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环境规划环科131-30余治丞摘要:本文在明确区域、水环境和环境规划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污!出区域水环境规划的涵义,并据此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区域水环境规划的目的、意义和规划的原则、内容、步骤及方法,最后引入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应用。关键词:水环境保护,区域水环境,环境规划1.绪论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是指相关的各种不同的规划按一定的层次和类型所组成的具有完整的水环境质量目标、涵盖水环境管理全部要素、上下级之间存在明确的指导控制和反馈机制的系统。理想的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各部门之间应相互协调,包括规划的目标一致、内容的衔接、行动的协调、编制工作的程序等,最终目标还是提高规划制定的效率,保障规划实施效果。国外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将流域水环境保护相关的规划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整体规划。2.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一般内容的界定2.1目标指标设定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空间范围不仅包括水域的范围,还包括以水域为中心的特定区域,包括3个层次的内容:(1)河水环境,主要是河道水质、水源补给、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生态环境状况;(2)河岸环境,包括河岸宽度、走向、河岸建筑、河岸绿化等;(3)河道沿岸的城市建筑布局、城市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状况等。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的时间尺度要与问题的特点相适应,规划目标要与规划时间尺度相适应。流域水环境保护既要有长远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保证流域水环境保护行动的一贯性和持续性,适应流域水环境保护问题的长期性特点;又要有具体的、时间尺度较短、可实施的管理行动,以保证流域水环境保护目标实现的确定性。2.2调查评价内容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关系的角度来看,可以将区域水环境系统概括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污染源、污水处理、水质变化、水质监测及水环境管理等子系统。进行区域水环境规划,就需要从这几个子系统之问的关系入手,寻求合理方案、区域水环境规划包括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水量保护规划两部分。对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水量保护规划进行综合分析,可知区域水环境规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2.1区域水环境特点及其评价通过调研,了解和掌握区域水环境系统的组成、分布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区域的地理、地貌、水文、气象、土壤、生物及生态进行调查评价。2.2.2社会经济现状及评价对区域的人口、国民经济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和评价。2.2.3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评价利用区域水资源规划成果.结合调研,确定区域水资源量、可利用量、供水量及河道内外的用水情况,并对其作出现状评价。2.2.4区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调查区域内工矿企业和城镇排污口的废污水排放量及其中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利用等标污染负荷等方法对污染源和污染物进行评价,确定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调查区域内化肥、农药施用情况,对面源污染作定性描述和分析,或者建立面源污染的数学模型进行定量研究。调查历年水污染造成的损失、污染怡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利用已有的水质监测资料,进行区域水环境天然水化学分类和质量评价。2.3环境功能区划分结合流域综合管理与行政区管理的需要,可以将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的对象分为国家流域、小流域、城内河段、大点源4个层次。国家级流域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小流域,小流域中可能包括若干个城市,城市中分布着许多的大点源。根据空间尺度和规划对象不同,将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分为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城市水环境保护规划和大点源水污染物减排规划4种。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的对象是国家级流域,是指跨省的十一大重点流域。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以小流域为单元,以重要河流干流和重要支流的水质和生态保护为主要内容,通过确定重要断面的控制目标,指导小流域范围规划的编制,一般不涉及具体行动方案的选择,也不涉及单个工程项目或单个源的控制。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的对象是小流域,这是相对于大流域来说的。本研究中的小流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主要指介于国家流域和城市之间的流域,包括省级、市级流域等。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的控制单元包括城市和农村,包括流域内所有河流的水环境保护,根据控制对象的特点分别确定详细的行动清单,具体到源,可以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3.污染控制规划方案水环境保护主要包括在某种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条件下的水量保护和各类水体污染防治两个方面。随着水资源由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单一开发向着联合开发的方向发展,在进行水环境保护规划时,需致力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和联合调度与保护的研究。