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制作及在课堂中的运用临翔区南屏小学马斌【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巨大的便利的同时,也改变着学校信息化教学的环境。在目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及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刺激下,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的方式亟待转变,在这一背景下,微课程与微课程教学以其“短、小、精”和使用方便的特点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热点,逐步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下面就我对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谈谈我自己的一点看法。【关键词】:微课程;信息技术课堂;微课程运用;【正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巨大的便利的同时,也改变着学校信息化教学的环境。在目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及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刺激下,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的方式亟待转变,在这一背景下,微课程与微课程教学以其“短、小、精”和使用方便的特点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热点,逐步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下面就我对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谈谈我自己的一点看法。一、微课的概念(一)什么是微课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二)微课的特点(1)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二、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的设计原则(一)时间要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通常低年级的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大约为5分钟,中高年级的时间稍长,但也一般不超过10分钟。因此,在设计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时需要选定适宜的时长。对于小学低年级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如:认识计算机设备、键盘鼠标的操作等内容宜安排在5分钟之内,中高年级的教学内容,如:简单的文字处理、表格数据处理等内容,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安排在5-8分钟之内[4]。(二)切入要迅速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时长较短,通常只有传统教师授课时间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微课切入知识点必须迅速,直入主题,开门见山,不可拖沓,要尽最大努力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常可通过设问、疑问、悬念,或者直接给出操作结果、展示教学内容中最具吸引力的动态效果等方式来切入主题,力求在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别出心裁。(三)内容需短小精悍由于时间短,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的内容一定要避免过于冗繁。需要精心设计,坚持做到主题鲜明、突出,一次只需要讲透一个知识内容即可,若5-8分钟之内不能讲透,则必须进行剪裁或者再细分为若干小知识点进行组织。如:小学高年级的“Word文档的格式设置”一节,分为“字体设置”、“段落设置”、“篇章设置”等多个内容,在微课教学方式下,必须将知识点逐个细分,分别制作微课视频。当然,微课教学也可以安排综合性的内容,例如:可设计一个学生在5分钟之内即可掌握的小型综合性例子。此外,微课教学内容短小的另一种优势是微课视频所需的辅助与配套资源总容量不大、要求不那么高。如:一个微课视频只有几十兆的容量,可在多媒体计算机室内利用局域网较为迅速地传输,也方便有条件的学生携带回家,在家中继续学习。(四)形式类型要多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有讲授型、实验型、探究型、问答型、启发型、小组活动型等。微课获得成功的前提是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微课教学的类型不宜过于单调。以小学高年级的《表格数据处理》为例,微课教学可通过设问启发学生对统计本班期中考试成绩表的兴趣,通过小组活动组织课堂,利用问答来纠正部分学生表格处理中出现的错误,使整个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参与,生动活泼。三、微课制作方法(一)所需的软硬件工具[5](1)硬件:计算机、耳麦、绘图板或手写板(可选)、摄录机(可选,也可用普通数码相机替代)。(2)软件:动态视频录制工具,如CamtasiaStudio;屏幕截图工具,如Snagit;幻灯片型课件演示工具,如PowerPiont;动态课件演示工具,如Flash;教学专用软件,如Scratch;音频处理与编辑软件,如:Cooledit;视频编辑软件,如CorelVideoStudio会声会影等。(二)录制方法1.录屏软件录制法依据教学的内容设计课程教案并制作幻灯片PPT或动态课件Flv;在计算机屏幕上同时打开视频录像软件和课件,展示课件并录制教学内容,同时,利用耳麦录制解说声音;对录制好的视频运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剪辑、压缩处理。2.“录屏软件+手写板+画图工具”法依据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教案;一边使用手写板和绘图板工具进行教学演示,一边通过动态视频录制软件进行录屏,录屏过程中可通过耳麦同时录制解说声音;对录制好的视频运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剪辑、压缩处理。该方法特别适合录制有公式推导或需要绘图进行解释的内容。3.录像机拍摄法:依据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教案;使用黑板进行板书并展开教学,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事先架设好的摄像机将全程摄录下来;对录制好的视频运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剪辑、压缩处理。该方法对运用信息化教学设备较为困难的教师尤为适用。四、微课在课堂中的运用微课的设计和制作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录制好的教学视频要有一定的连续性,并分类放置在多媒体设备上,同时也可以利用视频分享网站将视频上传,让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或家里的电脑进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根据学生学习需求个性化选择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学习过程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符合学生多样化的特点,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这也是“翻转课堂”理念的有效运用。一、微课运用之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创建微课程;学生在课下观看微课程,在课堂上交流讨论做作业。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完全是被动式的,教室教什么,学生只能学什么,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完全可以跟上教师的节奏,但大部分学生还需要时间对学习内容进行消化和理解,而仍有少部分的学生因精力不集中和教师教学方式等原因而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久而久之厌学情绪开始产生,而沦为后进生,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不得不花时间在课堂上照顾这部分后进生,教师精力分散了,优秀的学生得不到更好营养,而后进生又没有充足的时间补充知识,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高,成绩分化严重。翻转课堂完全和传统的课堂区别在于,将学习放在课下,学生学习时间完全由学生把握,通过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成果,取长补短,解决部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最后提出问题,交由全班讨论解决。这样分散学习,集中讨论,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讲解和辅导,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二)微课与资源整合的运用翻转课堂来源于美国,美国包括许多发达的国家的学生和我国的学生在学习时间上有很大的差别,国外学生学习自由,有更多的自由支配,而国内的学生可支配时间少。而对于我们边远的中小城市,由于教师及学生、家长信息素养不够高,对于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仍有许多的困难。只能针对少部分学生有效果。因此,在课堂中可以采用资源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数字化微课资源与课件、微课程等资源进行加工组合,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利用第三方平台对教学内容进行分享,让有自觉性的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学习内容的选择。不仅可以保证优等生的学习进度,同时也照顾了大部分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六、结束语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具有教学信息资源主题鲜明、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对知识点的讲解透彻等特点。科学合理地使用微课教学能使小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注意力集中,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以明显地提升。事实上,微课教学也同样适用于小学各学科,通过展开进一步的工作,深入探索其更广泛的应用。要将微课更好的运用与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学习信息技术,提供信息技术运用水平,而不是一直停留在,用PPT课件完成一节课讲授,这种单一的呈现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同时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教学目的是服务学生,是以学生学习需求为依据,一切对学生没有效果的教学方式,我们都应该大胆的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