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教学的规范与创新田建荣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课程与教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和中心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实施“成果为本”的互动教学法强化教学常规化管理,青年教师首先要站稳讲台学业考试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本讲提纲一、课程与教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和中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高校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重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一、课程与教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和中心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教学是各级各类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教育体制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都或多或少与对学校职能不明确有关。一、课程与教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和中心基层教学组织——二级学院教学工作基本方面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学、教研室其中,课程改革是核心。一、课程与教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和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佐证。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效。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课程是支撑专业、构成学科以及大学管理的最小单位。是将社会职业需求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的桥梁一、课程与教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和中心课程改革的核心和重点又是什么??课程教学大纲的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因为这是教师进行教学和大学实施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西藏民族学院曾对1145门课程教学大纲进行重新修订。真的触及到、认识到和抓住了核心的核心。二、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在今后的教学管理中,一定要把课程改革作为大学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课程管理。只有优质的、高水平的课程实施大纲才能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有些学院的专业课,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现象比较严重,这都是因为对于课程实施大纲没有进行严格的比对和审核,缺乏同行的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所致。四、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四、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四、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二、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模版和规范。按学院、学系编印《学生手册》。同时制作网页公布,并随时更新。要有中英文对照版。课程教学大纲的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是解决本科教学一切工作的抓手和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三、实施“成果为本”的互动教学法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之一:明确的专业目的性,或称职业倾向性。对学生而言:专业——职业——事业在通的基础上有所专。“成果为本”教育,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后,从美国发起的;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地陆续推行;九十年代中后期,香港各大学相继引进这种教学理念;大陆地区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三、实施“成果为本”的互动教学法成果为本的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是一种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主要关注和侧重学习成果的方法。简称OBE。代表人物:斯派蒂(B.Spady)。经典论述:“基于结果的教育明确地意味着关注和组织教育系统中的每件事物,围绕着一个根本的目标让所有的学生在完成他们的学习经历后都能获得成功。这意味着首先要对教育结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然后据此组织课程、指导课程及评估以保证这一学习成果最终能发生。”三、实施“成果为本”的互动教学法香港教育资助委员会所辖的8所高等院校从2005年起逐步采用成果为本的教学方法。遵循了从大学(Uni-versity)到专业学院(School/Faculty),再到系(Dep-artment)和学习项目(Program),最终推向每个课程的顺序,渐进式推广香港理工大学从2004年起启动实施成果为本的教育三、实施“成果为本”的互动教学法“成果为本”是一种逆向教育改革模式成果为本教学方法最为突出的贡献在于它对教育质量的重视,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重点在于学生学完后具备可测的能力是一种全面自觉、深度反思、不断跟踪改进教育的教育发展机制和教育教学思想三、实施“成果为本”的互动教学法“互动是成果评估的一部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般的讲述教学内容互动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三、实施“成果为本”的互动教学法互动的种类有学生——老师的互动学生——学生的互动学生——内容的互动小组——小组的互动三、实施“成果为本”的互动教学法互动应注意的问题要从最后成果出发来考虑课堂设计,考虑教学方法——不是为了互动而互动。教师事先要做充分的、精心的安排、组织和准备——互动需要高水平教师。进行恰当的引导,理论联系实际,引起争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化教室”:突出任务为本,利于团队合作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游戏,效果更佳。要注意总结和巩固。四、强化教学常规化管理,青年教师首先要站稳讲台教师常规性、周期性的教学工作上课是中心备课是上课的基础作业和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延续和补充成绩测评是对上课提供反馈信息。四、强化教学常规化管理,青年教师首先要站稳讲台各大学一般都制定有几十项教学规章制度《※※※※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大学主讲教师工作规范》《※※※※大学新任教师授课资格认定办法》《※※※※大学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大学教师工作量实施办法》《※※※※大学课表管理办法》《※※※※大学课堂规则》《※※※※大学关于本科教材选用的规定》《※※※※大学学生成绩考核办法》《※※※※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大学本科课程调课管理办法》四、强化教学常规化管理,青年教师首先要站稳讲台明确系部主要教学工作任务教师的授课水平,即上课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板书、教态环境、教学效果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师范生教学技能。