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包括开源、节流两种途径。蓄水工程的建设、海水利用、污水资源化、区域外调水、地下水回灌、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工农业及生活节水、限制地下水开采量等均为水量保护的措施。4.具体案例分析关于沈阳市水环境生态规划导则和沈阳市水环境生态规划:4.1沈阳市周围水系沈阳市中心城区内主要河道、明渠共计28条,分别为浑河、新开河、南运河、卫工明渠、现状细河、满堂河、辉山明渠、张官河、杨官河、古城子河、白塔堡河、老背河、蒲河、南小河、浑蒲灌渠、浑南灌渠、八一灌渠、苏抚灌渠、六灌渠、南分干、北分干、胜利明渠、七二四明渠等。除蒲河、南小河、苏抚灌渠、浑蒲灌渠、八一灌渠位于三环公路以外,其余条河、渠均流经三环公路以内。4.2水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4.2.1资源性缺水十分突出沈阳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主要表现在水资源补给多集中在夏季,而其他季节水资源补给较少,造成夏季抗洪抢险把水白白放掉,其他三季又苦于水量不足的尴尬局面。这种状况对水资源的保蓄和合理分配利用产生了不利影响。4.2.2水资源总量少,开发利用度高,供需矛盾突出沈阳市利用地表水与地下水量共约25.98亿,,占全市水资源总量104%,其中跨境调水利用量4.26亿,而境内地表水仅为0.37亿。人年均占有可利用水资源量低,仅为377,已处于水危机状态,属高度缺水城市。4.2.3地下水超采严重,采补失调沈阳市地下水超采量即达0.67亿,远大于天然补给量。采补得不到平衡,地下水超采已导致城市形成“西部漏斗”、“望花漏斗”、“石佛寺漏斗”、“尹家漏斗”、“浑南南竞赛漏斗”、“辽中茨榆佗漏斗”等地下水漏斗区域,总面积枯水期达120.59平方公里。4.2.4生态环境需水量增加,但尚未列入水量供需平衡沈阳市在创建“森林城市”过程中,水面面积、绿化覆盖率和绿地面积都飞速增长,但在保证社会经济正常运行前提下,生态环境需水量常常被放在次一级地位,生态环境用水量偏低,对生态环境的长期健康产生不利影响。4.3沈阳市水环境规划沈阳市水环境生态化规划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以自然高效、循环利用为目的,结合沈阳市水环境现状,运用水环境生态化特性、理念、标准及规划导则来指导水环境生态规划。水资源是沈阳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限制因素。如果忽视水资源供给的有限性,只以经济发展为目标,对水资源开发强度过大必然会导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制约沈阳市的发展。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使用水资源是沈阳市建设生态城市的必然选择。针对“水资源开发现状及分析”,结合水环境“循环利用”生态效率标准,提出沈阳市中水回用规划及沈阳市雨水利用规划。浑河素称沈阳的“母亲河”,它补给了沈阳市的水资源。通过对“浑河沈阳城区段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得出“浑河水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针对浑河河流功能日益萎缩,水生态系统逐渐退化,提出沈阳市水环境生态修复规划。4.3.1沈阳市中水回用计划沈阳市的中水回用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市政府颁布了《沈阳市中水回用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条例法规,重点对学校、医院、工厂、宾馆等百余家单位推广中水回用。沈阳市中水回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回用量、回用范围、回用用途等方面都有局限,中水主要集中在用水单位自身,大中水回用尚属空白。大中水是指以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过后的二级达标水,再经深度处理,达到中水标准的中水。它是相对于小区或工厂等单位内部的中水回用系统而言的。从国内外中水推广的经验来看,我市要提高中水回用率、减少废水排放,真正实现节水,推广大中水回用已势在必行。4.4沈阳市雨水利用规划针对沈阳市水环境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资源性缺水十分突出”,提出沈阳市雨水利用规划。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背景下,城市的雨水资源显得更加珍贵。将雨水作为一种优质的水源进行开发利用势在必行,收集雨水并加以利用已成为解决沈阳市水资源短缺,促进沈阳市水环境生态化一个重要的环节。4.4.1沈阳市雨水利用现状目前沈阳鲜见雨水系统收集利用的实例。辽大新校区有一处雨水回渗、调蓄的人工湖。沈阳目前雨水利用不普及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四种:整体节约资源、环境保护意识较差;没有认识到雨水的珍贵性;政府没有强制要求开发商在小区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沈阳自来水水价过低,使开发商没有积极性;技术标准欠缺,开发商不清楚如何操作、造价和运转费用高等等。4.4.2生态雨水利用技术措施生态的雨水利用主张以“利用”和“回渗”替代传统的“排放”观念。传统处理雨水的理念和现代处理雨水的理念具有不同之处。传统方法以强排为主,排水管道从上游排到泵站,管径和埋深不断加大,建设和运行费用大。雨水排至水体后,还会给下游带来防洪问题。现代方法以循环利用为主雨水通过渗透井坑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还可以建设收集池,收集处理后的雨水灰水可以用来浇洒绿地。参考文献:[1]陈晓景,肖乾刚.从生态系统管理的视角看流域水环境保护法[J].环境保护,2007(19):25-27.[2]李云生.水环境规划保证江河湖泊休养生息[J].环境保护,2007(14):41-42.[3]宋国君,金书秦,傅毅明.基于外部性理论的中国环境管理体制设计[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4]杜梅,马中.流域水环境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会科学家,2005(2):55-57.[5]谭炳卿,孔令金,尚化庄.河流保护与管理综述[J].水资源保护,2002(3):53-57.[6]宋国君,李雪立.论环境规划的一般模式[J].环境保护,2004(3):38-43.[7]宋国君,付德黔,姜岩.论水污染物排放统计指标体系[J].中国环境监测,2006,22(4):37-42.[8]张远.中国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问题与对策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11):87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