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条件下新课程教学方式试验研究开题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条件下新课程教学方式实验研究》开题报告课题组专家委员会陈春雷2009-5由同方知好乐教育研究院协同各地新课程教学创新实验校(区)共同承担的课题——《信息技术条件下新课程教学方式实验研究》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基础教育学科资源保护、开发与应用研究》的重点子课题。一、启动课题的背景国务院2001年《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教学改革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新课程标准里提出:新课程要“有利于学生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启动课题的背景课题延续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社会和技术的发展给教育提供了新的条件和需求,我国部分学校开始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在1988年出版的《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一书里,从理论和实践上总结所提出:“随着微型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立,各种教学信息库的建立和完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系列化,很可能引起整个教学体系新的变化。”“未来的学生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在家里的时间进行学习。家庭计算机作为职能终端,使青少年可以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在多学科、多层次的教学计划进行学习,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育更加体现面对社会的、开放式的,而不是局限在校园之内的模式。这可能需要一种新的教学体制,需要许多专家、许多教育工作者对这种新体制进行设计和试验。”“具备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应该主动地积极地负起这方面的社会责任,加强研究,迅速拿出成果来。”一、启动课题的背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改革二十多年的实践研究和新课程六年试验的教学改革中,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教学改革取得不少初步成果,使得教育的面貌发生一定变化,积累了不少可喜的经验。受各种条件的局限,以往的研究是不够的,还有些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进的问题。特别是有些地区和学校在新课程教学的实践和研究中,除了对不断发展的新教育技术了解不够之外,对于现代信息技术需要适用平台和优质资源支持的理解与重视不够,“重‘理论研究’、轻实践研究”,“重硬件、轻软件(配套平台和资源)、轻应用研究”,某些只用了较短研究时间的“课题总结”往往是“结论性”的纯文档材料而且新名词和形容词多、实验过程的形象资料少,这些倾向仍未完全克服。一、启动课题的背景仅凭教材的改变甚至新技术硬件的支持,要实现新课标要求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会遇到很多困难。只靠传统的教育手段想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实现课程内容的选择性、个别化教学、分层教学,实现对学习的过程评价等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方式,可操作性差,很难落实,有些教学模式的试验往往流于形式,出现“新教材、新设备、老教法”的弊病。一、启动课题的背景在传统信息手段下,有部分学校和教师就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的还以“学案”形式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探究和课后复习,取得一定效果。但受到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教师所布置的预习只能是阅读课本的文字资料和静态图或动手做一些小实验,教师和学生的负担都比较重,效果也不大理想,课上主要用提问方式了解个别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存在问题,很难全面掌握所有学生的预习和复习的效果。一、启动课题的背景为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探索一套新的教学环境和资源保障体系以及学校课程资源保护、开发及共享应用机制,建立适合学校(地区)本地化需求的动态课程资源中心,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率,从根本上解决新课程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课程资源建设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和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及教与学方法的全面改革相结合,促进教学模式和体制的创新。这也是这个课题所预期的目标。二、课题的准备和前期工作同方知好乐教育研究院在九年多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工作中,逐渐建设了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比较完整的资源体系,开发了适应新课程教学方式创新实践的教学服务支撑平台,并进行了一些试验研究。上海市闵行中学校长和部分教师在资源和平台的应用方面,已经用两个班级就课前、课中和课后都开始了积极的探索实验,初步总结出“体验、探索、应用和创新”的基本思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和上海市教委对这项研究工作非常关注,进行了多次调查分析和研究。三、新的研究课题要注意的一些问题(1)科学地、辩证地、发展地理解和不断推动课题研究,克服“一蹴而就”和满足现状而停滞的观念。“现代教育技术”是受国家经济社会、科学和技术发展推动而不断发展的,实施新教材所体现的教育改革也是不断发展的。五年或十年前的综合条件下不可能做的,今天或者数年后将成为可以甚至必需实现的目标。我们要紧跟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发展,力争成为教育改革前沿的探索者。首先,要紧紧抓住研究方向,不偏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课前、课上和课后全过程的有效性等主要目标。三、新的研究课题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同方知好乐教育研究院要在新的技术环境下开发更适应新课程改革试验的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并研究和提出怎么用好新资源的建议,与参与课题研究的实验校密切合作推进试验工作;实验校在可能范围内为教学改革研究争取建设更完善的硬件环境、逐步建设和完善适合本校本地区的校本课程资源中心和支撑教学创新实践的网络教学平台(这是参与项目研究的必要条件)并组织和帮助教师开展研究工作;教师要不断学习、研究和掌握怎么发挥新教学环境和资源的优势加快促进教育改革上新的台阶。这应该是个永不停步的进程。