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诵读校本课程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古诗文诵读校本课程方案课程名称:古诗文诵读课程意义:学校开展古诗文诵读,在于宏杨和继承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强化民族精神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夯实师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校特色发展。课程背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温家宝总理在重要演讲中谈到:“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经沧桑而完整地延续下来,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家庭、社会和教育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2006年,全国两会众多代表和委员纷纷指出:国学进入课堂势在必行,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杨“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这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中华民族悠远的传统文化中,传承着崇高的精神和优良美德。其中“天下为公”的理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见贤思齐”的人生哲理等,对于少儿道德信念、精神价值、人格熏陶、习惯养成、文化基础的培养都可以起到不可估量作用。这是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长期缺乏有效途径和方法。以古诗文诵读,走进中华经典文化为载体,以丰富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的渗透为阵地,让少年儿童快乐地学习、科学地传承、健康地成长,将在潜移默化中、身体力行中,实现道德素养、全面素质的提升,从而为教育改革找到突破口。这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课程方案的建设和实施,对于学校的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课程基础:学校自1998年开始,开展“读千古美文,做华夏赤子”的古诗文诵读活动,2004年后进一步拓展到以《论语》、《大学》、《老子》、《三字经》、《弟子规》等为主要内容的国学经典诵读。集九年实践与探索,业已形成以古诗文经典诵读促进育人为本的学校整体发展共识。在市区参加古诗文诵读比赛中均取得了良好成绩,得到了领导的肯定、教师的支持、学生的欢迎、家长的认可,社会声誉逐年提高。以诗激情、益智、明理、育人渐成特色。课程性质:本课程属综合性课程。课程特点:其课程本身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知识性、教育性的特点。在活动开展中具有整合性、渗透性和广泛性的特点。※民族性—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知识性—传统的古诗文知识※教育性—激发民族自豪感,促进民族精神教育。※整合性—它能与其它学科有机的整合。※渗透性—易渗透到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之中。※广泛性—在途径、形式和方法上具有广泛性。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力求通过在校内开展中华经典文化教育,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发展,达到“学生健康成长、教师素养提高、学校特色发展、家庭与社区和谐”四者相互促进的共赢目标。所谓“学生健康成长”就是通过古诗文诵读,达到“长知识、明道理、学做人”的目标。所谓“教师素养提高”就是通过古诗文传授,达到“以文修身、以言明理、以志导行”的目标。所谓“学校特色发展”就是通过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来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凸显学校文化内涵特色,促进“爱国主义教育、行规教育、学科教育”等目的。所谓“家庭与社区和谐”就是通过古诗文诵读的宣传和影响,以传统美德、民族节日教育、小手牵大手活动等辐射到家庭,影响到社区,从而进一步促进学习型家庭和社区的创建工作,营造和谐向上的家庭与社区氛围。二、分年级目标目标类别具体分阶段目标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知识与技能1.读准、读好一定量的古诗词。激发兴趣。2.能初步了解诗意。知道李白、杜甫等一些伟大诗人。3.掌握诗词诵读量为40首左右。4.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1.有韵味地读准、读好较多量的古诗词。兴趣较浓。2.了解诗词常识。3.掌握诗词诵读量为60首左右。4.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表演能力、理解能力。1。熟练而有韵味地读准、读好更多量的古诗词及经典篇章。兴趣浓郁。2.能正确地分析、掌握和阐述诗词意思。知道了解更多诗人。3.诗词诵读量为80首。4.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表演能力、运用能力。过程与方法1.学会古诗词诵读的基本学习方法。2.培养每日读诗的好习惯。3.初步领会篇幅较小的古诗词的意思和背景。1.掌握古诗词诵读技巧和方法。2.养成了每日背诵古诗词的习惯。3.在了解和知道古诗词意思和背景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诵读。1.熟练掌握古诗词诵读的方法。2.积极参与古诗词诵读比赛和教育主题活动。2.能根据情景,较熟练的诵读和运用古诗词。感悟古诗词的魅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对民族文化的学习热情和兴趣。2、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懂得以礼待人,真诚守信,较有自信的展示和表达自己的才艺。课程资源:古诗词诵读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网络资源、书刊资源、典籍名句资源、电视信息资源、教材资源、楹联题词音像的资源、校园环境资源、主题讲座等。为广大师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源。课程设置、课时计划:古诗文诵读课程,分为低、中、高年级三个部分组成。每学期3—4个单元,每周一课时,每学期15课时。每课时明确一个主题,分设四个板块。课程内容:(1)显性课程:包括古诗词的诵读和吟唱、古诗古韵的表演、诗人的故事、民族乐器的弹奏、名人名句的应用、作品的欣赏和书画的练习等。(2)隐性课程:包括语文拓展型课程、艺术节、升旗仪式、校训、少先队活动、行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等。教材建设:(1)成立教材编写小组,制定《古诗文诵读》课程的教材编写方案,定时讨论、交流和修改编写的材料内容。(2)组成教材课堂实践小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课堂有效性研究。(3)在三年内,完成三册教材编写工作。课程评价:1、随堂评价:由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随堂巡查评价,研究总结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教材攥编、组织形式、授课过程及其它。2、问卷评价:向学生、家长进行问卷满意度调查,针对调查中的建议适时调控教学方法。3、成果展示评价: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好教材、好课,学生好的作品等进行展示评价。课程管理:1、构建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网络。(1)成立课程领导小组。由学校党政和分管校长、主任参加。其主要职责是策划和实施古诗文诵读课程建设,制定并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奖惩条例。(2)成立工作小组。由分管校长、主任、教研组长、课程实践教师组成。负责对各年级古诗文诵读课程的落实、教学实践、研讨活动和成果评比,以及资料积累等。2、加强校本培训,强化教师课程的意识。学校为广大教师提供制度支持和资源保障。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实践能力。3、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凸显课程特色效果。通过宣传、校园建设、展示活动,各类教育活动的渗透,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进一步形成办学特色。4、设立课程建设专项资金,奖励成绩显著的师生。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