体现了民族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A项正确。B项观点过于绝对。C项没有看到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D项观点错误。[答案]A1.2010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将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纳入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这是因为爱国主义()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③是我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④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最重要的因素A.①④B.①③C.①②③D.②④解析:本题为原因类选择题,考查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④说法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