三、新的研究课题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课题的实验研究进程中,可能会遇到事前没有预见到的新的困难和问题,甚至可能会出现某些曲折。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可先在一部分学科展开实践研究,开展研究的学科中也要注意循序渐进,不是一开始每节课都马上改变模式,要逐步探索实践,不要急于求成,变成夹生饭,挫伤参加课题研究教师和学生的信心和热情,要扎实稳健,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取得小的成功。坚持实践第一,不断反思、总结,逐步深入,研究出适合本校师生最优化的方式。考虑教学工作一年只是一个小周期,较大的周期至少需要三年,所以这次安排课题时间为三年。实际上三年后,也只是初步的阶段性总结,新课改并没有完成,研究试验仍要继续进行并不断提高、完善。三、新的研究课题要注意的一些问题(2)继续重视完善和充分发挥单机多媒体教室和原有演示型资源的作用,根据不同学科特点研究实现大面积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实验校需要认真研究和发挥已经建设的计算机网络的特殊优势,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和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综合在一起,进行多种新的教与学模式实验研究。三、新的研究课题要注意的一些问题防止课本与板书搬家而缺少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防止出现单纯教师用现代技术支持的“满堂灌”现象。在网络环境下,要继续抓好知识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并根据教学课题需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所具备的“人——机”、“人——人”和“人——机——人”综合交互模式的优势,在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自学基础上组织讨论式合作学习。外国诗布朗运动弹簧振子的动力学分析氯化氢的共价键三、新的研究课题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曾在一些发达地区的实验研究中显示出一个新问题,只有2-3个网络教室往往不能适应全校多学科、多班级组织网络教学的需求(英语课例)。建设更多网络教室又有实际问题。一个解决方案是采用无线网络与“一生一本”(采用笔记本电脑可在任意课桌上使用)模式。用较少的投资实现在学校和家庭任意场所进行网络化教学。三、新的研究课题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基于网络的互动教学平台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布置课前预习的要求,而且学生可以链接科学动态模拟和实验视频等资源进行预习,使预习变得生动有趣,有助于提高效率和效果。预习后通过网络反馈预习情况和提出问题,使得预习变得生动活泼又易于检查。课上的自主探究和课后的复习和练习也有类似情况。三、新的研究课题要注意的一些问题(3)部分教师可能不熟悉新的教学试验环境而用得不太好,属于正常现象。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培训(由教研院根据实验校提出的需求负责提供)和教学试验,研究如何在开展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帮助教师更加深入领会新课改要求,学会如何建设和利用课程资源和网络教学支撑平台优化日常教学,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能力,同时探索对教师业务能力的过程评价和管理方法。三、新的研究课题要注意的一些问题(4)自主学习,简称“自学”,是古老的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最早的“自主学习”是“以自然为师”,“神农尝百草”就是自主学习的优秀典范。英语里“Study”可以译作“学习”,也可以译作“研究”。许多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不停留于只是“被动”地从自然界获得信息,而且用更具主动性的“实验”来获取更丰富的信息,也是一种“自主学习”。例如孟德尔通过豌豆种植的实验比较发现遗传学的基本规律。三、新的研究课题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印刷术发明之后,除了直接以自然为师,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利用当时的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资源(以文字形式记载前人积累的信息和经验),通过阅读课本和文字出版物进行自学,所以“识字”是区分“文盲”的标志,也是为发展“自主学习”准备必要的条件,完善的公共图书馆成为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马克思就是在大英图书馆刻苦自学的典范,我国也有很多自学成才的典型。三、新的研究课题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在“传统”教学里就有许多教师将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本作为重要的学习方法。可以这样说:在相同的教与学环境下,注意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是“成才”的重要途径。所以,帮助学习者学会“自主学习”,是家长和教师的重要职责,不仅有利于让学习者更好地获得基本素质,有利于升入高一级学校,更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途径。三、新的研究课题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自主学习”首先是“自觉学习”,是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也就是世界各国教育家提出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孔子提出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必需明确,“自主学习”是需要后天培养的能力。教师和家长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乐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自主学习”的手段也不断发展。三、新的研究课题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从习惯于听教师讲解为主,转变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行自主学习为主,是学生开始会不大习惯的。学校负责通过适当的培训,使全体学生都能迅速掌握新的学习环境,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基本信息能力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本身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欢迎各省市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具备条件(或准备创设条件)的学校来参与这个面向未来的新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指导下,共同为推动教育改革进行实验、探索。欢迎讨论、批评和指正谢谢!课题组专家委员会陈春雷2009-5Email:chencl@cnki.net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