外语综合运用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实验技能。四、强化教学常规化管理,青年教师首先要站稳讲台考试试卷、作业和毕业论文随试卷提供备查的有:教学大纲、空白试卷、标准答案、评分标准、试卷、试卷分析、成绩登记表等。教风和学风上课纪律。考试作弊。校园文明。心理健康。就业问题。新一轮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即将开始!四、强化教学常规化管理,青年教师首先要站稳讲台青年教师学历高,但教学经验普遍缺乏。科研能力很强,但教学能力较欠缺。采取了一些如岗前培训、全员听课、基本功大赛、教学团队建设和助教制度等措施,但取得的效果不理想。青年教师本人生活压力很大,易分不清轻重缓急。但主要是得不到事业上的关心和指导。四、强化教学常规化管理,青年教师首先要站稳讲台青年教师首先要站稳讲台熟悉和掌握教学基本规范重点是打基础、练教学基本功形成良好的教学行为习惯善用和用好评价方法与手段力争将科研的强势转化为教学的优势。五、学业考试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提升学业考试评价能够体现特定课程的教学理念,检验教学过程设计的正确性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学业考试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无论对于教师本人还是教学管理部门,提高学业评价的水平与质量应当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我国高校长期以来不重视学业考试的改革和职能发挥。考试内容陈旧、考试形式与方法单一、考试过后没有反馈等。以考试为主要手段的学生学业评价,乃是一种对学生个体发展和学习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应体现:客观性导向性公平性科学性可行性反馈性五、学业考试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提升(一)中国是考试的故乡孙中山1924年的《五权宪法》中说:“考试制度在英国实行最早,美国实行考试不过二三十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中最古最好的制度。”考试的实行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制度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考试被列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二)在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之前,考试是不可废的欧美国家却巧妙地将科举制中的考试选才平等竞争精神学了过去,建立起现代文官制度。“考试已经这样稳固地站定了脚跟,再废除它似乎比取消篝火节或者圣诞节更无可能。”([英]罗伯特·蒙哥马利)日本考试地狱现象大面积存在,是因为……教育决策者还没有想到更好保持国家统一和成功的办法。(二)在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之前,考试是不可废的梁实秋散文《谈考试》:考试既是选拔人才的“高明之法”,又是戕害身心的“酷刑”!平心而论,属于“必需的罪恶”一类,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之前,考试还是不可废的。老舍先生的散文《考而不死是为神》:说回来,考试制度还是最好的制度。被考死的自然无须用提。假若考而不死,你放胆活下去吧,这已明明告诉你,你是十世童男转身。(三)考试“胜于十万督学之力”邓嗣禹:中国儿童向学之早,及重男轻女之习,考试之制,不无影响。启蒙以后,家资虽贫,必茹苦含辛,送子学成;天资虽鲁,父师必严厉挞责,谆谆告戒,俾成可造之材。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冀求一第。即纨绔公子,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倘肄业之时,一曝十寒,遇大比之年,名落孙山,则不拘富贫,皆垂首丧气,无面见人。非若现今学校,毕业与否,不甚紧要也。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三)考试“胜于十万督学之力”选拔性考试具有强大的以考促学的功能,科举和高考都是促进学生读书与学习的最实际、最强大的动力。有考试参与的教学能将学校的教学活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实施考核本身,对于学生明确课程目标,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效果,掌握关键问题,训练思维,培养应变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复旦公学文凭(1909)1.更新传统考试观念,评价中要突出个性虽然我国高校也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业评价,但还是仅仅重视学业评价的外部组织形式和纪律,对于评价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重视很不够,所以学生的学业评价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很多考试重知识记忆,轻实践创新。具体表现为:客观题题量比例较大,主观题评卷主要依据书本或讲授内容,学生发挥的余地小;考试形式单一,多采用闭卷,其它形式很少用,不能很好地体现各课程的学科特点;学业成绩分布甚至出现严重的“负偏态”等。教育的要义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自然潜力的充分发展,最终必然要落实到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上。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要让考试充分体现和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减少考试异化。要尽早通过考试评价对学生进行分流。1.更新传统考试观念,评价中要突出个性2.强化过程考核,重视表现性评价“结果”来自“过程”。探索把考试分数和过程性评价综合起来。考得怎么样,取决于平常的积累和理解,过分的复习等于作弊。学业评价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开始重视“表现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特性决定了评价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运用。3.考试形式多元化,教学与评价整合化体现能力考核这个中心,实现考试与课堂教学的统一,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成长与发展。2006年,温家宝总理曾指出:“素质教育决不是不要考核,而是要求考核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经常性。”成果为本的教育要求:具有“可测性”。多样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建立多元考试评价主体。采用多层评价策略。考试形式方法多样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建立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考试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不再仅作为选拔的依据,而用来对教学过程进行反馈和矫正。由考试得来的反馈信息是教师改进教学工作的主要根据。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考试结果可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动机,获得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没有反思就不会有改进。考试参与教学过程,就是要在群体教学中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的频繁的反馈与个别化的矫正性帮助。4.建立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提高高校教学的质量,要特别强调促进高校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与能力,而这里我们能够找到的最容易落到实处的就是学业考试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