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研习,使学生理解文中用典的含义和表达上的作用。2、进行诵读,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昏聩无能的愤概。3、通过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异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豪放词的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1、探讨用典的意义。2、指导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词人的情感,感受豪放的词风。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课前预习、复习。1、预习课文,对照课文下注释通读全词做到初步理解并注意以下词语。风流: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北顾:回头向北望。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2、阅读辛弃疾的有关生平资料以及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资料。3、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们来齐背一遍。赤壁的惊涛骇浪引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他怀念古人,但是与雄姿英发、年轻有为的周瑜相比,华发早生、壮志难酬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同是豪放派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不被统治者重用的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又会借古人抒发何种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二、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到了南方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被迫隐退,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怀古词,是突出的一首。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64岁退隐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侘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作北伐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侘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三、新授(一)、诵读感知,体味风格:1、学生齐读一遍。2、根据学读的情况发现问题当时进行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1)、佛(bì误读为fú)狸祠下。(2)、封/狼居胥,误读为“封狼/居胥”。狼居胥是山名,封是动词,封山,是在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教师范读一遍。(二)课文研读这首词艺术手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用典很多)1、明确用典。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找典故。2、在对辛弃疾这个人进行评价的时候,都说辛弃疾的作品典故用的特多,影响了我们的阅读与理解,其实啊,他把历史故事放在自己的作品中,是要借以表现自己的愿望或感情的。看题目《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在什么地点做些什么?京口北固亭,怀古2、学生再默读一遍。结合课后注释,看作者都怀想了哪些古(典故)?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寻找典故,我并没有笼统地提问“词中引用了哪几个典故”,而是把它细化成以下几个小问题,由浅入深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1、有几个典故?○2、在文中分别是哪一句话?○3、它们分别与谁有关?○4、请分别用一句简练而完整的话来概括这些典故!3、老师再做总结。本词中共用了五个典故,它们分别是:明确:○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2寄奴曾住(刘裕)(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4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拔焘)(拓拔焘击败宋文帝)○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廉颇虽老仍不忘国)在这首词中他用了这么多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与立场呢?典故一: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此句是怀念孙权的。1、孙权做了什么事值得作者怀念他2、“舞榭歌台”指什么?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何种句式??4、表现什么情感与立场?孙权以一个帝王的身份打败了来自北方侵略他的曹操,确保国土不受侵犯。“舞榭歌台”体现的是东吴歌舞生平的气象。又从“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句可见作者认为如今已没有孙权这样能保证让国家太平的国君了。表达了对孙权的赞叹,表现他想抗金,收复中原的愿望。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板书:赞叹、不满。抗金,收复中原。)典故二:刘裕。“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句是怀念刘裕的,这个典故所表现的作者的感情与上一个是否一样?1、刘裕有何表现?2、试比较刘裕与南宋皇上的不同表现!3、作者对刘裕的感情如何?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作为一个帝王,刘裕出身贫贱,为了恢复中原,率兵北伐,建功立业,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同样是一国之君,可我们的南宋皇帝呢?偏安江南,苟且偷生。表达了作者对刘裕的仰慕、赞叹和对统治者的惋惜。体现了他主张北伐的观点。(仰慕、赞叹与惋惜。抗金北伐。)思考问题:1、上阕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明确: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2、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明确: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典故三:刘义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1、刘义隆是个怎样的人?2、北伐结果如何?3、作者对刘义隆北伐持何态度?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刘义隆好大喜功,草草北伐,赢得仓皇北顾。作者主张打有准备的仗,反对草率北伐。他借古讽今,其实在劝说宰相不要草率出兵。(板书:批草率出兵批评)。典故四:佛狸祠下六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实际描写了两种场面,想一想这两种场面一样吗?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场面?2、“烽火扬州路”指什么?3、二者对比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师:“烽火扬州路”写四十三年前,扬州一带抵抗金兵,战火纷飞,肯定是惨不忍睹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是写现在沦陷区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忘了国耻,忘了收复中原。今昔对照,不堪回首体现了他对国运的担忧之情。(板书:今昔对照,不堪回首担忧)典故五:“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廉颇的处境如何?2、作者的处境与廉颇完全一样吗?3、“凭谁问,---?”的“凭”如何理解?这是一个什么句式?4、这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悲愤)师:“凭”是“靠”的意思,全句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没有人来问。满怀爱国热情的辛弃疾一心为国效力,可他忠不为用,报国无门。当年廉颇虽终不被重用,但尚有赵王想起,可如今自己呢?朝廷早就没有起用的意思了。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四、总结(一)总结词作内容上阕:歌颂追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二)指导诵读1.本首词上下阙各四韵,依次是处、去、住、虎、顾、路、鼓、否八字,朗读时韵脚要读得响亮,其后又有稍长停顿。2.诵读时必须保持豪壮的基调,读出对古代英雄的仰慕、慨叹之情,读出年老但壮心不已的豪情以及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的愤懑。尤其是末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此句乃全文主旨所在。要读出词人一吐胸中块垒的英雄气概,不能把它看作是悲观语或怨语。齐读全词。五、品味鉴赏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对比,并体会其作用(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对比:抒发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忧国伤时的感慨:这些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六、拓展延伸《念奴·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此题设计,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两首词内容的异同,还要领会苏辛这两位豪放派代表词人风格上的异同)1.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把古喻今2.不同点:(1)《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2)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作纵横决荡,议论能上以形而上的层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3)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事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七、布置作业【板书】孙权:英雄难觅上阕建功立业、令人仰慕刘裕:寻常巷陌、金戈铁马刘义隆:草草出师,仓皇北顾警告当朝咏史抒怀下阕烽火扬州路,神鸦社鼓愤斥偏安借古讽今诗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壮志未酬